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第3页课堂活动的第1,2,3题。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加法的运算方法,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观察、理解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初步形成,这样采取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敢于探索实践、互相质疑、相互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 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了解同一问题可以 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难点:
感受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小磁力棒和带磁性的小圆片。
学生准备:小棒和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观察。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我发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户,有3层,每层9扇;楼的两旁各栽了5棵树;前面摆放了很多花,左边9盆,右边9盆;参加接力赛的同学分为3个组,每组8人……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啊!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楼的两旁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盆花;参加接力赛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3.教师:请同学们独立解决这些问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汇报:9+9+9=27(扇);5+5=10(棵);9+9=18(盆);8+8+8=24(人)……
教师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做好了准备。】
初步感知“几个几”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都是加法;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肯定。
2.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1)指名回答:相同的加数是9,有3个9相加。
(2)集体订正。
3.教师:请同学们照这样,说说其他几个加法算式给同桌听。
(1)学生按要求进行,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板书这些算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相同数连加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在用“几个几相加”句式练习说算式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几个几的含义,为后面学习乘法算式及含义做好准备。】
设置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三位同学踢毽子的情境。接着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子。
教师:这是同学们踢毽子的图,现在有这样的10组同学踢毽子,请同学们写出算式和结果。
学生开始写算式,老师计时间。
指名回答:3+3+3+3+3+3+3+3+3+3=30(人)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写的非常正确,用时3分钟。
2.教师:现在有这样的100组同学踢毽子,请同学们写出算式和结果。
部分同学开始写,部分同学提出质疑。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3.教师:同学们怎么不写了?
(1)指名回答:太多,太麻烦!
4.教师: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 。
板书课题:乘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写10个3相加的基础上,再写100个3相加,充分体会到了相同加数连加列式计算的麻烦,打破了认知平衡,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求简便方法的兴趣和渴望。】
探究新知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展示第2页的例1,植树情景图。
指名回答:横着看,每排有8棵树,一共有4排;竖着看,每列有4棵树,一共有8列。
集体订正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一共有多少棵树?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同桌订正。
指名回答,并说想法:横着看,每排有8棵树,一共有4排,也就是4个8,所以算式是8+8+8+8=32(棵);竖着看,每列有4棵树,一共有8列,也就是8个4,所以算式是4+4+4+4+4+4+4+4=32(棵)。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解决的却是同一个问题。
(5)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8+8+8+8=32(棵) 4+4+4+4+4+4+4+4=32(棵)
3.教师:像这样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1) 教师板书:8×4读作:8乘4; “×”叫乘号
(2)学生自由读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把4+4+4+4+4+4+4+4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正确读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指名汇报:4×8读作:4乘8。
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并及时鼓励:4×8读作:4乘8。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比一比,你有什么体会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加法算式很长,乘法算式短,好写,简单。
集体订正,得出结论:乘法算式更简便。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感受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乘法的含义。熟记乘法的读法和写法。】
6.教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展示例2的情景图。
(1)指名回答:每次摆3盆,摆了6次。共有多少盆花?
(2)学生独立完成。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指名汇报:加法算式:3+3+3+3+3+3=18(盆)
乘法算式:6×3=18(盆)或3×6=18(盆)
(4)集体订正。
7.教师:同学们,在加法算式中,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加号两边的数叫“加数”,得出的结果叫“和”,那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8.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计算简便。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借助于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比较,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帮助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乘法的计算打下基础。】
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出示卡片,采取开火车、抢答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看算式读出乘法算式。
2.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2题
找两名学生道黑板前,一人说算式,一人摆小木棒,起到示范作用。
同桌合作,一人说算式,一人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进行,促进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3题
(1)找两名学生到黑板前,一人摆圆片,一人说乘法算式,起到示范作用
(2)同桌合作,一人摆小圆片,一人说乘法算式,然后交换角色进行。进一步构建乘法算式,促进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达标反馈
1.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并写出结果。
3+3+3+3 4+4 5+5+5+5+5+5 6+6+6+6+6
2.填一填。
(1)2+2+2+2+2=10,表示有( )个( ),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或( )。
(2)4×3=12,读作( ),4和3叫( ),12叫( )。
(3)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42,写成乘法算式是( )。
答案:
1.3×4=12 4×2=8 5×6=30 6×5=30
2.(1)5 2 2×5 5×2
(2)4乘3等于12 因数 积
(3)6×7=42
五、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回答:我们学习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简便;一道加法,可以写出两道乘法;还知道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以及乘法的读法、写法。
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重点强调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写法。
六、布置作业:
1.看图写算式
□□□□ □□□□ □□□□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或----------
2.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
3+3+3 8+8+8+8 1+1+1+1+1+1
3.判断题
4+4+4=4×3 ( )
7+7+5=7×3 ( )
2+2+2+2+2=2×5 ( )
6+6+6+6=6×4 ( )
4.练习一第四题:看图填数。
5.练习一第五题: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答案:
1.4+4+4 4×3 或者3×4
2.3×3 读作:3乘3 8×4 读作8乘4 1×6 读作:1乘6
3.√ × √ √
4.(1)2×4=8(个)或4×2=8(个)
(5)个4相加 4×5=20(顶)或5×4=20(顶)
(5)个(5)相加 5×5=25
5.(1)每堆有(5)根 ,有(3)堆,一共有(15)根。
每袋有(1)个,有(5)袋,一共有(5)个。
有(5)个,每盘子里有(答案不唯一)个,一共有(答案不唯一)个。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9+9+9=27(扇) 8+8+8+8=32(棵)
5+5=10(棵) 4+4+4+4+4+4+4+4=32(棵)
2+2+2=6(人) 用乘法算:
8+8+8=24(人) 8×4=32(棵)读作:8乘4等于32
4×8=32(棵)读作:4乘8等于32
求几个 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教师: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子的情境。接着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子。
教师:同学们,如果有这样的10组同学踢毽子,你能不能写出算式,并算出得数来?
学生在本子上开始写算式和计算结果。教师计时间。
教师:同学们用了大约1分的时间就写出来了,真不错!如果有100组同学踢毽子,你能不能写出算式,并算出得数来?
学生:开始快速写算式 (部分同学)
学生:老师,太麻烦了,得用很长时间的!(部分同学)
听了这部分同学的话,开始写的那部分同学也停下了手中的笔,这时候,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得议论起来。
老师:看来大家都觉得麻烦,我觉得确实有些麻烦,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计算呢?
学生们进入了沉思,片刻安静后,开始兴奋地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写10个3相加的基础上,再写100个3相加,充分体会到了相同加数连加列式计算的麻烦,打破了认知平衡,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求简便方法的兴趣和渴望。】
(二)教学资源
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6+6+6
2+2+2+2
填空
1.8个5相加,和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2.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3,写作( )×( ),读作( )乘( )。
找朋友
4个6相加
A,4×6 B 6×4 C 4+6
答案:一、6×7或者7×6 2×4或者4×2
二、1、40 5×8或者8×5
2、7×3 7乘3 或者3×7 3乘7
A和B
(三) 教学资料链接:
加减乘除的来历
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等号“=”,最初是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加减乘除(+、-、×( )、÷(∶))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 ”表示乘号,这样,“ ”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的例1、例2,第8页课堂活动第1,2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2的乘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学生对于2个2个地数数比较熟悉,因此,教材先安排了2的口诀,便于学生找到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熟悉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一起探究、互相质疑、互相评价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2乘几的乘法算式。
※? 过程与方法:
感悟2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2的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2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2 的乘法
难点: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熊猫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看来,大家对大熊猫了解的可真不少。今天,大熊猫家请客,来了好多客人呢,熊猫爸爸妈妈在外面照顾客人,你们看,熊猫宝宝在做什么呢?
