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2020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5)共10集(学生版+教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2020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5)共10集(学生版+教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2 20:54: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2020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5)
(130套真题抽取)
1.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檐(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断句为: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2)①向西???
②看???
③停止???
④睡觉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①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②句意:他大家惊慌相视。顾:看。
③句意: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
④句意: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寐:睡觉。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动词,到;
B.才/竟然;
C.表修饰/表修饰;
D.于是/乘,趁。
故选:C。
(3)C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布袍,穿着布袍。蹑履,穿着鞋子。句意: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迎。
②重点词语:知,知道。何境,什么地方。句意:不知道身在何处。
?(4)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②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桃花源记》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写景细致描绘,比喻摹写物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迫求。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2.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夏馥字子治,是陈留的养马放牧的官。夏馥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做事一定要符合道义。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小心地奉事他们,只有夏馥虽然与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汉桓帝即位后,多次发生天灾,于是下诏令百官各举荐一名能直言的人。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汉灵帝即位后,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都在党人之中。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夏馥跺脚叹息说:“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无辜地让好人受冤。我一个人死里逃生,连累很多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须,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从事冶炼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当了三年佣人,没有人认出他来。后来朝廷下诏免了他们的罪,张俭等人都回来了。夏馥独自叹息说:“早已被人所抛弃,不能再让乡里人笑话了。”留在山中不归,家人也找不到他。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灾异数发
②悉在党中
③诏下郡县
④变服易形入山中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11.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12.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1)①把或拿???②这件事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多次发生天灾。数:多次。
②句意为:都在党人之中。悉:全,都。
③句意为:朝廷下诏到州郡。下:下达。
④句意为: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易:改变。
(2)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个句子句意为: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故断句为: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①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举,举荐。诣,接受,应征。之,无实义。句意: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重点词语:虽,虽然。然,然而。句意: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4)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由“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可知夏馥性情正直;“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可知夏馥不畏权势,清高自许;由“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可知夏馥淡泊名利;由进入山中作冶炼佣人,终生不出,可知夏馥富有担当,耿介高洁等。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3.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真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
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
(2)令数人引之
(3)玮以百骑与之
(4)虏鸣笳而遁
9.(1)一会儿
(2)拉
(3)给
(4)逃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
(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
10.(1)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
(2)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
11.“玮方饮啖自若”这--细节是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在另--突发事件中类似的一个句子是:“
。”(1分)
11.玮方与客弈棋,不应
12.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
12.①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
②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叛徒。
4.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翆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七月秋日,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短袄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这样的装饰。”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太祖说:“不是这样的。王室家穿这样的服饰,宫廷和乡亲们必定会互相效伤,这样京城翠羽的价格就会提高,贫民百姓是追逐利益的,经过反复的贩卖交易,(这样)伤害生灵的事情就会逐渐扩大,实在是从你这里开头的。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应当想到珍惜福分,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呢?”公主感到惭愧并道歉。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还有一次)公主因在皇后近旁陪坐,跟皇后同时说“皇上您做天子很长时间了,难道不可以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了进出吗?”太祖笑着说:“我凭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但是我只是为全天下守护财富罢了!怎么可以胡乱使用呢?古人说做皇帝要以自己亲历亲为的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把幸养自己作为愿望,让全天下人如何敬仰呢?(你们)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宫闱戚里/必相效
B.屉转/贩易
C.实汝/之由
D.苟/以自奉养为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衣(

(2)几何(

(3)念(

10.翻评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3分)
(1)C
【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ABD.正确。
C.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把幸养自己作为愿望。因此断句为:苟以自奉养/为意。
故选:C。
(2)①穿??
②多少??
③考虑,想到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衣:穿;
②句意为: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几何:多少;
③句意为:但是我只是为全天下守护财富罢了。念:考虑,想到。
(3)①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②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岂,怎么;恶业,坏事。句意为: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以,凭借;悉,全,都。句意为: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4)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⑧克己律己,以身垂范。④正家风,严家教。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句子“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可见太祖正家风,严家教;由句子“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可见太祖重视民生,真爱生灵,以天下为重;由句子“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可见太祖克己律己,以身垂范。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以”的用法: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
③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来)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于)
⑤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
5.
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10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
【乙】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参考译文】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了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退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马上就要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

