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4.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新
高一语文
诗”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但也讲求音乐美
注意事项:
B.词,又称长短句,起于隋唐,盛于宋,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依风格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
有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和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姜夔等)之分
120分钟。
C.郭沫若,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文学研究会”,著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有诗集《女神》《星空》等;戏剧《屈原》等
第卷(26分,每小题2分)
D.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作品热情而有
、(14分)
自由不羁,惯用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5.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
鹰击长空
A.但从他们满身泥泞(nng),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jue)
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橘子洲头
万类霜天竟自
B.我着(zhao)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
看万山红遍,
怅寥廓,
张十分年轻稚(zh)气的园脸顶多有十八岁。
层林尽染;
问苍茫大
C.一阵寒风仆来,吸吮(yun)着她单薄(b)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
漫江碧透
谁主沉浮?
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
百舸争流
泽东《沁园春·长沙》节选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jin)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名心的印象
A.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了红叶绿水、船只、蓝天、雄鹰、游鱼
2.在下面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
①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
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
崇高美。
②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
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
B.在“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
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渲染了浓
③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
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
艳鲜明的色彩,表现出山红水绿的静态美
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的隧道,冲
C.“争”“击”“翔”等词运用,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息,生动地刻画
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出了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以及万里长空中飞鹰的矫健和清澈见底的江
A.消失
掂量
伸展
幽深
水中游鱼的欢愉自在,体现了事物的动态美。
B.消逝
估计
伸展
D.选文描写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景与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受,并在感慨中以设问
C.消失
掂量
延伸
幽暗
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襟、气魄以及对革命前途的
D.消逝
估计
延伸
担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6.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
红烛啊
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是谁制的蜡一一—给你躯体?
红烛啊
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约有壮谷一百六七
是谁点的火一一点着灵魂?
不误,不误
十粒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C.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
然后才放光出?
百的的光
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误再误
D.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的体验。
矛盾!冲突!
闻一多《红烛》节选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第1页(共12页)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第2页(共12页)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卷(26分)(单选题,每小题2分
分
脸一圆;C.仆来
名心一铭)
C(注意区分词义,见教材)
C(A.句式杂糅,“因为
的缘故”句式杂糅,去掉后者;B.语义重复
去掉“约”,因为“一百六七十粒”已是概数;D.成分残缺,“独特的体验”改为“独
体验”后加“的时代”作“迎来”的宾语。)
4.B(姜夔是婉约派。)
D(与“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担忧”错
(“借代”错,应是比喻。)
C(“正面突
突出……江夜环境的
应是“侧面烘托”,为了突出乐曲弹
奏的效果,人们还沉浸在美妙音乐享受之中
(6分)
8.B(“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老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说法有误,原文是“人固然
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选项的说法张冠李戴,与小白
老鼠走迷宫本质上一样的是“人类的习惯”,并非是“人类的学习过程”。)
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说法无中生有。)
C(“其他动物因为不存在时间阻隔问题”说法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一个依本能
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的阻隔的问题”。)
分
(信:实在,确实
A其,代词,那它的(齐师);B于,介词,向;C.因,介词,因此/依据
表目的,用来认为,以为)
(A.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酒,名词作动词,摆酒。C.鼓,名词作
动词,弹奏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
第卷(94分
分)
分)(点到,意对,理通
(1)(3分)拟人手法。(1分)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
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2分)
(2)(5分)不能换(1分)。因为“闹”有“热闹、热烈”之意。“闹”字,夸张地描绘
出杏花怒放、如火如荼、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盎然的春意
蓬勃的生机。充分地表达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2分)若说春意“浓
“盛”等,则稍显苍白、空洞。难于表达作者心中强烈的春意之胜(春日万
物争喧的情景),爱意之浓的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6分)(每空1分,按正确计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万里悲秋常作客
(2)栗深林兮惊层巅
(3)青青子衿
浪遏飞舟
(5)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6)同是天涯沦落人
五、(20分)
6.(4分)B
B.“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错。C.“‘喝令’是个贬义词”
是“贬义褒用”)
6分)不认同。(观点,1分)“静流”是文章的情感线索(情节,1分);“静流”塑
外表看似不协调,但内心对彼此都深存爱意的父子形象(人物,1分);“静
流”更符合父子间情感“默默变化”的特征(主题,1分);“静流”含蓄而生动,和
文章委婉克制的表达风格相一致(文章风格1分)“父与子”太普通,太过于直白
不能突出这个故事特点(对对方的否定,1分
(4分)有必要。(观点,1分)这个情节使文章内容显得丰富,它体现出弟弟的责任
的担当精神,也让父亲看到了弟弟懂事的一面(人物形象,1分);这为父亲和弟弟在
想情感上的和解、相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情节,1分);同时,也暗示着父爱的延
伸、传递主题得以深化(主题,1分
9.(6分)(对1点1分,5点6分
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弟弟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也是生活本身对他
的要求。)②父亲终于
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他买
出租车。④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