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和妈妈在一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两页,在第26页编入了四幅照片,分别展示了四种动物宝宝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动物宝宝与妈妈的外形特征,动物妈妈关爱孩子的神态,亲昵的动态。引导学生感悟小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第27页上方学生活动的场面在提示本节课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作品难以程度不同,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考。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说到母亲,每个人心中都会出现很多温馨的画面。其实不止人类,动物间的母子之情也是非常温馨感人的。本节课以表现动物母子之情为主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分析动物母子形象的特点和亲情活动,并学习揉、搓、压、捏、堆塑的基本成型方法和制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立体塑造能力,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眼、手、脑的协调发展。
2、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型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运用捏塑成型的方法想象和创作。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敢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动态特点,学习泥塑制作的基本成型方法和制作步骤。
难点:能合作创作出生动有趣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在一起的泥塑作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泡泡泥教具、展示背景。 泡泡泥、泥塑工具 培养学生携带用具的好习惯,为上课做好准备。
导入 谈话聊天式导入 学生回答、与老师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播放视频,观看结束后提问视频内的相关内容。
2、播放动物宝宝与妈妈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动物母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观看图片,了解动物宝宝与妈妈的相处情景,引导学生感悟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情感。
4、回顾所学泥塑技法,教师示范。
⑴出示技法揉、搓、压、捏、堆塑;
⑵利用已学知识了解刺猬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⑶引出新知识,利用堆塑向学生示范;
⑷启发学生。
5、欣赏优秀作品
学生回答,并通过回忆说出更多动物特点。
对比观察,分析宝宝与妈妈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能够掌握所学知识技法。
培养学生发现美,以及学习优秀作品中的独特技法。 通过多媒体视听手段,营造温馨感人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学生了解本课重难点,并解决制作中的难点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
运用泥塑方法,同桌两人合作捏出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表现出动物母子的亲情。
根据同桌讨论进行合作型创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
作品展示 邀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 学生以受邀请形式进行展示、欣赏。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结 总结本课 体会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