(3)唐雎谓信陵君曰(

(4)愿君之忘之也(

11.(1)时候;(2)发扬光大(3)对……说;(4)希望。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12.(1)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2)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
13.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
;乙文中唐雎劝说信陵君的话蕴含的做人道理是:
。(4分)
13.开张圣听;谦虚谨慎,淡忘功劳。
6.
2020年辽宁省本溪辽阳葫芦岛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乙】古时候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别人的称赞,只能说说罢了。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对社会谋利;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求得升官。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实。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1)C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食:吃/食:同“饲”,喂;
B.故:所以/故:原因,缘故;
C.但:只/但:只;
D.道:主张/道:道路。
故选:C。
(2)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困,困惑。自反,自我反省。强,勉励。句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重点词:华,花朵。实,果实。句意: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答案:
(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故停顿为: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①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乙】文把古人学习的目的和今人学习的目的进行比较。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从“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推行主张,造福社会。从“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涵养德性,有利做事。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十分推崇古人的学习目的。其实,学习就应该像古人那样。
(4)①重要???
目的
②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点评】“故”的用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有的,原来的)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③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④故余虽愚(故:所以,因此)
7.
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9分)
江阴葛延之,元符①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②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②。(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元符:宋哲宗年号。②儋(dān)耳:地名。③坤:古代士大夫東在腰间的大带子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儋州虽数百家之聚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然不可徒得也
徒以有先生也(《唐不辱使命》)
C.然后为己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而书诸绅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9.C(都是指“被”A几;屡次;B白白地;只;D书写”、书籍)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B.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C.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D.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10.D(根据词语提示和相对完整句意来断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3分)
11.这里百姓日常所需要的各种用品,都可以从集市上得到。
12.苏公运用

的说理方法将“作文之法”讲得浅显易懂。(2分)
12.比喻
类比
8.
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
Ⅱ.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16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始妇无裈③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②挑:挖。③裈(kūn):裤子
13.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于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或问日:“痛邪?”
或王命急宣(《三峡》)
D.如是减半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
13.D(都是这样的意思。A.探寻;请求B.一道;回来C.有人;有时)
14.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
(2)韩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14.
(1)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2)
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
15.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蹄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15.C(根据语意来判断)
16.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2分)
1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孝顺(孝敬父母),品行高洁(或清廉)
【参考译文】范宣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大声哭起来。有人听到了,关切地问他:“很疼吗?”范宣回答说:“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范宣品行高洁,生活节俭。又一次,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去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半一半的减下去,减了又减,最后减到了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后来,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这才笑着收下了绢。
9.
2020年辽宁省抚顺铁岭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诚以为贤。
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犹为不逮,何也?”
魏徵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纵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
太宗曰:“诚如卿言。”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B.必先苦其心志
莫能尽其忠节
C.然后能改
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
D.征于色
比迹于尧、舜
9.B(都是代词,指代他A任务;任用C这样;然而D在;和)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
10.(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我在读书时发现前朝帝王做过的善事,都能身体力行而不知疲倦。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分别从君臣两个角度,概括出【乙】中魏徵认为唐太宗功业仍不及三皇五帝的原因。(2分)
(2)魏徵的看法印证【甲】中“
”一句。(1分)
11.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12.(1)君主待国家太平时就骄奢放纵;臣子待富贵显达时就思考保全官位。(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
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8—11
题。(10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乙】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的。”田单听了有些害怕,便去问鲁仲连:“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鲁仲连说:“现在,将军您,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狄城终于被攻下了。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
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8.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
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
田单乃惧.(惧:害怕)
D.
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
(1)B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句意: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拂:违背,不顺。
故选: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2)①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②将军攻打狄城,不能攻下。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故,所以。将,将要。是,这样。句意: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②重点词:攻,攻打。下,攻下,拿下。句意:将军攻打狄城,不能攻下。
10.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3)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因为限断两处,故断为: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11.【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
【甲】

