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7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3 07: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以说,这个名称,这种竹子形象化了一段凄迷的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这段爱情神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屈原以此为题材,写成了诗歌:《湘君》《湘夫人》。
《湘君》《湘夫人》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湘君》《湘夫人》
  描写湘水配偶神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诉说他们热烈怀恋对方的真挚情感,和无缘相见的悲苦与怨愁
  对配偶神怀着深深的同情和讴歌
  抒发了死生契阔、会合无缘的绵绵凄怨之情
《湘君》 : 思恋湘君的唱辞
由饰演湘夫人的女巫独唱
湘夫人去赴约,但湘君却迟迟没有露面
等待使她不由心生埋怨
仍一往情深,驾着龙舟艰难地到江河湖泽中寻找湘君
最后她还是无法找到
失望、气愤,丢掉了湘君赠与她的礼物
心情矛盾
还是采集了芳草,想送给湘君的侍女,通过她向湘君传达自己的恋慕之情
《湘夫人》:《湘君》的姊妹篇
由扮演湘君的男巫独唱
道出湘君并没有爽约,只是阴差阳错,未能与湘夫人会面
等待中想着与湘夫人未来的美好生活,设想用世上最芳洁的植物营造新房,让所有的神灵都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
希望变成了泡影
失望之余,他也气愤地抛弃了湘夫人所赠的礼物
又摘下了杜若香草
怀着一丝期望和几分惆怅在汀洲上徘徊
期待下一次将香草送给恋人
  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溪荪
紫贝
芳椒
白芷
薜荔
杜衡
杜若
桂木

石兰
辛夷
概述主要内容
写湘君约湘夫
人但最终未得
见面,表达了
湘君对湘夫人
刻骨铭心的思
念之情。
鉴赏诗歌形象
1、齐读全诗。
2、分析:诗歌塑造了谁怎样的形象?
概括诗歌主旨
1、湘君身上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屈原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
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秦国和楚国(并吴越,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
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
屈原的人格理想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我安慰?
  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是不是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
2、你认为本诗的深层含义有哪些?
3、请概括本诗主题
鉴赏表现手法
1、再读全诗,体味主旨,感知艺术手法。
2、思考本诗在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主旨方面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3、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
4、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而含蓄
补充:了解“楚辞”
西汉时,人们把屈原的诗歌称为“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编定“楚辞”集, “楚辞”出现专书。
“楚辞”本义为楚人的歌辞,作为一种文体,主要因为它是楚声的文学——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方言文学)
南方民歌给予楚辞直接影响,但只有经过屈原的努力, “楚辞”这种文体才正式建立,并且在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
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
*
这种竹子叫湘妃竹。其名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
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
的舜。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 ,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
(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
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
。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
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
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
二妃眼泪滴在竹子上留下的;有的竹子上有鲜红鲜红的
血斑,那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人们为了
纪念他们,就叫这种竹子为湘妃竹。
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 (zhǐ) 澧(lǐ) 澨(shì)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
熟知字音
通读文辞,感知内容
帝子降兮北渚(zhǔ) ,
目眇眇(miǎo)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
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降于湘水之渚,故为湘夫人。
眇眇,miǎo。
袅袅,秋风摇木貌。
言秋风疾,则草木摇,湘水波,而树叶落矣。
登白薠(fán)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pín)中,
罾(zēng)何为兮木上?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
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薠,草,秋生,今南方湖泽皆有之。骋,平也。
佳,谓湘夫人也。不敢指斥尊者,故言佳也。张,施也。言己愿以始秋薠草初生平望之时,修设祭具,夕早洒扫,张施帷帐,与夫人期歆飨之也。
萃,集。蘋,水草。
罾,鱼网也。夫鸟当集木巅,而言草中,罾当在水中,而言木上,以喻所愿不得,失其所也。
沅有芷(zhǐ)兮澧(lǐ)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chányuán) 。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
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茞,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於众草,以兴湘夫人美好亦异於众人也。五臣云:兰、芷,喻己之善。
公子,谓湘夫人也。重以卑说尊,故变言公子也。言己想若舜之遇二女,二女虽死,犹思其神,所以不敢达言者,士当须介,女当须媒也。五臣云:公子,谓夫人喻君也。未敢言者,欲待贤主。
言鬼神荒忽,往来无形,近而视之,彷彿若存,远而望之,但见水流而潺湲也。
总结第一段:
约期难遇,哀愁顿生。
总结第二段:
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
心理活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在这幅清秋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赞美屈原的文字“金相玉式,艳溢缁毫”。
(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艳丽文采至今还在纸上笔下蹦跳。)
此诗开篇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洞庭秋景,清丽如画。
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找出文段中的比兴手法?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反常现象隐喻求而未得、爱而不见、事愿相违

