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机》
教材分析
《打字机》是一首描绘性非常强的管弦乐小品,由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安德森创作。乐曲共一分四十三秒,虽短小却诙谐有趣。全曲分为A B A’三部分。快速平稳的第一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主题以上行、下行的反复波动配以鲜明的力度构成了形象而具有动感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借助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配以快速灵巧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打字机的美妙声音。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例机声是这首乐曲的特殊音效。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过程以逐渐成熟。对事物的观察已经不只停留在表象中。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对基本的乐理知识已经熟练掌握。基本能独立对节奏和旋律进行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所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对节奏和旋律的学习很有兴趣,但由于自信心还不够,一些音乐表现力受到了限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听辨乐曲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和变化
2、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
3、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音乐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出打字机所发出的几种声音和节奏规律,让学生在乐曲中找出A段的主题旋律 。
2、通过学生听唱短小的歌曲,让学生找出乐曲中B段的主题旋律。
3、在音乐图形谱的辅助下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能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 。
2、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听辨乐曲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和变化
难点 通过学生听唱短小的歌曲,让学生找出乐曲中B段的主题旋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图片为一台老式打字机。引导学生讨论打字机是如何工作的。
2.播放打字机打字的视频,让学生亲眼所见打字机是如何工作的。
(二)初步感知
1.听音乐片段,讨论你听到了打字机发出了那几种声音。
打字声,打铃声,回车声。
2.给这三种声音设计三个动作:
打字声——双手
打铃声——点头
回车声——回头
引导学生完成并且和上音乐。
(三)教授新课
1.出示图谱,引导学生说出打字声一共出现几拍。并且和音乐完成律动。
2.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打字机一共打了几行字,每一行字都一样长吗?
3.把学生的律动和音乐结合起来。
4.引出打击乐器——响板,碰铃,沙锤。将这三样乐器和打字机发出的三种声音进行合理配对。
打字声——响板
打铃声——碰铃
回车声——回头
请同学进行合理配对并说出理由。
5.游戏:我是小小打字机
游戏引出主题A,感受该主题的速度,力度,情绪等。
6.出示乐谱,聆听感受它的旋律特点。
师范唱旋律上行部分,学生模唱。
师生接龙
学生完成所有演唱
演唱引出主题B,感受该主题的速度,力度,情绪以及发生在这台打字机上的故事等。
7.播放音乐,学生听辨主题A,B.
8.聆听主题A’ , 思考它和主题A有什么不同之处。
主题A’旋律又带给你什么感觉。
9.完整聆听《打字机》,出示三张卡片A B A’,聆听后请同学按照音乐的顺序进行排序
(四)课后拓展
介绍音乐创作背景,作曲家,拓展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五.教学反思
《打字机》是一首描绘性非常强的管弦乐小品,独特的音效交织在一起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打字员忙碌、快乐的工作场面,如何让学生从音乐中深切的感受、体验这一场景,是本节课的教学起点,也是这节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熟悉这一办公用品,课堂中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对打字机进行初步的了解,并模仿打字员的动作感受打字机发出的声音,这样学生即感受了音乐,又真实的感悟到“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使学生的兴趣不断升温。新课标提出:“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等。所以本课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如:在分段欣赏中,我引导学生聆听打字机发出来的几种声音:打字机的嗒嗒声、铃声和倒机声,激发了学生继续聆听的兴趣与动力。再如:在B段音乐的欣赏中,我针对学生唱谱较弱的特点,设计出图形谱,让学生直观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另外,我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虽然是一节欣赏课,缺少唱的部分,多用肢体动作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其次,课堂把握能力需要加强,对于学生过于活跃时,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去引导学习。
这节课孩子们基本能通过欣赏、聆听与体验音乐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感。但是,要想上好一节课很难,在教学环节和语言上还需要继续改进,争取打造更加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