【乙】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乙】文中“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也阐明了同样的道理。
【点评】“故”的用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有的,原来的)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③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④故余虽愚(故:所以,因此)
11.
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10.(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农,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⑥,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⑦,何子求绝之速也?”
【乙】越石父很贤能,却被拘捕了。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他,就解下马车两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载他一同回到家中。到家后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了内室,很久都不出来。越石父请求与他绝交。晏子听了非常惊异,便整理好衣冠出来对越石父道歉说:“我晏婴虽然没有仁德,但是我帮您脱离了困境,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求和我绝交呢?”
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⑧于不知己而信⑨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⑩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越石父说:“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会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礼待。我被拘捕的时候,他们并不了解我。夫子您既然已经清楚我的为人把我赎了出来,那就是知己了:既是知己却对我无礼,实在不如仍被拘捕。”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
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速(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躬耕于南阳: 亲自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 听说 
④彼不知我也: 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
②句意: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驰:奔走效劳。
③句意: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闻:听说。
④句意:他们并不了解我。知:了解。
答案:
(1)①亲自;②奔走效劳;③听说;④了解。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C 
A.由是感激/是知己
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
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是:此,这/是:是判断动词;
B.之:代词/之:的;
C.已:已经/已:已经;
D.绝:断绝/绝:极。
故选:C。
(2)C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顾,拜访。于,到。咨,咨询,征询。之,的。句意:(先帝)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②重点词:延,邀请。入,进门。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3)①(先帝)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②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4)【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以知道,诸葛亮因为感激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出山辅佐刘备的。从【乙】文中越石父所说“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可以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对越石父“知而无礼”。
(4)【甲】文中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乙】文中因为晏子对越石父“知而无礼”。
(5)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晏子贵为国相,却以石父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只要知过自改,便予以提拔,荐为大夫。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晏婴学习:爱惜人才;遇到问题,善于沟通、解决;知错就改。
(5)爱惜人才;遇到问题,善于沟通、解决;知错就改。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2.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判论战》)
7.D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为什么要求(别的)呢?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9.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
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C
,【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
。(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0.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D:豁达、乐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2020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5)
(130套真题抽取)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檐(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桃花源记》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灾异数发
②悉在党中
③诏下郡县
④变服易形入山中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11.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12.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真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
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
(2)令数人引之
(3)玮以百骑与之
(4)虏鸣笳而遁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
(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
11.“玮方饮啖自若”这--细节是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在另--突发事件中类似的一个句子是:“
。”(1分)
12.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翆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宫闱戚里/必相效
B.屉转/贩易
C.实汝/之由
D.苟/以自奉养为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衣(

(2)几何(

(3)念(

10.翻评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3分)
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10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
【乙】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

(3)唐雎谓信陵君曰(

(4)愿君之忘之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13.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
;乙文中唐雎劝说信陵君的话蕴含的做人道理是:
。(4分)
2020年辽宁省本溪辽阳葫芦岛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实。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9分)
江阴葛延之,元符①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②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②。(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元符:宋哲宗年号。②儋(dān)耳:地名。③坤:古代士大夫東在腰间的大带子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儋州虽数百家之聚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然不可徒得也
徒以有先生也(《唐不辱使命》)
C.然后为己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而书诸绅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B.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C.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D.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3分)
12.苏公运用

的说理方法将“作文之法”讲得浅显易懂。(2分)
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
Ⅱ.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16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始妇无裈③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②挑:挖。③裈(kūn):裤子
13.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于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或问日:“痛邪?”
或王命急宣(《三峡》)
D.如是减半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
14.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
(2)韩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15.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蹄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16.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2分)
2020年辽宁省抚顺铁岭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诚以为贤。
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犹为不逮,何也?”
魏徵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纵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
太宗曰:“诚如卿言。”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B.必先苦其心志
莫能尽其忠节
C.然后能改
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
D.征于色
比迹于尧、舜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分别从君臣两个角度,概括出【乙】中魏徵认为唐太宗功业仍不及三皇五帝的原因。(2分)
(2)魏徵的看法印证【甲】中“
”一句。(1分)
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8—11
题。(10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
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8.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
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
田单乃惧.(惧:害怕)
D.
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10.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11.【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
【甲】

