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开始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主要阵地等相关史实,能够概括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史料解读、小组讨论、完成归纳表格等环节提高史料解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同时在广泛获取历史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学会正确对待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会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代表人物
2.难点: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我们今天上课礼体现的是平等,相互尊重。而1915年的北大体现的是官气十足,北大是培养封建官僚的养成所。
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兴起比作浪潮兴起的过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新文化运动过程的教学。
一、办刊缘起——背景
1、
展示材料:西方传入的是自由平等的思想,而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
展示材料:封建思想在民众中也是根深蒂固。
教师点拨: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过,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使得民主、自由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取了,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又陷入一片混乱。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与民主、自由思想相违背的“尊孔复古逆流”,提倡恢复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思想;不仅如此,他还公开自称为皇帝,在1915年举行了登基仪式。
通过师生问答环节完成对新文化运动开始的相关史实的梳理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下发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对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开始标志以及代表人物等记忆性知识进行梳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为下面将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打好基础。
2.分析史料,加深学生对《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一大阵地原因的理解
教师点拨:陈独秀的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普遍理想——改造国民思想。《新青年》创刊以后,众多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自己的先进思想,使《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到这里,新文化运动的这一浪潮,终于由《新青年》这一杂志的创办为起始点,轰轰烈烈地掀起来了。
【设计意图】
将新文化运动的正式兴起比作浪潮掀起,易于理解;同时通过对《敬告青年》内容的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于《新青年》创刊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将课前预习过程中所记忆的机械性知识转换为理解性知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史实。
3.
师生问答,理解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另一重要阵地的原因
展示图片北大钟声
教师点拨: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以后不久,一所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上任了一位新校长,这位校长的名字叫做蔡元培。蔡元培将创办《新青年》,宣传新思想的陈独秀聘请到了北京大学担任教师,和陈独秀一同被聘请到北京大学的,还有我们相当熟悉的胡适、鲁迅、李大钊,北大讲坛成为这些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思想的又一重要平台。
二、时代主题——内容篇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展示材料《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展示材料
新旧三从四德
通过史料提取、解读认识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强烈批判及其影响
教师点拨:猛烈抨击封建旧道德、旧思想,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主张。这一主张涤荡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旧气象,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抗封建伦理的束缚。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史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以及有效信息提取能力,在过程与方法层面落实教学目标;从史料中体会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与限制,概括出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进行猛烈抨击的内容并体会其影响。
2.提倡民主科学
教师设问:结合材料,陈独秀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样的?
教师点拨:新文化运动的这一浪潮开始奔腾以后,便使当时的人们接受了一场民主、自由思想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护民主、自由的思想,因而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勇敢地追求民主与自由,为后来五四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设计意图】
一是通过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直观感受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们的慷慨激情;同时由陈独秀的文章片段提炼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民主、自由思想的提倡与推崇,感受民主、科学对于时代进步的重要意义;另外,通过史料解读、教师点拨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中内容影响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最后,点明新文化运动对于后续历史进程的影响,为后续相关课程的讲授做好铺垫。
3、文学革命:
教师设问:通过阅读材料,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文学方面有着什么样的主张?
教师点拨:当时的文学革命普遍主张推翻晦涩难懂的旧文学、建立简单通俗的新文学,旧文学与新文学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可以通过材料具体感受一下。
展示材料其中有一篇是胡适的《希望》
教师设问:对比两则材料,你能发现旧文学和新文学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形式进行)
教师点拨:传统的文言文艰涩难懂,没有标点,容易产生歧义,不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而相比之下,白话文更加通俗易懂,有利于社会各层人士理解使用,因此能够促进思想文化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展开发挥作用。由这里就可以看出,文学革新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各个方面的内容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文化的革新和发展,我们将它概括为——除旧迎新思想开。
【设计意图】
通过旧文学、新文学材料的直接对比,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于白话文的优点有清晰直观的认识,进而对新文化运动文学革新中提倡白话文的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对知识进一步掌握,理解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革新方面的影响。
三、历史波澜----影响篇
出示材料: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
体现民主共和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出示材料: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
说明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潮流涌动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百年余音——反思篇
在充分展示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最后以思维导图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巩固学习效果。
1.展示相关材料,引起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思考
教师设问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教师设问2:结合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真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所说的“一无是处”?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均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
教师点拨:尽管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提倡进步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对传统文化的绝对批判态度仍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态度去看待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同样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如此方能促进社会进步。
【设计意图】
补充相关史料,使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有更全面的理解,将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让学生用辨证态度看待新文化运动;在拓宽学生历史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五、课堂小结
教师设问:结合你在上两个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中国人从“器物”和“制度”方面进行革新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些努力成功挽救中国了吗?