课件展示情景图。
学生仔细观察图
指名回答:熊猫宝宝在餐桌边摆放筷子呢!它还一边摆,一边数: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它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请同学们也学着熊猫宝宝的样子,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说着。
教师在学生摆时巡视指导。
指名到黑板前演示摆的过程。集体订正。
如果出现个别学生先摆1根,再摆1根,然后将2根凑成1双的情况,让这个学生也到板前演示,集体订正中说出错误原因。
2.教师:熊猫宝宝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课件展示表格)。请你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表格,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指名汇报。第一发现:1双筷子是2根;2双筷子是4根;3双筷子是6根;4双筷子是8根;5双筷子是10根;6双筷子是12根。
第二发现:每增加一双筷子,就会增加2根。
第三发现:相邻的“双数”都相差1,而相邻的“根数”都相差2。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你观察的真仔细,句子说的也很完整。
3.教师:相邻的“双数”都相差1,而相邻的“根数”都相差2。原因是:每增加1双,根数就增加2根。
4.教师:请你再仔细观察并且思考如下问题:一双筷子2根,很简单就知道,那6双筷子是12根,这个12根是怎样很快得到的呢?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同时说明想法。
第一种方案:一根一根地数
第二种方法:2+2+2+2+2+2=12(根)
第三种方案:2×6=12(根)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同学们用了三种方法,算出了6双筷子是12根,都不错。
5.教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指名回答,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教师及时肯定。
6.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你喜欢的算式来表示出2双、3双、4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类板书。(加法一类,乘法一类)
板书:
2+2=4 2×2=4
2+2+2=6 2×3=6 或 3×2=6
2+2+2+2=8 2×4=8 或 4×2=8
2+2+2+2+2=10 2×5=10 或 5×2=10
……
2+2+2+2+2+2+2+2+2=18 2×9=18 或 9×2=18
7.教师:请同学们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加法算式写的很长,比较麻烦;乘法算式写的短,简便;一道加法算式,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8.教师:如果这些乘法算式有口诀,那算起来就非常快乐,今天我们就来编一编“2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2的乘法口诀。
9.教师:谁能试着编一下2的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各抒己见,不管学生编成什么,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集体订正。
(5)教师重点引导:以2×2为例:前面一个因数是2,我们就在乘法口诀中把二放
在最前面;后面这个因数2就把它放在二的后面;所得的积放在两个
因数的后面。由此得出2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二二得四。它就表
示2×2等于4。
板书:二二得四。
10.教师:请大家按照这个方法试着编一编2×3,2×4的乘法口诀。
学生模仿编写。
指名回答: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
教师板书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教师:同学们编的2的口诀真好,请同学们继续把2×5,2×6,2×7,2×8,2×9,的乘法口诀编出来吧。
(1)学生试着编写。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回答:二五得一十 二六得十二 二七得十四 二八得十六 二九得十八。
(4)集体订正。
(5)教师重点引导:像这样,我们就把乘积满十的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
“二五一十”,这样口诀里都是四个字,说起来顺口。
(5)教师板书: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11.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每一句口诀的第1个数都是“二”;每一句口诀的第2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在教师的引导示范下,根据乘法
的意义自己经历编口诀的活动,并探索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既体现
学生的自主探索,也让学生初步感悟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加深学生
对口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12.教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摆的小棒,(教师边摆边说:每次摆2根,摆了3次),谁能根据老师摆的小棒,说出乘法算式,并用口诀说出得数)
指名说算式和口诀:2×3或者3×2,口诀二三得六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13.老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摆,一人说用什么乘法算式表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同桌合作,交换角色进行。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共性问题,台前展示,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紧接新课后插入操作练习,进一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
直观形象地感悟几个2的和、乘法算式、口诀之间的联系,促进对2
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14.教师: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展示例2情景图。
指名回答:2个小朋友1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在滑冰?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和计算出得数。
(4)指名汇报算式和所用乘法口诀:2×4或者4×2,口诀“二四得八”。
(5)集体订正。
(6)教师重点引导:算式2×4或者4×2都用同一个口诀“二四得八”得到结果。
原因是:在编乘法口诀时,通常将两个因数中较小的一个编在前面。所以计算4×2仍然用“二四得八”这句口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实际上是2的乘法口诀的实际运用,通过应用
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应用口诀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乘法问题,感受口
诀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积
累应用口诀解决问题的思考经验,促进学生对口诀的掌握。】
三、巩固新知
1.课件展示课堂活动第2题的第一幅图。
(1)教师:谁说说第一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口诀的前两个字,另一学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例如:教师说二六,学生说十二。
同桌合作,游戏进行。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集体订正。
2.课件展示课堂活动第2题的第二幅图。
(1)教师:谁说说第二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乘法口诀,另一学生说两个乘法算式。
(3)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二四得八;学生:2×4=8 4×2=8
(4)同桌合作,游戏进行。
(5)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6)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促进学生对乘法口诀的逐步熟练掌握。】
达标反馈
1.根据算式说口诀。
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说一说该用哪句口诀计算算式的积吗
2×3= 2×5= 2×8= 2×3=
2.看谁算的对。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算式:------------------------------,口诀:-----------------------
一共有多少朵花?