比兴
“鸟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感觉的现象。
隐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沅有芷兮澧有兰
比兴
1、芷、兰象征高洁的君子,用来赞美湘夫人。
2、沅水有芷的陪伴,澧水有兰的陪伴,可是公子没有如期赴约,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
麇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澨(shì) 。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
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
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麋,兽名,似鹿也。
蛟,龙类也。麋当在山林,而在庭中,蛟当在深渊,而在水涯,以言小人宜在山野,而陞朝廷,贤者当居尊官,而为仆隶也。
济,渡也。澨,水涯也。自伤驱驰不出湘、潭之间。
我听到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
我将驾车啊与她一同前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
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
葺(qì)之兮荷盖。
予,屈原自谓也。
偕,俱也。逝,往也。屈原幽居草泽,思神念鬼,冀湘夫人有命召呼,则愿命驾腾驰而往,不待侣偶也。五臣云:冀闻夫人召我,将腾驰车马,与使者俱往,喻有君命亦将然矣。
屈原困於世,愿筑室水中,託附神明而居处也。五臣云:愿筑室结茨於水底,用荷叶盖之,务清洁也。
荪(sūn)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lǎo) ,
辛夷楣(méi)兮药房。
用荪草饰墙壁啊用紫贝铺砌庭坛。
用拌着椒草的泥土涂墙。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
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以荪草饰室壁,累紫贝为室坛。
布香椒於堂上。
以桂木为屋栋。兰橑,以木兰为橑也。
香草,以作户楣。葯房。葯,白芷也。房,室也。
罔薜荔(bì lì)兮为帷,
擗(pǐ)蕙櫋(mián)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
剖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分开安放。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的宝器,
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罔,结也。言结薜荔为帷帐。
擗,掰也。
以白玉镇坐席也。
石兰,香草。疏,布陈也。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wǔ)门。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
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葺,盖屋也。以芷草及荷叶葺以盖屋也。
缭,缚束也。杜衡,香草。
合百草之华,以实庭中。百草,香草。实,满也。
馨,香之远闻者,积之以为门庑也。
九嶷(yí)缤兮并迎,
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
遗(wèi)余褋(dié)兮澧浦。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
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九嶷,山名,舜所葬也。
言舜使九嶷之山神,缤然来迎二女,则百神侍送,众多如云也。
袂,衣袖也。
褋,襜襦也。屈原託与湘夫人共邻而处,舜复迎之而去,穷困无所依,故欲捐弃衣物,裸身而行,将适九夷也。袂、褋,皆事神所用,今夫人既去,君复背己,无所用也,故弃遗之。
搴(qiān)汀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
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汀,平也。远者,谓高贤隐士也。言己虽欲之九夷绝域之外,犹求高贤之士,平洲香草以遗之,与共修道德也。五臣云:搴,取也。杜若,以喻诚信。远者,神及君也。
骤,数。
言富贵有命,天时难值,不可数得,聊且游戏,以尽年寿也。
总结第三段:
装饰新房,迎候佳人
总结第四段:
以物寄情,再候时机。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用来比喻所愿不得,处所失常。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 是常法,所谓“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
4、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介绍
了湘君建筑水屋的过程
铺陈
1、尽力地装饰爱巢,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
2、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铺垫。
3、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对象——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他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那为什么他又要采摘杜若送给湘夫人
呢?
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
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
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等待、期盼
寻觅、幻想(向往)
失望、气愤、平静
抒情主人公是谁?
诗歌对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哪些形象特点?
向往
失望
气愤
平静
目眇眇-登白薠-夕张-远望- 观流水
秋风、木叶、流水:
幻想如愿相会的情景:
捐、遗、容与
等待
期盼
动作
(实)
心理
(虚)
湘君
景物(实、虚)
对在不断彷徨迷惘中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歌颂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

屈原当时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这首诗隐喻了诗人不被楚怀王所知,不能返回朝廷的不幸遭遇。
湘君与湘夫人约期难遇的惆怅失落
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哀怨痛苦
湘君在沅澧两岸徘徊、追寻
屈原“行吟江畔”、“上下求索”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
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抒发了诗人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
追求的执着。
对在不断彷徨迷惘中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歌颂
6、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5、虚实相生的手法
(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2)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
(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
(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
(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 多运用比兴和象征的笔法
(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 风格的政治抒情诗。
是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共九篇。
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共十一篇。
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此外,其代表作还有《招魂》《大招》等。
《离骚》
浪漫主义
《九章》
《九歌》
《天问》
四、精彩语言辑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帝子降兮北诸,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东君》)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九章·哀郢》)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
独醒。(《渔父》)
屈原与龙舟赛
背诵全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