教师点拨:在经过器物和制度方面的革新努力以后,中国人终于意识到,仅仅凭借器物和制度方面的改变,是没有办法拯救当时的中国的。而在这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必须要掀起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涤荡过去封建的旧思想,树立国民的新人格,从思想文化上拯救中国。
梳理展示整节课脉络,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办刊缘起(背景篇)
时代主题(内容篇)
历史波澜(影响篇)
百年余音(反思篇)(共38张PPT)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官僚养成所
新文化运动中心
1915年前的北京大学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这是一个思想自由,人才辈出的时代,
知识分子的目光转向思想启蒙,唤起了国民的觉醒。民众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新的主义、新的信仰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全面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股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社会思潮,鼓吹尊孔读经、“定孔教为国教”。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更是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思考】两段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冲突?
新旧思想激烈冲突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华新报》登载一则新闻,有一女子19岁许配人家,还未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她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这种社会现象仍旧存在?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
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要改变思想,
须办杂志。
——陈独秀
知识分子认识到政治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思想革新。
陈独秀“公众号”新青年
蔡元培
1868-1940
1916-1927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大力支持新文化运动。
三只“兔子”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免)”。
新意盎然——知概况
二号展厅
油画《北大钟声》
1.他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他们能够聚在一起是由于蔡元培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
新潮、老旧;新旧思想的碰撞与并存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北大的讲台上既有旧式学者,也有新思想的代表,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使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观察油画并讨论问题,推举一位同学发言
(限时:2分钟)
兴起标志
思想阵地
代表人物
活动基地
主要内容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和科学
(3)提倡文学革命
北京大学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北大红楼旧址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自主学习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新思想
1、提倡民主科学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思想。
民主
民主
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1、提倡民主科学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的故事。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彩……
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饿到第六天,母亲不忍心了,劝父亲送点毒药进去,早点成全算了,父亲却说:“服毒的人要七窍流血。凡是绝粒殉节的,县官是常常验尸的,如何漫过他的眼。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提四个大字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忍得。
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回顾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说说他们具有哪些共性?
《故乡》闰土
《药》华小栓
《孔乙己》
《祝福》祥林嫂
《狂人日记》
1918作
1919作
1919作
1921作
1924作
吃
人
人血馒头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悲
惨
麻
木
愚
昧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的“抖音”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首倡
呼应
实践
将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文学形式:
文言文→白话文
新式标点符号
文学内容:
陈腐、雕琢、艰涩
→新鲜、通俗、平易
3、文学革命
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經乎桂林之中過乎泱漭之野
希
望
胡
适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3、文学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进步性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1924年,北京大学
“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进步性
1920年2月,女学生王兰入北大哲学系一年级为旁听生,成为北大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到1920年春,北大首批招收的女大学生人数陆续增加到9名,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进步性
③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毛泽东
新思想
新青年
新中国
后浪奔涌……
毛泽东
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吴虞:把我们的旧书籍都扔到茅房里去。
钱玄同: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
周作人: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关注
局限:群众基础不广泛;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有一定片面性
思考:今天我们要不要学习文言文?还要不要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糟
粕
维护专制的封建礼教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
精
华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
“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
取其
去其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习近平
侵华史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开端
探索史
新文化运动
课堂小结
训练案
1、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
A、《新青年》?????????????????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C
A
3.鲁迅无情批判吃人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子夜》
C.《雷雨》
D.《骆驼祥子》
4.右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最最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6.“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倡导这一变革的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胡适
7.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8.“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
D.实业教国
10.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免)”。“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面闻名?
(
)
A.民主与科学
B.维新与变法
C.自由与平等
D.自强与求富
11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两位)(2分)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以青春之我,
创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
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
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青春》
(发表于1916年的《新青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