算式:-----------------,口诀:--------------
3.想一想,填一填。
一个同学有( )双手,乘法算式:--------或--------,口诀:----------
二个同学有( )双手,乘法算式:--------或--------,口诀:----------
三个同学有( )双手,乘法算式:--------或--------,口诀:----------
四个同学有( )双手,乘法算式:--------或--------,口诀:----------
答案:
第一题:二三得六 二五一十 二八十六 二三得六
第二题:(1)算式:2×3=6(只)或3×2=6(只),口诀:二三得六
(2)算式:3×5=15(朵)或5×3=15(朵),口诀:三五十五
第三题:一个同学有(2 )双手,乘法算式:2×1=2(双)或1×2=2(双),口诀:一二得二。
二个同学有( 4 )双手,乘法算式:2×2=4(双),口诀:二二得四。
三个同学有( 6 )双手,乘法算式:2×3=6(双)或3×2=6(双),口诀:二三得六。
四个同学有(8 )双手,乘法算式:2×4=8(双)或4×2=8(双),口诀:二四得八。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鼓励。
教师重点强调: 我们这节课,同学们不但学会了编2的乘法口诀,而且还学会了用2的乘法口诀算出乘法算式,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布置作业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 )得六 二六( ) ( )十八 二八( )
----------- ------------ ----------- ------------
----------- ------------ ----------- ------------
2.画 △ 表示乘法算式。
(1)2×2 ----------------------
(2)5×2 ----------------------
3.练习二的第1、2、3题
第一题:填表。
第二题: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第三题: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
答案:1.二三得六 二六十二 二九十八 二八十六
2X3=6 2X6=12 2X9=18 2X8=16
3X2=6 6X2=12 9X2=18 8X2=16
2.(1)△△ △△
(2)△△ △△ △△ △△ △△ 或者△△△△△ △△△△△
3. 第一题:6 8 10 12 14 16 18
4. 第二题:二二得四 二五一十 二八十六 二三得六
二六十二 二九十八 二四得八 二七十四
5. 第三题:14 二七十四 6 一六得六 10 二五一十 6二三得六
8 二四得八 8 一八得八 16 二八十六 18 二九十八
14 二七十四 4 二二得四 5 一五得五 7 一七得七
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2+2=4 2×2=4 二二得四
2+2+2=6 2×3=6 二三得六
2+2+2+2=8 2×4=8 二四得八
2+2+2+2+2=10 2×5=10 二五一十
……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2+2+2+2+2+2+2+2+2=18 2×9=18 二九十八
教学资源:
一、用圆片表示下面各个算式。
3×4 (○○○ ○○○ ○○○)或(○○○○ ○○○○ ○○○○)
5×2( )或( )
3×1( )或 ( )
4×2 ( )或 ( )
二、看图按要求写算式。
★★★★★ ★★★★★
上图由( )个( )相加。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三、列式计算。
1.2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
2. 5与2相加的和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4.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8,和是多少?
四、填表
答案:
第一题:
5×2(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 )
或( 〇〇 〇〇 〇〇 〇〇 〇〇 )
3×1( 〇〇〇 )或 ( 〇 〇 〇 )
4×2 ( 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 )或(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
第二题:2个5 5+5 5×2
第三题:1. 3×2=6 2. 5+2=7 3. 6×2=12 4. 2+8=10
第四题:8 14 4 10 3 18
教学资料链接:
小九九的来历
“九九乘法歌诀”,又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如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十三、十四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如一”“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 1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的第1、2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熟记1的乘法口诀; 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提示
学生理解和掌握1的乘法口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课堂要注意引导,初步理解1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在此基础之上,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口诀,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编的口诀进行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对1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突破了难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咱们边玩游戏 ,边学习知识,好不好!
要求:老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指名回答,看谁说得快。
(1)老师说算式,指名说口诀。
(2)集体订正。
(3)同桌合作,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口诀。
2.教师:下面的游戏是摆小棒,我摆,你说算式和口诀。
(1)教师摆小棒:教师一边摆,一边说,先摆5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
(2)指名说算式和口诀:2×5=10或5×2=10 口诀是二五一十
3.教师: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1)指名回答:表示2个5相加,或者5个2相加
(2)集体订正。
4.教师:在编这句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1)指名回答:将小的一个因数放在前面,另一个因数放在后面,最后说结果。
(2)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游戏的方式,复习旧知,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在复习2的乘法口诀的编排方式和意义,为下一步学习1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我们玩的很开心,同时,通过游戏可以看出,我们对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诀。
板书:1的乘法口诀
2.同学们继续摆小棒,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
课件展示,摆小棒要求: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同时指名到黑板上操作。
(3)集体订正。
(4)根据摆的情况,写出乘法算式。
(5)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1×1=1
1×2=2 2×1=2
1×3=3 3×1=3
…… ......
1×9=9 9×1=9
3.教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第一竖列的所有乘法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1,第二个因数是按1---9的顺序排列下来的;第二竖列的乘法算式和第一竖列的因数正好相反。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4.教师: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 一四得四 一五得五
一六得六 一七得七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5.教师:“一二”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汇报:一二表示2个1相加,或者1个2相加;得二是等于二的意思。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6.教师: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1)学生说想法。
(2)学生熟记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根据编写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很快就能编写出1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加深了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三、巩固新知
1.课件展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一幅图。
(1)教师:谁说说第一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口诀的前两个字,另一学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例如:教师:一五;学生:得五。
同桌合作,游戏进行。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集体订正。
2.课件展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二幅图。
(1)教师:谁说说第二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另一学生说乘法口诀。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1×3或者3×1;学生:一三得三。
同桌合作,游戏进行。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促进学生对乘法口诀的逐步熟练掌握。】
四、达标反馈
1.根据算式说口诀。
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说一说该用哪句口诀计算算式的积吗
1×4= 1×6= 1×8= 1×9=
2.写出乘法算式,并写出得数。
一个因数是1,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1,积是多少?
6个1是多少?
3.看图写算式。
算式:----------------------;口诀:---------------------
算式:------------------------;口诀:----------------------
答案:第一题:一四得四 一六得六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第二题:(1)1×7=7 (2)9×1=9 (3)1×6=6
第三题:算式:1×4=4(只)一四得四
算式:1×5=5(个)一五得五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促进学生对口诀的熟练掌握,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的练习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1和2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水平。】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重点强调:今天我们学习了1的乘法口诀,,同学们不但学会了编1的乘法口诀,还能利用口诀算出乘法算式的积,真是不错啊。
布置作业
1.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一填。
1+1+1+1+1+1=1×6=( );口诀:--------------
2+2=2×2=( ); 口诀:---------------
2.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 )得七 一二( ) ( )得五 一三( )
----------- ------------ ----------- ------------
----------- ------------ ----------- ------------
3.画 △ 表示乘法算式。
(1)1×6 ----------------------
(2)4×1 ----------------------
4.看图写算式,并说出口诀。
算式:-------------------;口诀:--------------
答案: 第一题:6 一六得六;4 二二得四。
第二题:一七得七 一二得二 一五得五 一三得三
1×7=7 1×2=2 1×5=5 1×3=3
7×1=7 2×1=2 5×1=5 3×1=3
第三题:(1) △ △ △ △ △ △
(2) △ △ △ △
第四题:2×4=8或者4×2=8 二四得八
板书设计
1的乘法口诀
1×1=1 一一得一
1×2=2 一二得二
1×3=3 一三得三
1×4=4 一四得四
1×5=5 一五得五
1×6=6 一六得六
1×7=7 一七得七
1×8=8 一八得八
1×9=9 一九得九
教学资源
改一改
2+2+2+2= × 3+3+3+3+3+3= ×
二、填空
1.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5,算式是( )。
2. 4×3读作( )乘( )。
三、看图列算式
四、看图列算式
1元 4元 3元 5元 1元
1元 3元 5元 4元 1元
1.买6个 多少钱?
买1个 和1个 一共需要多少钱?
买8个 和一支 一共需要多少钱?
答案:第一题:2×4 3×6
第二题:1. 2×5 2. 4乘3
第三题:4+4+4+4+4 4×5
第四题:1. 1×6=6(元)
2. 3+5=8(元) 3. 1×8+4=12(元)
教学资料连接 九九歌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都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琐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它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4 3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学习3的乘法口诀比较容易上手。教学时,教师对于3的乘法口诀全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己试着编口诀,通过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这一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在总结完口诀后,让学生对口诀进行分析,发现规律,便于记忆。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3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同学们,课间活动是你们最高兴的时候,对吗?说一说在课间里你们做些什么?
