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 (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2 21: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新课导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统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海部”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统治:
政治:
经济:
阶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文字
服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建筑
钱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背景:
国内:
国外: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大化改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7世纪,大和皇族发动政变暗杀了苏我入鹿,并消灭了苏我氏宗家,孝德天皇即位,开始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浩浩荡荡的改革。
孝德天皇




宫廷政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中臣镰足




开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1.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1.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将土地分给公民,六年分一次,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内容:
政治:
经济: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比较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1.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2.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创新。
3.要重视人才,大力发展教育。




启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三、幕府统治
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1.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2.建立封建庄园,“不输不入”,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物。
3.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武士:
武士团:
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形成:
职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时 间:
人 物:
地 点:
幕府特点:
12世纪晚期
源赖朝
镰仓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源赖朝
(1147—1199)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镰仓幕府: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仅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
统一
大化改新
背景
内容
影响
幕府统治
阶级
背景
幕府的地位
武士道形成
课堂小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C
C
课堂练习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3.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A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