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2 20:01:58

文档简介

武功县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C(3分)
2.C(3分)
3.B(3分)
4.C(3分)
5.A(3分)
6.①引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的关注。②一些选手被深度挖掘,在社会上传递了温暖与感动。③使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树立了一种文化自信。④给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任答三点即可,6分)
7.C(3分)(“恐惧”理解有误)
8.①善良慈爱,关心子女。战斗打响前,为儿子担心,当消息暴露时,要婵子把菊生带好,领着家人躲起来。②支持革命,刚毅果断。当得知战斗的计划被奸细供出来时,为了战斗的胜利,毅然果断的冒着瓢泼大雨和生命危险把情报报告给队伍,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保障。③奋不顾身,勇敢战斗。为了战斗的胜利,掩护队伍,拖住敌人,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并与敌人进行勇敢战斗。④渴望幸福,盼望胜利。当得知战斗胜利的消息时,不顾身体的伤势,去感受战斗胜利的喜悦,享受胜利的幸福。(任写三点即可,6分。要求:有人物形象的概括,有内容的分析)
9.①“苦味”表现出在日伪残酷迫害下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他们的生活是苦涩的,痛苦的。(1分)小说把故事置于抗日战争背景之中,富有历史韵味。(1分)②“馨香”表现为全部歼灭敌军,红旗插上城头,欢呼震撼大地。在这胜利的时刻,人民翻身得解放,感觉是欣慰的、幸福的。(1分)作品充满现实性及浪漫色彩。(1分)③苦菜花象征一种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1分)对历史与精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B(3分)
11.B(3分)
12.D(3分)
13.(10分)(1)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5分)
(2)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5分)
14.C(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而后工”,诗人并没有认可这样的“规律”
)(3分)
15.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任写三点即可,6分)
16.(6分)(1)忽闻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D(3分)
18.A(3分)
19.B(3分)
20.杜甫的《登岳阳楼》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感触是相通的,韦庄的《菩萨蛮(其二)》通过描写江南美好风光,诉说了他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接下来请欣赏韦庄的《菩萨蛮(其二)》。(6分)
21.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期望
个性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蔑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5分)
四、写作(60分)略武功县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
答题纸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
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
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
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
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
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
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
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
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渙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
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
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
追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
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
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
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
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的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
气概的敬佩
C.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
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wG)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