(1)指明回答:课间里我都去打乒乓球,这是我最喜欢的活动;我喜欢踢毽子,课间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真好;我总是和几个同学一起丢手巾;我和几个好朋友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2.教师:你们可真幸福!请看这幅“课间活动图”,这些小朋友课间做着跳绳的 游戏,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指名回答:数学信息是3人一组,一共有9组同学在跳绳。数学问题是2组有多少个同学在跳绳?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各有多少个同学在跳绳?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但善于观察,而且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学有用的数学。”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实施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教师注意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事用数学。】
3.教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在这个表格里。(课件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把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2组有6人,3组有9人,4组有12人,5组有15人,6组有18人,7组有21人,8组有24人,9组有27人。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的?
指名回答:我是3个3个加的;我是这样想的,1组是3人,2组就是2个3,是6人;3组就在6的基础上加3人;依此类推,每增加1组,都要加上3人……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5.教师:如果让你们用乘法算式写出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各有多少人,你们会吗?
学生试着写算式。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指名汇报: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板书。
板书: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6.教师:谁能解释一下3×4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每个组有3个同学,4个组共有多少同学,就是4个3是多少。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下其他乘法算式的意思。
7.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是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快多了,下面就让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吧!
板书课题 :3的乘法口诀
8.教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1和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编得非常的好,老师相信你们,3的乘法口诀也一定没问题!
学生独立试编。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集体订正。
教师重点引导:凡是结果大于十的,口诀就不用“得”字。
教师板书: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9.教师:谁有好的方法,很快地记住这些口诀?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只要记住第一个乘法口诀,后面的得数就在前一个得数的基础之上加3就行。例如:三三得九,三四的得数就是在9的基础上加3,也就是12。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学生自由记口诀,同桌互相检查。
10.教师:你能利用口诀很快做出这两道题的结果吗?(课件出示例2)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同时说出口诀:3×6=18 口诀:三六十八
7×3=21 口诀:三七二十一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新知
1.课件展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一幅图。
(1)教师:谁说说第一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摆磁力棒,指名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同桌合作,进行游戏。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2.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指名说要求:分别把3乘1,2,3,…,9的积圈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同桌互相订正。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3.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的第一幅图。
(1)教师:谁说说这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口诀的前两个字,另一学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说三七,学生说二十一。
同桌合作,游戏进行。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的第二幅图。
(1)教师:谁说说这幅图的游戏规则。
(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口诀,另一学生说两道乘法算式。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说三五十五,学生说3×5=15 5×3=15。
同桌合作,进行游戏。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四、达标反馈。
第一题: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3+3+3+3+3+3= 4+4+4= 6+6+6=
第二题:开火车,对口令。
三四( ) 三六( ) 二八( ) ( )二十七 ( )十五
第三题: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三五十五 二七十四 一九得九 三六十八
---------- ---------- --------- ----------
---------- ---------- --------- ----------
第四题:看图填空。
(1)
乘法算式:-------------或者-------------;口诀:-------------
(2)
乘法算式:-------------或者-------------;口诀:-------------
第五题:填口诀。
5×( )=15 口诀是( )
2 ×( )=12 口诀是( )
( )×4=12 口诀是( )
( )×3=9 口诀是( )
答案:
第一题:2×3 3×6 4×3 6×3
第二题:十二 十八 十六 三九 三五
第三题:3×5=15 2×7=14 1×9=9 3×6=18
5×3=15 7×2=14 9×1=9 6×3=18
第四题:4×3=12或者3×4=12 口诀:三四十二
3×2=6 或者2×3=6 口诀:二三得六
第五题:3 三五十五 6 二六十二 3 三四十二 3 三三得九
五、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回答: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经历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了3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你们不但熟记住了3的乘法口诀, 还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乘法题,真是了不起!
【设计意图:归纳、整理本节知识,使学生理清已学的知识脉络,提高对口诀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布置作业
第一题:看图列算式,说口诀。
6元 4元
第二题:在〇里填上“>”“<”或“=”。
2×4〇6 5×3〇12 3×9〇30 2×7〇15 8×3〇16 6×2〇3×4
第三题:练习三的1题:填表。
第四题:练习三的2题:把口诀填完整。
第五题:练习三的3题:算一算。
答案:
第一题:6×3=18(元)或者3×6=18(元) 口诀:三六十八
4×3=12(元)或者3×4=12(元) 口诀:三四十二
第二题:> > < < > =
第三题:9 12 15 18 21 24 27
第四题:六 三 三 三九 二十四
第五题:15 12 24 21
18 9 3 27
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精彩片段
老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3根小棒,能否摆出一个汉字?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老师:谁能说说你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什么汉字?
学生1:老师,我摆了一个“大”字。
学生2:老师,我摆了一个大写的“三”字。
学生3:老师,我摆了一个“个”字。
学生4:老师,我摆了一个“干”字。
老师:同学们想的可真多啊,现在老师请你们摆出3个这样的汉字来,你知道需要多少根小棒吗?请同学们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老师,需要9根小棒!
老师:非常正确,你能否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呢?
学生:能!算式是3×3=9。
老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我是这样想的,我摆一个“大”字用3根小棒,摆了3个“大”字,就是3个3,所以列算式是3×3,3个3加起来正好是9。
老师:说得非常的好,如果让你们摆出这样的汉字4个,5个,6个,7个,8个,9个,各需要多少根小棒,你能分别列出乘法算式吗?同学们可以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可以借助小棒。
学生独立进行,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老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出来,让大家看看,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我是这样想的:我摆一个“个”字用3根小棒,摆4个就用4个3,算式就是3×4,结果就在9的基础上加3是12;摆5个就用5个3,算式就是3×5,结果就在12的基础上加3是15;摆6个就用6个3,算式就是3×6,结果就在15的基础上加3是18……
老师:同学们说的太完美了,掌声鼓励自己!
此刻,学生掌声一片……
老师:你们能否根据这些算式,编写出3的乘法口诀呢,老师相信你们没问题的!加油!
学生独立试编中……
教学资源:
看谁算得快。
1×6﹦ 12﹣8﹦ 45﹢9﹦ 5×3﹦
9×2﹦ 40﹣4﹦ 3×9﹦ 1×4﹦
6×3﹦ 8×2﹦ 9×1﹦ 3×7﹦
二、填一填
5 6
7 × 3 ﹦ 4× 2 ﹦
3 9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
2.6个3相加的和是9。( )
3.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
4.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24。( )
四、解决问题。
1.买玩具。
9元/个 7元/个
⑴小东买2个玩具熊猫,一共要多少元钱?
□○□﹦□( )
⑵小芳买3个玩具公鸡,一共要多少元钱?
□○□﹦□( )
⑶买一个玩具熊猫和一个公鸡,一共要多少元钱?
