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药物是与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人类的生存与生活需要高效、安全的药物保障。
功能与价值: 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正确使用药物能促进身心健康,滥用药物危害极大。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几种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疗效及毒副作用。
2、正确使用药物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几种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疗效及毒副作用。
[学情分析]
知能储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药习惯。
学习方式:从图片入手学习用药之前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获取药物的途径和方式。
认知方式:了解用药科学的重要性,跟以前的用药习惯作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阿司匹林的结构,了解其发现史、药效和如何合理使用。
2. 初步了解抗酸药的多样性,知道常见抗酸药的作用机理。
3.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知道结构修饰是药物发展的途径之一。
4. 知道磺胺的基本结构,了解磺胺类药物的多样性。
5.知道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不滥用抗生素和毒品。
过程与方法:
正面: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药物,获取途径以及安全用药;反面:不滥用抗生素以及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知道一些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培养从化学科学的角度认知、审视和合理选用药物的意识。
[教具及教学手段]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展示图片: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图和传染病死亡率变化图片。
并提出问题“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和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所占的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观看图片,得出结论。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展示]药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指具有预防、诊断、缓解、治疗疾病及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一类物质。它是人类抵御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
化学科学在药物的开发、合成和使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合成是药物制取的重要方法,人工合成药物已达10万多种。
学生相互讨论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化学在药物的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引入药物这个题目。
[板书]一、生活中常用的药物
重点介绍解热镇痛药、抗酸药、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物等四种常见药物。
1、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
作用: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缓解疼痛。
常用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
思考题:
(1)糖衣片、肠溶片是指什么?
(2)为什么阿司匹林通常制成肠溶片?
(3)写出用水杨酸制取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阿司匹林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阿司匹林的改进:为防止乙酰水杨酸的酸性刺激胃黏膜,配制出了乙酰水杨酸钠或乙酰水杨酸钙,也称为阿司匹林片。为防止乙酰水杨酸对胃黏膜的刺激,阿司匹林通常制成肠溶片。
学生从课本查阅阿司匹林的结构以及制备和性质。通过因为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所以制备出了乙酰水杨酸钠来替换,了解药物的改进流程。
使学生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板书] 2、抗酸药
作用: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
常用药: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胃得乐、碳酸氢钠片、雷尼替丁、奥美拉唑、胃康U等。
并提出问题“复方”是指什么?
给出两大类抗酸药做对比,分别从中和胃酸过多和抑制胃酸分泌两个角度来治疗。
问题解决:写出胃药中的碳酸镁、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科学探究:“胃舒平”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设计了实验步骤、分析反应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能描述现象。
结论:胃舒平的有效成分是Al(OH)3
学生查阅资料并回答问题。
书写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分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
[板书] 3、抗生素
作用: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杀灭某些微生物。
常用药: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G钠、青霉素G钾、氨苄青霉素等。注意: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科学史话] 介绍了青霉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对人类显著的贡献。
认真观看并思考青霉素的发现的偶然性及其必然性。
让学生感受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并了解青霉素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实验—救人”的感人情节。
[板书] 4、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物
作用:抗菌,治疗细菌感染类疾病。
常用药:磺胺类药物、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展示:磺胺类药物的结构结构通式
学生了解。
[板书]二、请合理用药
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药品名称
成分
规格
生产企业
批准文号
生产日期
有效期
适应症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 另外,日常生活中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如吃错药、溺水、跌伤出血等。因此,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病人生命有重要意义。
学生反思吃药过程,并认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说明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吃药的重要性。
[板书] 1、处方药(R)和非处方药(OTC)
(1)处方药: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用符号R表示;
(2)非处方药:消费者不需要持有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用符号OTC表示。
药品批准文号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注册时发放给每个药品的身份证.统一格式为“国药准(试)字+1个字母+8位阿拉伯数字”
展示图片辨别药物与消毒用品
学生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及安全性,并能辨别药物与其它用品的区别。
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为科学用药大写基础。
[板书]2、用药的时效性
提问:为何有些药应饭前服用,有些药却应饭后服用?服用药片或胶囊时只喝一两口水甚至“干吞”,这样用药合理吗?
回答:按时按量服药;用温开水送服;采用站立体位吃药。
目的:使药物在体内能更好地发挥效力,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并且不产生或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依据:药物的功效、性质、预期药效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及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等而定。
原则:药物对胃是否有刺激。
饭前:健胃片、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驱虫药、盐类泻药空腹或半空腹时服
饭后:阿司匹林、索密痛、保泰松、消炎痛、三溴片、巴氏合剂、苯妥英钠、氯丙嗪等。如胃酶片、淀粉酶、稀盐酸等需和食物一起,才可及时最大地发挥助消化作用,宜饭中服用。 为使药物迅速进入肠内并保持高浓度,有些药物宜在清晨服用,如硫酸镁导泻药。
学生对比自身的一些不良用药习惯与科学用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提醒学生科学用药的细节。
[板书]3、不能滥用抗生素
[视频] 央视公益广告—五岁聋儿想对妈妈说
展示:
抗生素产生很多不良反应:
小孩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出现了耳聋,以后会成为聋哑儿童,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
致病细菌都是耐药的:
抗生素使用以后微生物可以针对它产生耐药性,是细菌保护自己的措施。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环境中存在的这些致病微生物都是耐药的,那人体生病感染的都是耐药菌,很难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最后受到损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树立正确用药观:
抗菌素不是越贵越好;随意滥用是错误的。
学生观看视频,并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让学生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板书]4、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展示:鸦片、冰毒、大麻、摇头丸、k粉等的图片,它们的学名、性状、吸食危害。
学生观看PPT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作业]P40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学生自小到大,生活中离不开药物,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用药习惯,得什么病该吃什么药,买药以及偶尔借药。鉴于这些现状,我总想把药物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大家,从哪里获取药物、吃药的正确方法、常见意外的处理情况等等。我查阅了常用药、家庭小药箱、急救、毒品的相关知识,很想把这些只是做一个糅合,但是又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设计上总是感觉不是很理想。我会对课进行改进,争取多介绍给学生一些生活上有用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