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12.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课时)练习题 +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12.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课时)练习题 +任务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3 10:47:34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11WLRJ026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物理必修(第三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6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目标一】通过实验验证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实验中指导学生观察内、外电路沿电流方向都有电势的降落,通过几组数据的分析得出E

U外+
U内。
【目标二】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释第一节课引入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目标三】研究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根据U与I的函数关系画出U-I的图像,分析图像的物理意义。
【目标四】在各种实际情况中指导学生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课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复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使用条件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流做功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怎样表示?如果消耗的电能都转化为内能怎样表示?
【学习任务三】复习: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刻度线有什么特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实验数据处理及得出结论:
电流
I
(mA)81217202530电压U外
(V)1.91.81.71.61.51.4电压U内
(V)0.20.30.40.50.60.7U外+
U内(V)
结论:
【学习任务二】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释前面看到的实验现象:同样的电源,灯泡规格相同,多个并联的小灯泡的亮度明显比单独一个小灯泡暗,这是为什么呢?
【学习任务三】想一想:
在外电路断路的情况下,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两端,测量值等于电源电动势吗?
在闭合电路时,仍然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两端,测量值等于电源电动势吗?
当电源两端短路时,电流会是无穷大吗?
【学习任务四】想一想:
电动势与路端电压有什么区别?
【学习任务五】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电阻的仪表吗?
【学习任务六】例题1.如图是汽车蓄电池供电简化电路图。当汽车启动时,启动开关S闭合,电动机工作,车灯会变暗;当汽车启动之后,启动开关S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车灯恢复正常亮度。请分析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
【学习任务七】例题2.
充电宝内部的主要部件是锂电池,充电宝中的锂电池在充电后,就是一个电源,可以给手机充电。充电宝的铭牌通常标注的是“mA·h”
(毫安时)的数量,即锂电池充满电后全部放电的电荷量。机场规定: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搭乘飞机。某同学查看了自己的充电宝铭牌,上面写着“10000
mA·h”和
“3.7
V”,你认为能否把它带上飞机?
推荐的学习资源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11WLRJ026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2020-2021上学期
课题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
小张买了一只袖珍手电筒,里面有两节干电池。他取出手电筒中的小灯泡,看到上面标有
“2.2
V、0.25
A”的字样。小张认为,产品设计人员的意图是使小灯泡在这两节干电池的供电下正常发光。由此,他推算出了每节干电池的内阻。如果小张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内阻是多少?
提示: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动势之和,内阻等于各个电池的内阻之和。
2.
许多人造地球卫星都用太阳电池供电(如图所示)。太阳电池由许多片电池板组成。某电池板不接负载时的电压是600
μV,短路电流是30
μA。这块电池板的内阻是多少?
3.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12
V,内阻为1
Ω,电阻R1为1
Ω,R2为6
Ω。开关闭合后,电动机恰好正常工作。已知电动机额定电压U为6
V,线圈电阻RM为0.5
Ω,问: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产生的机械功率是多大?
课后练习解析和答案
1.
答案:1.6Ω
解析:这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动势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动势之和,为3.0V,内阻等于各个电池的内阻之和,设为2r。根据题意得
内电压U内=E-U外=3.0
V-2.2
V=0.8
V
且U内=I
2r,所以
2.
答案:
20Ω
解析:
不接负载时的电压就等于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因此E=600
μV,
短路时R=0,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则r=
3.
答案: 10W
解析:设电路中总电流为I,电动机正常工作的电流IM。为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E=I(R1+r)+U
I=IM+
电动机的机械功率P机=UIM-
代入数据解得:P机=10W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11WLRJ025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物理必修(第三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6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目标一】通过知识回顾、实验观察,思考电源的作用,从感性认识逐步深入到理性探究——建立非静电力的概念。
【目标二】分析不同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情况和能量转化情况,根据数据尝试比较电源做功本领,定义电动势。
【目标三】通过演示实验和分析引出电源的内阻。
【目标四】运用能量观念,从功能关系的角度对闭合电路的每个部分的能量转化做理论探究,推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课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53-54,回答:电路中要有持续的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68-69,复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学习任务三】复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想一想:
电源内部的正电荷受到静电力方向?静电力做正功还是负功?电势能如何变化?
电源中是什么力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的?做正功还是负功?
【学习任务二】思考与研究
1.想一想:不同类型的电源,非静电力是不同的,那么不同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本领相同吗?怎么比较电源非静电力做功本领的强弱呢?
2.
这是三种电池每一节电池的数据:碱性干电池——将1C的正电荷由电源负极搬运到正极,其非静电力做功1.5J。锌汞电池——将1C的正电荷由电源负极搬运到正极,其非静电力做功1.2J。铅蓄电池——将0.6C的正电荷由电源负极搬运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1.2J根据所给数据,判断哪一款电池搬运电荷的本领最强。
【学习任务三】想一想:
第一次用的是一节新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第二次是用一个旧电池供电。现象是第二次小灯泡亮度比第一次暗了很多。请大家猜想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学习任务四】理论探究:设电源电动势为E,电源内阻为r,外电路电阻为R,闭合电路的电流为I,通电时间为t。电源输出的电能与内、外电路转化的内能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推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推荐的学习资源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11WLRJ025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2020-2021上学期
课题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
关于电源电动势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一种电池,体积越大,电动势也越大
B.
电动势的大小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C.
电路断开时,电源的非静电力做功为0,电动势并不为0
D.
电路中电流越大,电源的非静力做功越多,电动势也越大
2.
一组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4.8
V,内阻不为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每通过1
C电荷量,铅蓄电池能把4.8
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体积大的铅蓄电池比体积小的铅蓄电池的电动势大
C.电路中每通过1
C电荷量,铅蓄电池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为4.8
J
D.该铅蓄电池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
V)的强
3.
将电动势为3.0
V的电源接入电路中,测得电源两极间的电压为
2.4
V,当电路中有6
C的电荷流过时,求:
(1)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外电路中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内电路中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课后练习解析和答案
1.
答案:BC
解析:
电源电动势是表征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能力的大小,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的大小,与电池的体积无关,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电动势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电流越大,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量q也越多,非静电力做的功W也越大,比值不变。电动势决定于电源的性质,与外电路无关,选项C正确,D不正确。
2.
答案:ACD
解析:W=Eq可知,电路中每通过1
C的电荷量时,电池将4.8
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电池的电动势只与电池的性质有关,与体积无关,故B错误;电路中每通过1
C的电荷量,电池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为W=Eq=4.8
J,故C正确;电动势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故D正确。
3.
答案: (1)18
J (2)14.4
J (3)3.6
J
解析:(1)W=Eq=3×6
J=18
J
电源中共有18
J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W1=U1q=2.4×6
J=14.4
J
外电路中共有14.4
J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内电压U2=E-U1=3
V-2.4
V=0.6
V
∴W2=U2q=0.6×6
J=3.6
J
内电路中共有3.6
J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可由能量守恒求出:W2=W-W1=3.6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