□○□﹦□( )
答案:第一题:6 4 54 15 18 36 27 4 18 16 9 21
第二题:15 21 9 12 8 18
第三题: √ × √ √
第四题:9×2=18(元) 7×3=21(元) 9+7=16(元)
教学资料链接:
古乘法表
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没有进位制,原则上需要无限大的乘法表,因此不可能有九九表。
折叠古代中国
春秋战国时代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九九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十进位制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的贡献。今日世界各国较少使用希腊等国的乘法。
在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是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3万多枚秦简中的一枚,上面详细记录了乘法口诀。与今天乘法口诀表不同的是秦简上的口诀表不是从“一一得一”开始的,而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结束。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5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3 及课堂活动 第1,2题。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创设出生动有趣、活泼的情景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展开后面的计算互动。对于不同的解题思路,要给足学生时间讨论交流,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两种思路。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体验乘加、乘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算理。
难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 。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3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学习的都不错,我这有一些卡 片,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好不好!
找好火车头,开始。
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谁能说说题的要求。课件出示:读口诀,说算式。
三四十二 三七二十一 三九二十七
(1)指名回答:口诀三四十二,算式是3×4=12或4×3=12;口诀三七二十一,算式是3×7=21或7×3=21;口诀三九二十七,算式是3×9=27或9×3=27。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观察。
指名回答:学生们在做实验,3人一组的有3个组,2人一组的有1个组。
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共有多少人?
集体订正。
教师: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2=11(人);我是挨个数的方法,数出来是11人;我是先数前3组是9人,再接着数另外2人:9+2=11(人)。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但能够提出问题,而且还能通过同学间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棒!
教师:先数前3组就相当于先算出前3组有多少人,算式可以怎样列?再接着数就相当于再增加几人?因此算式又可以怎样列?
学生独立列式。
指名回答:3×3+2=11(人)。
集体订正。
教师:谁能说说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2”?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3×3表示3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加2表示比3组小朋友要多两人。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但列出了正确的算式,还讲出了道理,真不错!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3+3+3+2=11(人)和 3×3+2=11(人),哪种方法更好?
指名回答:乘加计算更快、更简便。
集体订正。
教师:有的同学列出了这样一道算式:3×4-1=11(人),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有道理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每组有3人,一共有4组,所以3×4,因为有一个组少了1人,所以减去1,就算出一共有多少人了,很有道理的。
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两道算式: 3×3+2=11(人)和3×4-1=11(人),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
指名回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交流中碰撞出不同的解法。】
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谁能说说这道题的要求什么?
指名回答:先用小棒摆三角形或者五角星,然后列出算式,并说出列算式的理由。
集体订正。
2.教师:谁能说说图中算式3×4+2=14和3×5-1=14是怎么来的?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小朋友用小棒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一共摆了4个三角形,还多了2根,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算式就是3×4+2=14;如果摆5个三角形,就少了1根小棒,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算是就是3×5-1=14。
集体订正。
教师:第二个图中的算式2×5+1=11和2×6-1=11是怎么来的?请同桌互相说说。
同桌之间互说。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图,写出算式和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3×5+2=17 或3×6-1=17。
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第3题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图,写出算式和结果。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2×3+3=9 或2×4+1=9。
(3)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第4题:口算。
5×3+2 4×3-1 2×4+2 3×5-1 3×2+2 2×4+4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尤其是形象直观的看图写算式。】
达标反馈
1.看图列算式。
2.口算
4×3+2 5×3-1 3×4-3 3×5+1 3×3+4
把下面算式改写成含有乘法的算式。
3+3+3+2 4+4+4+3 2+2+2+2-3 5+5+5+3
动脑筋,想一想。
从前面数 是第9个,从后面数 是第8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 ?
答案:
第一题:2×2+3=11 9×3+6=33
第二题:14 14 9 16 13
第三题:3×3+2 4×3+3 2×4-3 5×3+3
第五题:8+1+7=16(个)或 8×2=16(个)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我会计算乘加、乘减的题了,知道在乘加、乘减的题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布置作业
练习四的第1、2、3、4题
答案:
第一题:21 18 12 15
第二题:2×4+1=9(块)或2×5-1=9(块)
2×5+1=11(根)或2×6-1=11(根)
第三题:15 14 12 21
第四题:11 7 10 17
13 7
13 10 11 17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11(人) 3×3+2=11(人)
3×4-1=11(人)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教学资源:
一、看谁算的最快。
5×3= 2×5= 3×3= 7×3=
6×3+2= 4×3-3= 3×2+5=
二、在○里填上“>”“<”或“=”。
2×3○3×2 1×5+3○5×3 3×6 - 6○19
三、请你帮“+”“ - ”“×”找家。
3○3=9 6○4=10 2○2=4
四、看图填空
五、想一想
如果△×△+△= 12,△+△=6,那么△=( )。
答案:第一题:15 10 9 21 20 9 11
第二题:= = < <
第三题:× + + (×)
第四题:2×3+1=7(块)
第五题: 3
教学资料链接:
古乘法表
折叠古玛雅:
古玛雅人用20进位制,跟现代世界通用的十进位制最接近。一个19×19乘法表有190项,比九九表的45项虽然大三倍多,但比巴比伦方法还是简便得多。可是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玛雅乘法表。
用乘法表进行乘法运算,并非进位制的必然结果。巴比伦有进位制,但它们并没有发明或使用九九表式的乘法表,而是发明用平方表法计算乘积。玛雅人的数学是西方古文明中最先进的,用20进位制,但也没有发明乘法表。可见从进位制到乘法表是一个不小的进步。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6 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学习了1~3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本节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主动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通过观察、思考、小组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4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基本能背诵4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
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4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2、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
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图片。
学生准备:小棒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前边我们学习了1~3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先试着背诵1~3的乘法口诀,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1)学生独立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检查。
(3)学生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
2.教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谈话法直接引出课题,有利于学生利用编1~3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自主探索4的乘法口诀。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请同学们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指名回答:我从图上看到有9辆车,1辆汽车有4个车轮;我的问题是:2辆车有几个车轮;3辆车有几个车轮……9辆车有几个车轮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2.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提的问题都在下面的表格里,你能否试着把这个表格填写完整吗?
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独立思考、填表格。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1辆汽车有4个车轮,2辆汽车有8个车轮……9辆汽车就有36个车轮。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3.教师:2辆汽车有8个车轮,你是怎样列式解决的?用哪句口诀计算出结果
(1)指名回答:我是用4×2这个算式,口诀是“二四得八”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那3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呢
(1)指名回答:我是用4×3这个算式,口诀是“三四十二”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5.教师:那4辆、5辆、6辆、7辆、8辆、9辆汽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 你又该怎样列式 怎样得到结果
(!)小组内交流。
(2)学生试着写算式。
(3)组内交流。
(4)指名汇报:4辆汽车的车轮算式是4×4=16。我是这样算出结果的,因为3辆汽车有12个车轮,所以4辆就在3辆的基础上加一个4,就得到4辆汽车的车轮个数; 5辆汽车的车轮算式是4×5=20 ……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板书:4×4=16 4×5=20 4×6=24 4×7=28 4×8=32 4×9=36
6.教师: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
(1)学生试着编写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我编出的口诀是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六二十四 四七二十八 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7.教师:请你们小声读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想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1)学生小声边读口诀边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我发现这些口诀中的第一个因数都是四,第二个因数从四起,一个一个地增加1;口诀中的积,从十六起,依次增加4……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记住这些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在学生填表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编口诀的方法,自主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8.教师:4的乘法口诀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你能利用口诀计算下面两道题吗?
