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油脂的概念。
教学难点:油脂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引入,投影】一听到油脂,你一定说,哎呀,我怕胖,不吃有油脂的东西,其实适量的摄取油脂,是不会变胖的,油脂主要的功能是产生热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且对身体的器官也有保护的作用。前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烃的衍生物——酯。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脂”。
用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知识回顾】1.酯分子的结构特征2.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关系3.高级脂肪酸4.加成反应5.有机氧化反应:加氧或去氢的反应有机还原反应:加氢或去氧的反应【讲述】油脂的概念【讲解】脂和酯的区别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展示】:
聆听,思考,理解总结油与酯的区别:形成酯的醇形成酯的酸内涵脂固定为甘油高级脂肪酸专指油脂酯任何醇或酚任何酸包含油脂
让学生回顾已学习过的知识,以固有知识为桥梁,更好地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油脂的分类【讲解】按常温下的状态分:油(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脂肪(常温下呈固态,如动物油脂)。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分:单甘油脂、混甘油脂。【提问】1.油脂与矿物油是否为同类物质?2.天然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3.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对吗?三、油脂的物理性质【过渡】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溶于水中?衣服上的油渍怎样能洗净?【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探索实验】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实验。1.(1)取一支试管,注入2毫升水。(2)向(1)中滴入几滴食用油,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观察现象。3.振动盛有食用油的试剂瓶,观察现象。4.用手摸食用油,可以感觉到_______。
【交流与讨论】1.不同,油脂属于酯类,矿物油属于烃类。2.天然油脂是未进行分离提纯的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分子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3.是否纯净物不是取决于R是否相同,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相同。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或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都是纯净物。反之是混合物。预测:(1)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2)衣服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洗净。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的实验。现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结论:(1)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食用油不溶于水。现象: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结论:食用油易溶于汽油。现象:食用油比较粘稠。结论:食用油的粘度比较大。感觉到:食用油的油腻感明显。总结油脂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嗅的物质,室温下可呈固态,也可呈液态,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油脂的分类
4.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
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突出“创设情境、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对比、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教师协助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探索科学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突出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六、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中有两种成分,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甲苯和油脂
B.乙酸和乙酸乙酯
C.豆油和水
D.豆油和四氯化碳
2.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A.①②
B.④⑤
C.①⑤
D.①③
3.洗涤盛有植物油的试管,宜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热水
C.热碱液
D.稀硝酸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甘油
B.煤油
C.石油
D.豆油
5.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酯类,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在不同条件下水解都能生成甘油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参考答案】
1.C
2.C
3.
C
4.A
5.D《油脂》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
2.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肥皂制取的探究,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油脂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工业制取肥皂的工艺过程。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课前提问】1.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2.若油脂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成分,我们如何验证?(并设计实验)3.如何将“油”变成“脂肪”?【探究实验】设计“检验烃基是否饱和”的实验。【投影】(1)取一支试管,放入3mL溴水或碘水。(2)向试管中滴入1mL食用油,振荡并观察现象。【投影】现象:溴水或碘水褪色。结论:食用油中的烃基含有不饱和键。一、油脂的化学性质【讲解】油脂属于酯,它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1.水解反应(1)酸性水解(2)碱性水解(皂化反应)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钠
甘油【讲解】油脂在碱性(NaOH)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中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投影】工业制肥皂流程油脂、NaOH溶液高级脂肪酸钠盐、甘油、水
高级脂肪酸钠盐(上层)、甘油、食盐混合液(下层)【讲解】加入无机盐使某些有机物降低溶解度,从而析出的过程叫盐析,属于物理变化。这里的盐析是指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的过程。
【学生阅读】科学视野—肥皂的去污原理及合成洗涤剂。【讲解】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盐。极性羧基部分易溶于水,叫做亲水基,而非极性的烃基—R部分易溶于油,叫做憎水基,具有亲油性。当肥皂与油污相遇时,亲水基的一端溶于水中,而憎水基的一端则溶于油污中。【学与问】(1)用肥皂洗衣服应该用热水还是用冷水好?【回答】用热水好。由于硬脂酸钠易与硬水中Ca2+、Mg2+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C17H35COO)2Ca]和硬脂酸镁[(C17H35COO)2Mg],而使肥皂的消耗量增多,泡沫量减少。【学与问】(2)怎样的物质具有去污能力?【回答】凡具有亲、憎水基的物质都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人工合成洗涤剂:CH3—(CH2)n—SO3Na(或R—SO3Na)2.油脂的氢化油酸甘油脂(油)
硬脂酸甘油脂(脂肪)【讲解】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地进行氧化作用,发生酸臭和异味,称为酸败(变)。酸败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不饱和键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继续分解,生成低级醛及羧酸。【投影】【讲解】油脂酸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经一系列酶促作用后生成β-酮酸,脱羧后成为具有苦味及臭味的低级酮类。【投影】【讲解】同时甘油易被氧化成有特臭的1,2-内醚丙醛。【投影】【过渡】若油脂分子中烃基不饱和,则可以与H2发生加成,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因此有些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油脂分子中烃基不饱和,则可以与H2发生加成,所以可以通过催化加氢提高饱和度。【讲解】油脂氢化得到的硬化油,就是人造脂肪,也叫硬化油。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储存和运输。用于制肥皂、人造黄油等的原料。二、油脂的用途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讲解】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合理摄到油脂,而且应该少吃饱和度高的油脂,多吃油脂容易患高血脂症。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与油脂的水解有关。【投影】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等的原料。
四、板书设计
一、油脂的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油脂可水解生成相应的酸和甘油。如:
2.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钠
甘油
3.油脂的氢化
油酸甘油脂(油)
硬脂酸甘油脂(脂肪)
二、油脂的用途
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五、教学反思
开展探究实验“肥皂的制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油脂水解的反应特点。本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费时,改在课外作为家庭小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既可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又可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
六、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催化加氢的是( )
A.油酸甘油酯
B.硬脂酸甘油酯
C.油酸
D.乙酸乙酯
2.动植物油脂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而产生一种难闻的“哈喇”味,这是由于油脂发生了下列变化( )
A.油脂被水解
B.油脂被氧化
C.油脂被还原
D.油脂加成
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4.基本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5.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萃取
B.蒸馏
C.分液
D.盐析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D
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