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墨代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墨分五色及中国画墨的作用和独特魅力
尝试墨分五色的调配、培养学生用墨的感觉
尝试运用简单笔法创作水墨花鸟、小景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水墨画
水墨画用墨用笔的初步尝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墨色的把握和感受理解
学生用墨笔法的掌握
教、学具准备
毛笔(大小)、墨汁(中华或一得阁原汁)、调色盘、生宣纸、毡子、小水桶、教学课件
本课教学步骤设想:
为更好的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条例清楚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总体上把本课分为三大部分即1、欣赏学习部分
2、活动练习部分
3、展示总结部分
教学过程
授课
谈话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画是什么吗?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国画,国画就是中国画的简称。那么中国画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画。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画种,最高发源于上古时期的岩画、彩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画作品。到了唐代,中国画出现了人物、花鸟、山水等方面的分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画鲜明的艺术特色。宋朝由于皇帝亲自作画,使宋朝画坛人才济济,中国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元代绘画注重写景寄情。在花鸟画方面,明朝水墨画风大兴,以水墨简笔画梅、兰、竹、菊最为盛行。明清至今,中国画的水墨画部分深受画家和爱画之人的青睐,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认识和学习中国画里独特的水墨画。那什么是水墨画呢?顾名思义,就是用水和墨画出来的绘画作品,是没有颜色的。有同学会问:“没有颜色怎么能美呢”老师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先看一个视频短片。然后再找同学来说对水墨画的感受。
播放视频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边看边向学生讲解,本片中的青蛙、小蝌蚪、螃蟹、鲶鱼、乌龟等都是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的,或者说是用水墨来画出来的。
问:这些小动物形象逼真吗?生动吗?好看吗?美吗?有颜色吗?
问:为什么没有颜色这些形象还这么生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以墨代色》
投影板书:《以墨代色》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水墨画作品,来感受一下水墨画独有的韵味和魅力。
幻灯片:吴冠中的水墨江南小景、徐悲鸿的大写意马、白雪石的水墨漓江风景、王成喜的水墨梅花。
此环节重点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巨大魅力,让学生从感官上,从心灵深处产生美的共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王成喜先生的墨梅画后投影王冕的《墨梅》诗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跨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利用古诗的意境和王成喜先生的墨梅图片来进行讲解,渗透中国传统文人做人正直,清白为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学习了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这个门类。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一下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书中的荷花照片和水墨写意荷花。
看书的过程中布置学生回答问题:
写意荷花的墨色深浅一样吗?
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发言,并引导学生从欣赏中体会墨色的不同,导出墨分无色。
自古以来就有墨分五色之说,它是在中国绘画史的千百年中,由广大绘画工作者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它具有焦、浓、重、淡、清五色。它是由原墨的含水量不同而决定的。
幻灯片墨分五色具体深浅程度。
活动练习
1、示范部分:
教师一边介绍中国画用笔的简单知识,一边在纸上铺出点、线、面交织的画面。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简单了解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
“干” 墨中水分少,可以用来刻画山石、树干等粗糙的物体,通过皴擦技法,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笔画流畅,多用于渲染,例如点树叶、点苔藓、红花绿草,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拉开物体的距离,渲染气氛,营造画面的纵深感。
“浓” 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也可以用来勾线,刻画物体形体。
“焦” 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中国画的墨法,讲究节奏和韵律。浓淡表现墨的层次,枯湿关系是墨色的质感变化。如果只有浓淡变化而无干湿变化,画面就变得柔中无刚,平静却缺乏生气。“枯湿相生”,注重干湿的搭配,在画面表现上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2、实践部分:
让学生们自行调色,控制加水的多少,调出深浅不一的墨色。教师播放课件音乐。
这里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涂抹调配墨色,随意涂画。也就是“玩”墨,鼓励期待他们在玩中发现墨的变化,墨的神奇,墨的趣味。
3、任务要求:
每组学生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事先折叠好的宣纸,每张宣纸上都用墨书写好了一个题目,而这个题目是随机放置的。学生打开宣纸,找到命题,进行命题创作。题目以某一类的宽泛命题出现,尽量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创作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规定一个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在下笔的时候不致于茫然,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创作的作品更为具象化,在完成形态的描绘下思考怎样能使画面变得更美。
4、点评:
每组经过讨论自行选出一幅作品参加点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作品创意,编设情景故事。教师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大胆创作,让学生从中得到墨色挥洒的乐趣。点评可采用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形式,应注意学习方法的导向,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产生的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在分析作品、示范时应对用笔用墨重点讲解,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的评价建议。
课后总结: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蕴藏着无限玄机,灵动而脱俗的中华精髓艺术。本课通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欣赏中国画的意境美,学生初步认识中国画的绘画特点,简单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使用毛笔创作,调出不同的墨色,享受墨色挥洒的乐趣。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在教授简单使用技法的同时,并不以过多的规矩去约束他们,让他们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在涂抹中发现墨的变化,感受墨的神奇,得到墨的趣味。让学生们对于“墨”产生一个生动活泼的印象,而不拘泥于常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热情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