出示例2。
学生试做。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4×8=32 口诀是四八三十二 ; 5×4=20 口诀是四五二十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强调:因为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出两个乘法算式,所以5×4和4×5都可以用“四五二十”这句口诀计算。
【通过直接应用口诀计算,并思考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促进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水平,积累应用口诀口算乘法的经验。】
三、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1题
1.教师:谁能说说,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你怎样理解?
(!)指名回答:摆小棒,填算式,说口诀,就是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摆的小棒,写出算式,然后根据口诀算出结果。
示范:教师摆小棒,指名说算式和口诀。
同桌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说算式和口诀;然后交换进行。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2题。
2.教师:请同学们看第二题,怎么理解要求?
指名回答: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口诀。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同桌合作进行,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指名同桌展示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四、达标反馈
1.先用小棒摆,再填一填。
2+2+2+2=( ) ×( )=( ) 口诀是:-------------
4+4=( )×( )=( ) 口诀是:-------------
2.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乘法算式:--------------或------------- 口诀是:------------
3.做一做。
( ) 口诀是:-------------
( ) 口诀是:-------------
( ) 口诀是:-------------
( ) 口诀是:--------------
4.课堂活动第3题:游戏。
答案:
1. 2+2+2+2=( 2 ) ×( 4 )=( 8 ) 口诀是:二四得八
4+4=(4 )×(2 )=( 8) 口诀是:二四得八
2.乘法算式:6×4=24 或 4 ×6=24 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3.( 36 ) 口诀是:四九三十六
( 12 ) 口诀是:三四一十二
( 20 ) 口诀是:四五二十
( 32 ) 口诀是:四八三十二
4.1 2 4;2 4 8;3 6 12;4 8 16;5 10 20;6 12 24
7 14 28; 8 16 32 ;9 18 36
五、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
(2)指名回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四的口诀,共6句;知道了一个口诀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来;还学会了记四的口诀的规律……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坐重点强调:一般每句口诀都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两个数相同的则只可以写一个乘法算式,如根据“一一得一;四四十六”等就只可以写1×1=1 4×4=16
【设计意图: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进一步聚焦与强化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和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五的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答案:第一题:16 20 24 36 32 28
第二题: 五 八 七
三 四 四
四 九 四
第三题: 7 12 24 12
15 27 14 20
16 32 27 21
第四题: 8 20 28 32
4 20 24 36
24 28 19 19
第五题: 3 ×4=12(个) 4×4=16(条)
七、板书设计
4的乘法口诀
4×4=16 四四十六
4×5=20 四五二十
4×6=24 四六二十四
4×7=28 四七二十八
4×8=32 四八三十二
4×9=36 四九三十六
教学资源:
一、我会看图写不同算式。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2.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二、开锁比赛。
二得八 三四 三得九
得六 一得四 二十
四七 三十六 三十二
三、魔法圈
1、在 里填上“+”、“-”或“×”。
4 5=20 3 5=8 19 4=3 5
20 10=10 2 5<10 5 4>18
四、我有办法。
1.
横着数,每排( )只,有( )排,
加法算式是 ;竖着数,每排有( )只,有( )排,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
式是 或 。
2.
限乘4人
五、数学小博士
+ + =12 =( )
+ =20 =( )
答案:第一题:1. 5+5+5+5=20 5×4=20 或4×5=20 2. 4+4+4=12
4×3=12 3. 3+3+3+3=12 3×4=12
第二题:四 十二 三 二三 四 三四 二十八 四九 四八
第三题:× + - - + ×
第四题:2 4 2+2+2+2=8 4 2 4+4=8 4×2=8 2×4=8
第五题: =( 4 ) =( 16 )
教学资料链接:
口诀特点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
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6、另一个九:
9×9=81 8+1=9
9×8=72 7+2=9
9×7=63 6+3=9
: : .
9×2=18 1+8=9
9×1=9 0+9=9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7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的内容,第21页的课堂活动第1,2,3题。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5的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编制1-4的口诀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的。教师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参加独立编口诀的活动,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体现学生主动探究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5的口诀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5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体验数学的价值
2、 激发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能应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老师这里有一些乘法口算题,咱们来个开火车比赛好不好,找两排同学当火车,其他同学当裁判,看哪列火车跑得快,好不好!
教师快速抽出卡片,学生按顺序回答。
2.教师:同学们的反应这么快,说明口诀学的好,相信同学们这节课学习5的乘法口诀也绝对没问题!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从复习旧知开始入手,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师: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隆重举行,当时的盛况,令我们难以忘怀,请同学们看这面奥运会上独有的旗子,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五环旗。
指名回答:五环旗。
2.教师:奥运五环代表五大洲。黄色是亚洲,黑色是非洲,蓝色是欧洲,红色是美洲,绿色是大洋洲。五环环环相扣,象征着五大洲人民的团结,共振奥运精神!
【运用我国举办奥运会题材,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下面编口诀做好了准备。】
3.教师:1面旗上有5个圆环,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可用哪句口诀
课件出示一面五环旗。
(1)指名回答:5×1=5,一五得五
(2)集体订正。
4.教师:如果有2面、3面、4面旗帜,各有多少个圆环,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可用哪句口诀 课件逐一出示2面、3面、四面五环旗。
(1)指名回答:5×2=10 二五一十 5×3=15 三五十五
5×4=20 四五二十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学1,2,3,4的乘法口诀时,已涉及了1~4个5的乘法口诀,这里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回忆,为下面自主编口诀作好准备。】
5.教师:同学们已学会1个5,2个5,3个5,4个5的乘法口诀,你能根据这样的规律,写出5面、6面、7面、8面、9面旗帜上有多少个圆环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试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板书。
6.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否根据前面编1~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编出5个5,6个5……9个5是多少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试着自编。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板书。
7.教师:能说一说“五六三十”你是怎样理解的吗 它可以计算哪些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五六三十”表示6个5是30,它可以算5×6=30,6×5=30。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1~4的乘法口诀学习时,基本领悟了编口诀的方法。这里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写乘法算式,自主编口诀,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比学习能力。】
8.教师:怎样才能更快地记住这些口诀 你能像找4的乘法口诀的联系那样去发现5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我发现这些口诀中的第一个因数都是五,第二个因数从五起,一个一个地增加1;口诀中的积,从二十五起,依次增加5……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重点强调: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 5,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口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找2,3,4的口诀的联系那样去发现5的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既体现了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5的口诀的理解和掌握。】
9.教师:如果有个同学记住了5×8=40,却忘记了5×7或者5×9,你能帮助他想一个办法吗?
指名回答:略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重点强调:当我们忘了某一句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想一想前一句口诀或者后一句口诀,在结果上减5或者加5就可以了。
10.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式背诵5的乘法口诀,同桌互相检查。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指名背诵。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5的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既体现了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有有利于促进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11.教师:刚才同学们自己编了5的乘法口诀,也背过了口诀,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吗? 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5×7=35 口诀是五七三十五;5×6=30 口诀是五五二十五
5×8=40 口诀是五八四十 5×9=45 口诀是五九四十五。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在运用口诀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
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1题。
1.教师:谁能说说这道题的要求?你是怎么理解的?