【乙】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10.(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农,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⑥,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⑦,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⑧于不知己而信⑨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⑩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
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速(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躬耕于南阳: 亲自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 听说 
④彼不知我也: 了解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C 
A.由是感激/是知己
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
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4)【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
(5)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判论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
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C
,【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
。(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6张PPT)
【备考2021】2020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5)
(130套真题抽取)
1.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1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2,如蜗鼠缭绕3,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4,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檐(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断句为: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2)①向西???
②看???
③停止???
④睡觉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①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②句意:他大家惊慌相视。顾:看。
③句意: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
④句意: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寐:睡觉。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资料卡】
蹑①踩,踏。②穿(鞋袜)。
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动词,到;
B.才/竟然;
C.表修饰/表修饰;
D.于是/乘,趁。
故选:C。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布袍,穿着布袍。蹑履,穿着鞋子。句意: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迎。
②重点词语:知,知道。何境,什么地方。句意:不知道身在何处。
?(4)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②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桃花源记》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写景细致描绘,比喻摹写物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迫求。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2.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夏馥字子治,是陈留的养马放牧的官。夏馥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做事一定要符合道义。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小心地奉事他们,只有夏馥虽然与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汉桓帝即位后,多次发生天灾,于是下诏令百官各举荐一名能直言的人。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汉灵帝即位后,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
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都在党人之中。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夏馥跺脚叹息说:“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无辜地让好人受冤。我一个人死里逃生,连累很多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须,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从事冶炼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当了三年佣人,没有人认出他来。后来朝廷下诏免了他们的罪,张俭等人都回来了。夏馥独自叹息说:“早已被人所抛弃,不能再让乡里人笑话了。”留在山中不归,家人也找不到他。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灾异数发
②悉在党中
③诏下郡县
④变服易形入山中
(1)①把或拿???②这件事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多次发生天灾。数:多次。
②句意为:都在党人之中。悉:全,都。
③句意为:朝廷下诏到州郡。下:下达。
④句意为: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易:改变。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2)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个句子句意为: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故断句为: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11.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3)①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举,举荐。诣,接受,应征。之,无实义。句意: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重点词语:虽,虽然。然,然而。句意: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12.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4)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由“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可知夏馥性情正直;“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可知夏馥不畏权势,清高自许;由“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可知夏馥淡泊名利;由进入山中作冶炼佣人,终生不出,可知夏馥富有担当,耿介高洁等。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3.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真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
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
(2)令数人引之
(3)玮以百骑与之
(4)虏鸣笳而遁
9.(1)一会儿
(2)拉
(3)给
(4)逃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
(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
10.(1)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
(2)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
11.“玮方饮啖自若”这--细节是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在另--突发事件中类似的一个句子是:“
。”(1分)
11.玮方与客弈棋,不应
12.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
12.①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
②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叛徒。
4.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翆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七月秋日,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短袄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这样的装饰。”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太祖说:“不是这样的。王室家穿这样的服饰,宫廷和乡亲们必定会互相效伤,这样京城翠羽的价格就会提高,贫民百姓是追逐利益的,经过反复的贩卖交易,(这样)伤害生灵的事情就会逐渐扩大,实在是从你这里开头的。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应当想到珍惜福分,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呢?”公主感到惭愧并道歉。
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还有一次)公主因在皇后近旁陪坐,跟皇后同时说“皇上您做天子很长时间了,难道不可以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了进出吗?”太祖笑着说:“我凭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但是我只是为全天下守护财富罢了!怎么可以胡乱使用呢?古人说做皇帝要以自己亲历亲为的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把幸养自己作为愿望,让全天下人如何敬仰呢?(你们)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宫闱戚里/必相效
B.屉转/贩易
C.实汝/之由
D.苟/以自奉养为意
(1)C
【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ABD.正确。
C.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把幸养自己作为愿望。因此断句为:苟以自奉养/为意。
故选:C。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衣(

(2)几何(

(3)念(

(2)①穿??
②多少??
③考虑,想到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衣:穿;
②句意为: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几何:多少;
③句意为:但是我只是为全天下守护财富罢了。念:考虑,想到。
10.翻评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3)①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②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岂,怎么;恶业,坏事。句意为: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以,凭借;悉,全,都。句意为: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3分)
(4)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⑧克己律己,以身垂范。④正家风,严家教。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句子“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可见太祖正家风,严家教;由句子“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可见太祖重视民生,真爱生灵,以天下为重;由句子“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可见太祖克己律己,以身垂范。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以”的用法: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
③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来)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于)
⑤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
5.
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10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
【乙】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参考译文】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了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退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马上就要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

(3)唐雎谓信陵君曰(

(4)愿君之忘之也(

11.(1)时候;(2)发扬光大(3)对……说;(4)希望。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2)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12.(1)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2)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
13.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
;乙文中唐雎劝说信陵君的话蕴含的做人道理是:
。(4分)
13.开张圣听;谦虚谨慎,淡忘功劳。
6.
2020年辽宁省本溪辽阳葫芦岛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乙】古时候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别人的称赞,只能说说罢了。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对社会谋利;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求得升官。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1)C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食:吃/食:同“饲”,喂;
B.故:所以/故:原因,缘故;
C.但:只/但:只;
D.道:主张/道:道路。
故选:C。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2)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困,困惑。自反,自我反省。强,勉励。句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重点词:华,花朵。实,果实。句意: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实。
(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故停顿为: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4)①重要???
目的
②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点评】“故”的用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有的,原来的)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③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④故余虽愚(故:所以,因此)
(4)①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乙】文把古人学习的目的和今人学习的目的进行比较。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从“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推行主张,造福社会。从“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涵养德性,有利做事。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十分推崇古人的学习目的。其实,学习就应该像古人那样。
7.
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9分)
江阴葛延之,元符①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②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②。(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元符:宋哲宗年号。②儋(dān)耳:地名。③坤:古代士大夫東在腰间的大带子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儋州虽数百家之聚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然不可徒得也
徒以有先生也(《唐不辱使命》)
C.然后为己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而书诸绅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9.C(都是指“被”A几;屡次;B白白地;只;D书写”、书籍)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B.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C.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D.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10.D(根据词语提示和相对完整句意来断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3分)
11.这里百姓日常所需要的各种用品,都可以从集市上得到。
12.苏公运用

