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合金>>知识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教学作用,在化学必修I和必修II的学习基础上对金属的性质进行的一个拓展和应用,为原电池的学习作好铺垫.通过本章教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能通过实例认识化学在发展生活材料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本节包括“认识合金”和“使用合金”两部分内容。在“认识合金”中,采用图示(图3-1)的形式,将纯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加以比较,指出在纯金属内,原子的排列十分规整,而合金内由于加入了其他元素的原子,使得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变得困难,因而性能发生了改变。目的是使学生对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能上的差异(如硬度、熔点等)从结构角度有个大致了解,从而对合金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学生分析:
1、学生初中已经接触学习了部分金属,在必修I和必修II化学学习中对金属的性质进行更为系统的学习,具备了知识拓展的能力和思维。
2、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系统化,为下一节金属腐蚀做准备,同时也对化学知识的拓展打下基础。
3、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及反应。
4、关于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的组成、性能和用途,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可以采取学生自学、总结的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技能:
(1)了解常见合金如铜合金和钢材料的重要应用。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认识合金材料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会获取信息及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金属材料的广泛使用对日常生活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通过金属材料的用途方面的讨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合金的特性; 2.合金材料的应用与材料的选择
难点:合金的特性
教学思路设计:
1、“活动与探究”项目实施安排
①、查阅资料:
P48“思考与交流”3 汽车配件:电线芯、汽车外壳、灯丝、发动机、排气管所用 的金属或合金;新型合金的用途;:P63“思考与交流”1和2
②、调查或实验:
确定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③、讨论与交流:
P48思考与交流”1你日常生活用到的金属制品中哪些属于合金;P51“思考与交流”1铸造硬币的合金应该具有什么性质;P56“思考与交流”自行车的不同构件如链条、钢圈、支架和齿轮等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P57“思考与交流”1和2;P57“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防锈方法
2、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己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3、突出“查阅,整理,讨论,汇报,评议”等学生主题教学活动。
4、通过实验探究去体验知识,把感性知识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实验探究的实验方案、各时间段的现象记录不能在课堂上充分讨论和交流。
5、根据学生对金属的防护常用方法已经有许多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设置情景,挖掘和充分发挥图画的直观教育效果。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
教学过程:
【思考】:
1、什么是合金?你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那些是合金?
2、为什么我们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
3、查阅资料,填写制造下列汽车配件所用的金属或合金,并解释使用这些材料的原因。
汽车配件
金属或合金
使用原因
电线芯
汽车外壳
灯丝
发动机
排气管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金属基本上都是合金,原因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具有优越的性能,下面我们认识合金。
一、合金的定义:
(一)合金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二)合金的性能:
1、硬度较大
2、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
3、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控制。
【思考】:为什么在纯金属加入其他元素形成合金以后,它的性能与纯金属有很大的差异呢?
二、使用合金
【展示】:日常常见的合金制品,学生观察,归纳合金的使用及常见合金。
板书设计:
第三章 探索生活中材料
第一节 合金
一、认识合金
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特点:合金比它的成分金属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的、化学的或机械的等方面的性能,一般地说,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
二、使用合金
1、铁合金
2、铝合金、铜合金
3、新型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