指名说:看算式,说口诀,也就是给我们一个乘法算式,我们用哪句口诀来计算。
集体订正。
2.教师,老师这里有些卡片,我们采取抢答的方式进行吧!
(1)指名回答。
(2)集体订正。
3.教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大家猜猜它是啥。
指名回答:一双手。
集体订正,教师公布答案。
4.教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手的游戏,好不好!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四人合作,三人随便伸出手,一人说出有多少个手指,并说出口诀,然后交换进行。
指名小组演示游戏。
小组进行游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歌谣:一只手五个指,一五得五。两只手十个指,二五一十。
三只手十五指,三五十五。四只手二十指,四五二十。五只手二十五指,
五五二十五
(4)学生自由读。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3题。
5.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表格,然后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5和1,3,5,7,9相乘,记得个位都是5,和2,4,6,8相乘,积的个位都是0……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3个课堂活动,不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乘法算式、口诀之间建立联系,既让学生熟悉5的乘法口诀,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积累了活动经验。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达标反馈
1.看图写算式和口诀。
乘法算式:------------或-------------;口诀:------------
乘法算式:------------或-------------;口诀:------------
2. 三五( ) 五九( ) 四七( )
( )四十五 ( )三十五 ( )三十
3.猜数。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4.算一算。
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写一个“正”字需要5笔,写7个“正”字需要几笔?
5个6的积是多少?
答案:1.乘法算式:5×6=30或6×5=30 口诀是:五六三十
3×5=15或5×3=15 口诀是:三五十五
2.三五( 十五) 五九( 四十五 ) 四七( 三十五 )
( 五九 )四十五 ( 五七)三十五 ( 五六 )三十
3. ★=15 ◆=2 ●= 5 ■=5 ◎=5
□=5 △=3 ☆=4 ◇=5 ◆=5 ★=6
4.(1)5×5=25 (2)5×7=35 (3)5×6=30
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汇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并且会用5的乘法口诀做各种类型的题……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重点强调: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1至4的口诀的编写方法,自己独立编写了5的乘法口诀,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的。
布置作业。
1.练习六的第一题:读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2.练习六的第二题:在〇里填“>”“<”或“=”。
3.练习六的第三题:谁先回家。
4.练习六的第四题:计算。
5.练习六的第五题:在〇里填“+”“-”或“×”
答案:第一题: 五七三十五 五九四十五 五八四十
5×7=35 5×9=45 5×8=40
7×5=35 9×5=45 8×5=40
第二题:> > =
< = >
第三题:45 35 15 30 25 9 16 35 45 5
20 30 5 21 25 15 18 40 10 5
第四题: 20 35 40 20 35 40 20 35 40
第五题:× + × × × -
七: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5×7=35 五七三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教学精彩片段:
教师: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好吗?
学生:好
教师:你们喜欢《西游记》吗?
学生:喜欢
教师: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老孙遇到了很多妖怪,一个人打不完。怎么办呢?聪明的孙悟空灵机一动,拔出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就变出了五只小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了五只,大家说,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多少只小猴了?
学生:一共是10只了。
教师:还是打不过妖精,孙悟空又拔了一根猴毛,现在是多少只小猴了?
学生:15只了。
教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1:我是加出来的,5+5+5=15根。
学生2:我是数出来的,一根猴毛变出5只小猴,就好像是我们的一个手掌上的5个手指,3根猴毛就是3个手掌上的手指,我的一双手,再加上我同桌的一只手,正好是15只小猴,哈哈……
学生:我是这样想的:一根猴毛变出5只小猴,3根猴毛不就是3个5吗?所以是15只。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很准确地算出现在有多少只小猴了,孙悟空继续拔毛,4根、5根,你能否很快知道有多少只小猴吗?
教师: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相信同学们就很快知道是多少了。
教师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教学资料:
一、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5×6﹦ 12﹣8﹦ 45﹢9﹦ 5×8﹦
9×1﹦ 40﹣4﹦ 5×9﹦ 1×4﹦
6×5﹦ 8×2﹦ 4×7﹦ 5×7﹦
二、填空。
1.7×4﹦( )读作( ),表示( )个( )相加。
2.5×9﹦( )其中5是( ),9是( ),积是( )。
3.口诀天地。
三( )十五 ( )九三十六 ( )七得七
( )八四 十 四( )二十八 二( )一十
五( )四十 ( )五十五 三七( )
4.6个5相加得( ),再减去1个5得( )。
三、用“五七三十五”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 )×( )﹦( ) ( )×( )﹦( )
四、把7﹢7﹢7﹢7+7﹢8改写成乘与加的算式是( )。
五、 数学小博士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5-5= × 4×3-4= ×
3×2+3×3= × 2×5-2×2= ×
答案:第一题:30 4 54 40 9 36 45 4 30 16 28 35
第二题:
28 7乘4 4 7
2. 45 因数 因数 45
3. 五 四 一 五 七 五 八 三 二十一
4. 30 25
第三题:5×7=35 7×5=35
第四题:7×5+8
第五题:5×4 4×2 3×5 2×3
教学资料连接:
小九九历史考证
2010年12月3日日本“奈良文物研究所”宣布揭晓,在奈良市的平城宫遗址(约公元8世纪)初度出土了写有与古代中国教科布告实不异的九九乘法口诀的木简。
出土的木简长约16厘米,宽约1.5厘米,上面写着“二九十八、一九如九”。
“如”是古代中国九九乘法中谜底为个位数时使用的汉字。被以为成书于汉朝的算数书《孙子算经》也记实着"一九如九"。对日本古代的官员而言,必需把握读写手艺和九九乘法。该木简年夜概成为剖明奈良期间中国式教科书获得普及使用的史料。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8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整理与复习1,2,3,练习七1,2。
教学提示
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有序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利用自己的发现,展开记忆。既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也为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提供了抓手。同时从“某个数出现了几次”为切入点,发现仍然依据乘法口诀,想出相关乘法算式,就能很快找到结论。在感悟学习方法的同时,体现了乘法口诀的价值,也唤起学生巩固乘法口诀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1~5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地解决相应的乘法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1~5 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建立1~5 的乘法口诀的整体认识。在1~5的乘法口诀分类排列与观察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在整理活动过程中,巩固乘法意义认识,探索1~5的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难点
探索1~5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1~5的乘法口诀卡片。
学生准备:每个学习小组1套1~5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乘法意义,揭示课题。
1.解决问题,回忆乘法意义。
课件出示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盆花
(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3×6=18。
(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理解:每一组3盆花,6组就是6个3相 加,所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强化:“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2.回忆算法,引入课题。
教师:计算3×6=18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用“三六十八”这句口诀算的。
在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学习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1~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引起学生主动回忆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口诀的相关学习经验,体现乘法运算的现实价值,唤起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自主整理的意识,自然引入要学习的主题。
二、整理口诀,探索规律。
1.整理口诀,复习巩固。
(1)回忆口诀,引发整理活动。
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 先独立思考回忆,然后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互说互听,同桌说的时候,另一位同桌要认真倾听,对同桌说的过程进行补 充或评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1~5 的乘法口 诀的掌握情况。
同桌汇报一下,一人主要发言,另一人补充或评价。
教师:两位同桌说得好,很全面,大家看一看黑板上的口算卡片,有什么想说的 (引发学生对口诀卡片摆放的建议与质疑。)
(2)整理口诀,建构乘法口诀表。
教师:同学们的观察很细致,你能不能把这些口算卡片分类,重新排列一下 先想一想, 你打算怎么对这些口诀分类 请学习小组长拿出教师准备的学具——口算卡片,小组商量统一意见后合作把这些口算卡片分一分,排一排。(学习小组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互学情况。)
教师:老师收集到两个小组的口诀分类排列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先请小组介绍自己是怎样排列的,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对他们的展示与介绍进行评价。
学生展示两种基本情况:1~5的乘法口诀横向排列,1~5的乘法口诀纵向排列。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课件(或黑板卡片)呈现统一的1~5的乘法口诀表。
学生独立填写完善教科书第23 页的口诀表。
设计意图:整理口诀分两部分进行,先让学生主动回忆1~5的乘法口诀,教师以卡片或 课件的形式杂乱、无序地呈现口诀,激发学生想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口诀的需求,再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对口诀卡片分类整理,让学生主动地投入乘法口诀的整理活动过程之中。
2.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独立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各自思考所得。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竖着看,第1列都是一几得几,口诀中的第1个数都是一, 第2个数1个1个增加,相 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第2列都是二几得几,口诀中的第1个数都是二,第2个数1个1个增加,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2……