的说理方法将“作文之法”讲得浅显易懂。(2分)
12.比喻
类比
8.
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
Ⅱ.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16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始妇无裈③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②挑:挖。③裈(kūn):裤子
13.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于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或问日:“痛邪?”
或王命急宣(《三峡》)
D.如是减半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
13.D(都是这样的意思。A.探寻;请求B.一道;回来C.有人;有时)
14.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
?
(2)韩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14.
(1)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2)
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
15.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蹄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15.C(根据语意来判断)
16.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2分)
(2)孝顺(孝敬父母),品行高洁(或清廉)
【参考译文】范宣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大声哭起来。有人听到了,关切地问他:“很疼吗?”范宣回答说:“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范宣品行高洁,生活节俭。又一次,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去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半一半的减下去,减了又减,最后减到了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后来,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这才笑着收下了绢。
9.
2020年辽宁省抚顺铁岭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诚以为贤。
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犹为不逮,何也?”
魏徵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纵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
太宗曰:“诚如卿言。”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B.必先苦其心志
莫能尽其忠节
C.然后能改
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
D.征于色
比迹于尧、舜
9.B(都是代词,指代他A任务;任用C这样;然而D在;和)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2)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
10.(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我在读书时发现前朝帝王做过的善事,都能身体力行而不知疲倦。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
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分别从君臣两个角度,概括出【乙】中魏徵认为唐太宗功业仍不及三皇五帝的原因。(2分)
(2)魏徵的看法印证【甲】中“
”一句。(1分)
11.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12.(1)君主待国家太平时就骄奢放纵;臣子待富贵显达时就思考保全官位。(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
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8—11
题。(10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乙】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的。”田单听了有些害怕,便去问鲁仲连:“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鲁仲连说:“现在,将军您,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狄城终于被攻下了。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
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8.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
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
田单乃惧.(惧:害怕)
D.
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
(1)B【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B.有误,句意: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拂:违背,不顺。故选: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2)①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②将军攻打狄城,不能攻下。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故,所以。将,将要。是,这样。句意: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②重点词:攻,攻打。下,攻下,拿下。句意:将军攻打狄城,不能攻下。
10.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3)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因为限断两处,故断为: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11.【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
【甲】

【乙】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乙】文中“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也阐明了同样的道理。
【点评】“故”的用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有的,原来的)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③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④故余虽愚(故:所以,因此)
11.
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10.(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农,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⑥,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⑦,何子求绝之速也?”
【乙】越石父很贤能,却被拘捕了。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他,就解下马车两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载他一同回到家中。到家后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了内室,很久都不出来。越石父请求与他绝交。晏子听了非常惊异,便整理好衣冠出来对越石父道歉说:“我晏婴虽然没有仁德,但是我帮您脱离了困境,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求和我绝交呢?”
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⑧于不知己而信⑨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⑩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越石父说:“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会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礼待。我被拘捕的时候,他们并不了解我。夫子您既然已经清楚我的为人把我赎了出来,那就是知己了:既是知己却对我无礼,实在不如仍被拘捕。”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
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速(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躬耕于南阳: 亲自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 听说 
④彼不知我也: 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
②句意: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驰:奔走效劳。
③句意: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闻:听说。
④句意:他们并不了解我。知:了解。
答案:
(1)①亲自;②奔走效劳;③听说;④了解。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C 
A.由是感激/是知己
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
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是:此,这/是:是判断动词;
B.之:代词/之:的;
C.已:已经/已:已经;
D.绝:断绝/绝:极。
故选:C。
(2)C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顾,拜访。于,到。咨,咨询,征询。之,的。句意:(先帝)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②重点词:延,邀请。入,进门。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3)①(先帝)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②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4)【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以知道,诸葛亮因为感激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出山辅佐刘备的。从【乙】文中越石父所说“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可以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对越石父“知而无礼”。
(4)【甲】文中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乙】文中因为晏子对越石父“知而无礼”。
(5)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晏子贵为国相,却以石父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只要知过自改,便予以提拔,荐为大夫。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晏婴学习:爱惜人才;遇到问题,善于沟通、解决;知错就改。
(5)爱惜人才;遇到问题,善于沟通、解决;知错就改。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2.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判论战》)
7.D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为什么要求(别的)呢?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9.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
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C
,【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
。(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0.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D:豁达、乐观
?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