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综合与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综合与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12 21: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复习与检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该混合物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其主要原因是(  )
A.玻璃棒具有神奇的功能,可使酒精灯被点燃
B.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C.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3.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
D.白磷
7.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引发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9.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C.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D.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9.下列各项操作或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D.将CO还原CuO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10.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D.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11.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干冰是冰
B.石墨可作电极——石墨具有润滑性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炭黑呈黑色
D.点燃甲烷时发生了爆炸——甲烷中混有氧气
12.“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化石燃料资源将日趋桔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B.风力发电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C.太阳能发电时,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
14.只含有碳、氢或碳、氢、氧的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均为CO2和H2O。相同分子数目的下列物质分别充分燃烧,所消耗O2的质量相等的是(
)
①C2H5OH
②CH3OH
③CH4
④C2H4
A.①③
B.
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发展太阳能—开发清洁能源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二.填空题
16..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17.酸雨主要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造成的。目前,酸雨正从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化。化学在解决酸雨等环境问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2)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     。?
(3)硫酸(H2SO4)中氢元素(H)的化合价是     。?
(4)写出防治酸雨的一种措施:                      。?
18.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3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    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
A.火力发电  B.太阳能热水器
19.周末,小晋同学一家三口到风景秀丽的山区踏青,并准备自制烧烤。
(1)烧烤时,为使木炭燃烧更旺,小晋将木炭架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晋将取回的清澈泉水煮沸,发现有少量沉淀产生,该泉水属于________水(填“软”或“硬”)。
(3)离开时,为防止引发火灾,请给出一种熄灭余火的简易方法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护环境,做文明游客,请你对他们的春游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使用的黄绿色毒气就是氯气.氯气的密度远大于空气,有毒,并具有强烈刺激性,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战争中,敌方若使用氯气,人在逃离时应该怎样做?
(1)迎风逃离还是逆风逃离?________?.
(2)往高处逃还是往低处逃?________

(3)生活中,室内发生火灾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在逃生时除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处,还应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1.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22.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      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    能开始,最终转化为   能。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          等优点(填一点)。?
23.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①将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将过多的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发和利用清洁而高效的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①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水热能等能源。目前,烟台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达到总户数的48%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7.4千瓦,居全省第一;并正在尝试利用海水热能来取暖。这些新能源的利用,除了能减少CO2的排放外,还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一条)
(3)节能减排:烟台万华集团成功利用秸秆造出板材,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做法能直接或间接降低碳排放?
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一条)
24.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收集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也可用于制取
,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25.(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






假设1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参考答案:
一.1.D
2.B
3.D
4.A
5.D
6.B
7.C
8.C
9.C
10.B
11.
D
12.
D
13.
C
14.
D
15.A
二.
16.可燃物 氧气 发光 发热 氧化
17.答案 (1)N (2)SO2 (3)+1 (4)化石燃料除硫后使用(或使用清洁能源、工业废气回收处理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2)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3)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求得氢元素化合价为+1;(4)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防治酸雨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也可以将化石燃料脱硫后再使用。
18.答案 (1)石油 CH4+2O2
CO2+2H2O (2)B
解析 (1)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故选B。
19.(1)增大木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硬
(3)用水浇灭
(4)不要乱扔垃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0.迎风;高处;匍匐前进
三.
21.
(1)C+O2CO2
(2)2C+O22CO
(3)2CO+O22CO2
22.答案 (1)催化净化 (2)化学(或氢) 机械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或燃烧热值高)
解析 (1)经过催化净化,有害气体可转化为无害物质。(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从化学能开始,最终转化为机械能;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且燃烧热值高,是理想的能源。
23.(1)①CO2+H2O==H2CO3
②CO2+4H2=====CH4+2H2O
(2)①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②节约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减少对森林的砍伐(或减少环境污染等)
双面使用纸张(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随手关灯等)
24.(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接触。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也可用于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25.【分析】(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2)类比“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和“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的原因.
【解答】解:(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在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和已有内容,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填写未知内容;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A、B;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C.
故答为:(1)(合理给分)
验证
实验
对比实验
假设1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
假设2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假设3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2)A、B;C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和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