②横着看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分别是一三、二三、三三;几的乘法口诀它们的积就增加几……
③斜着看,每一行最后一个口诀的两个因数都是相同的,分别是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学生可能一次不能回答完整,让其他同学接着说、补充说,共同完善认识。
3.运用规律,促进掌握。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口诀表这么多的规律,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规律朗读记忆乘法口诀表,看谁能最快最有规律地熟记这些口诀。(引导学生竖着、横着、斜着读口诀表。)
学生记忆后以对口令形式抽查,或以同桌互相考查的形式检测记忆情况。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形成有关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在充 分的观察、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数学交流表达能力。学生对口诀的排列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引导他们运用规律记忆口诀,在针对1~5的乘法口诀的记忆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规律的认识,达到对1~5的乘法口诀巩固强化的目的。
(三)达标反馈。
习题:
1.练习七第1题。
教师:同学们都记得那么熟练了,那能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七第1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抽2个算式让学生说计算的口诀。
2.练习七第2题。
课件图片创设情境,用连线的形式帮小动物找新家,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展示一个学生完成情况,全班订正。
3.教科书23 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交流算式和想法,引导学生围绕“4个3的和”“5个4的和”“3个5的和”的乘法意义来表达算式的由来。
设计意图:通过教科书的3个练习,巩固1~5的乘法口诀,提升运用口诀快速进行计算 的意识和能力,并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作用,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
1.14,18,15,12,16,12,36,32,20,18,21,18。
2.略。
3.3×4=12,4×5=20,5×3=15。
(四)课堂小结
教师: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表现得怎么样 学生总 结交流时注意突出乘法的意义与1~5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梳理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强化建立1~5的乘法口诀表的认知结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布置作业
第***课时:
1.口算
2×2= 5×5= 5×2= 4×4=
3×4= 4×2= 5×3= 5×4=
3×3= 2×3= 4×3= 3×5=
2.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1.4,25,10,16,12,8,15,20,9,6,12,15
2.(1)3×2=6(元)3×3=9(元)答:买2张票用6元,买3站票用9元。
(2)3×5=15(元) 15<20 答:小英拿出20元钱,买5张票够。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略
教学反思
在教学看图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再引导学生对两道题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整节课,我都注意了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比赛,层层深入地学习了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同时,也注意了一些细节。如读题和读图的指导、知识点的拓展、题目中关键字的追问等。不足的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引导得过多,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思考、解释、反思,使知识内化、深化!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整理与复习3,练习七3,4,5,6,7,8。
教学提示
整理与复习,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以练习的形式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复习。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
复习时,引导学生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计算乘法式题是否能又对又快地说出得数。发现问题,要及时给学生以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理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巩固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乘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有关用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体验乘法口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整理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巩固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需要。
教师:上节课我们对1~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整理复习,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对乘法口诀掌握得更好。
(二)基本练习,巩固口诀。
1.对口令
(1)师生以对口令的方式复习乘法口诀。
(2)学生同桌对口令。
2.看口诀说算式
课件或卡片出示乘法口诀,学生说相应的2个(或1个)乘法算式。
3.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
4×7= 5×6= 6×3= 7×4= 4×6+4= 3×5-3=
5×7+4= 4×8-1= 5×6+4=
对乘加、乘减的计算,各选一个让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想法。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以常见的对口令游戏和口算的形式,复习巩固1~5的乘法口诀及口算,为后续学习作好认知铺垫和心理准备。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1.整理与复习第24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看图、写算式。
(2)课件出示第3题图片,订正。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观察和表述,然后课件出示排列如下的3个算式,复习乘法各部分名称。
● □ × □ = □(个)
● □ × □ = □(个)
● □ × □ = □(个)
因 乘 因 积
数 号 数
2.练习七第4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写算式。
(3)订正, 结合情境围绕“5个4片花瓣”“8个4片花瓣”即是求“5个4的和”“8个4的和”进行交流, 突出乘法意义。
3.练习七第5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观察、熟悉情境图意后出示问题:
(1)小红买3个蛋糕,要用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
(2)你还能提出 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先全班示范性提问并解决,再小组内交流提问并解决,指导学生对组内成员的提问作表述准确性等方面的评价。
4.练习七第6题。
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多种学习方式对教材练习进行处理,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情境或 题意,复习乘法各部分名称,结合现实情境挖掘算式背后的乘法意义,在练习中深化单元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迁移运用能力。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教师:同学们学习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增加一些运用的难度,对自己有信心吗
1.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独立填空。
(2)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七第8题。
(1)全班交流想法。
(2)个人独立填写。
(3)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用教科书练习,由逆向思考到结果开放,提升练习思维难度,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增强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五)反思总结, 概括提升。
教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快要结束了,回顾反思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堂学习过程,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练习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布置作业
第***课时:
1.把口诀填完整。
三三( ) 一五( ) 四四( )
二三( ) 四五( ) 三五( )
二五( ) 一四( ) 三四( )
2.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1.得九;得五;十六;得六;二十;十五;一十;得四;十二。
2.3×5=15;5×5=25。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
略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表内乘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1--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在头脑之中建立乘法的意义。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包含:乘法的初步认识;1,2的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在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教学。
二是:乘法口诀的编排顺序,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是:重视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的教学。
四是: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1--5的乘法口诀,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3--5的口诀是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1--5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知道乘法口诀的由来,熟记1--5的乘法口诀。
难点 1.3--5的乘法口诀。
2.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建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设计丰富、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与表达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结合乘法口诀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8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课时
2.2的乘法口诀 1课时
3.1的乘法口诀 1课时
4.3的乘法口诀 1课时
5.乘加、乘减 1课时
6.4的乘法口诀 1课时
7.5的乘法口诀 1课时
8.整理与复习 1课时
总计 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