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茶居》教学设计之一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
通过“散读——朗读——齐读”等形式的读,品味文章的精彩段落和精彩语句,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体会水乡茶居的诸多变化,感受水乡人质朴而风雅的生活情趣,懂得从实际出发品位生活,享受生活。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水榭”“画舫”“竹寮”“褥热”“皴”的注音,“寮”“动辄”“皴”的字形,“味同嚼蜡”“阑珊”“动辄”的含义,理解“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口语交际的训练设计目标:
1.感受水乡茶居的气氛,如果你身处水乡茶居,你会和谁聊,聊些什么?
2.课外查资料,谈谈中国的茶文化。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通过茶居表面的变化透视水乡人的生活品味和生活理念,抓住关键语句感悟水乡人生活中诗的韵味。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运用文中“以小见大”的方法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茶室喝茶导入,以此为切入口,结合文本 。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学生概述文章内容: 写水乡茶居在新时代的变化和水乡人的“叹”茶,从饮茶品茶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学生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划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朗读并品味。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问题。
1、新旧茶居的对比,及作用。
建筑的变化 名称的变化 茶居的变化 品种的变化
不变的境界
作用:表现水乡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2、文章所描写的水乡茶居的生活,作者引了一句诗来概括: “草草杯盘共一欢”那么“草草杯盘”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作者把这种“草草杯盘共一欢”称作是水乡生活中的诗,诗从何来?诗意何在?
3、既然把水乡茶居用“草草”一词来形容,可见其小而简,但是为何又缀以“共一欢”?此欢何来?
劳累、辛苦之后的小惬意、小浪漫、小放松、小幸福……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在茶居里聚集一堂,而达到的“醺醺而不醉”的欢乐。)
4、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见水乡人“叹”茶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生活?
(2)“茶越冲越淡了,话却越说越浓”一句中,“淡”和“浓”含义分别是什么?
(3)文中有哪些修辞?及其作用?
四、突破口: “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作为全文的文眼。
五、口语训练: (适时插入)
(1)收集资料,谈谈中国的茶文化 。
(2)如果你身处水乡茶居,你会和谁聊,聊些什么?
六、延伸体味:
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茶文化便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片古
朴而典雅的茶叶,同学们事先已作了一些探究,简要展示。
七、作业:
1.造句:味同嚼蜡 古朴雅致 品茗
2.运用文中“以小见大”的方法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水乡茶居》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能够从文本中感受到水乡人生活中诗的韵味,感悟水乡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从分析词、句入手,体会水乡茶居的中“酿”出生活中的诗来的内涵。
教学难点:
对水乡人精神境界的理解。
教学设想:
本单元所选文章《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安塞腰鼓》以及本篇文章《水乡茶居》等都是要求通过不同地域的人生活的场景,来反映不同地区人的精神面貌。
在设计《水乡茶居》的教学思路时,我把由饮茶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尽力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疏通文意;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新课导入:
自从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文字记载之后,茶几乎成了中国的国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景。”
默读感知: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朗读课文,力求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朗读感悟:
请学生圈划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谈谈自己对它们的理解。朗读、品读或者质疑、交流。
对“诗”的理解,请学生写出感受最深刻的诗句,且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见水乡人“叹”茶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生活?“茶越冲越淡了,话却越说越浓”一句中,“淡”和“浓”含义分别是什么?
文章所描写的水乡茶居的生活,作者引了一句诗来概括:“草草杯盘共一欢”,那么“草草杯盘”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水乡茶居的生活快乐和朴实,作者把这种“草草杯盘共一欢”称作是水乡生活中的诗,诗从何来?诗意何在?
说写反馈:
你能说说广东水乡特色的“风景”吗?
介绍茶文化。你对中国茶文化这一国粹能够得到健康传承和发扬有什么建议呢?
文本拓展:
对你身边的网吧、茶楼、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带给人们的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水乡茶居
变:环境
品:生活 诗一样的生活
欢:境界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