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艳丽的大公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同学们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书中通过多幅描绘公鸡的绘画作品,向学生传达冷暖色彩对比的韵味,如颇具装饰感的农民画、生动活泼的学生作业等。画面中大公鸡栩栩如生的动态、鲜艳绚丽的色彩,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到冷暖色彩对比带给人们的艳丽、热烈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段学生对色彩非常感兴趣,喜欢运用自己喜爱的颜色表现周围的事物,能够体会到冷暖色的不同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但感受只是初步的,不成熟。至于如何运用色彩使表达的事物更加具有趋向性,学生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基本处于感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本学段的学生色彩感受能力逐渐由感性趋向理性化,很多学生开始渴望能够把握色彩的表现力,创作出更加美丽、更加具有色彩表现力的画面。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发现、绘画等方法,感受 冷暖色对比运用使画面产生艳丽、活泼的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创作色彩画的兴趣。并学会运用色彩知识为生活服务。
2、教学重点和点
重点:了解冷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难点:运用冷暖色对比方法创作特点鲜明、姿态生动、色彩艳丽的大公鸡。
四、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启发法、对比法等
学法:欣赏、探究、讨论、合作
五、?用具材料
教师:课件、挂图、图画纸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用大公鸡选美的小故事导入。
2、引出课题
《艳丽的大公鸡》
帮助大公鸡设计艳丽的衣裳参加选美比赛。
欢迎新伙伴,倾听大公鸡的遭遇。
艺术来源于生活,创设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新知 1、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大公鸡的体貌姿态特征。
2、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大公鸡。
3、引导学生打开神秘纸袋,发现裁剪好的衣裳:
头、身体、尾巴、腿。
4、原来裁剪好的衣裳是大公鸡的好朋友冷冷和暖暖做的,他们还为大公鸡的衣裳染上了的颜色。
暖:红、橙、黄
冷:蓝、绿、紫
5、然而冷冷暖暖设计的衣裳并不符合选美比赛的要求,需要设计更加艳丽的衣裳。
6、启发学生思考怎么使衣裳更加艳丽。
冷暖共同使用。
7、欣赏画家作品
《金鸡展翅》体会色彩对比带来的美感。
8、引导学生观察色相环,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色。
9、欣赏学生作品,感受作品中对比色的运用使画面更加艳丽。
观察大公鸡的体貌特征。
发现颜色问题。
列举艳丽颜色。
辨认冷暖色,复习冷暖色,并知道冷暖色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特殊美感,及搭配方法。
拓展思维,寻找创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公鸡的身体结构和动态特征。
通过对比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引导其解决问题。
通过视觉观察,复习巩固冷暖色知识,初步感受冷暖对比。
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难点,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渗透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
艺术实践 创作要求:
1、小组合作,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为大公鸡设计艳丽的花衣裳。
2、看哪组设计的大公鸡色彩鲜艳! 了解创作要求。
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为大公鸡制作艳丽的衣裳。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展示评价 1、引导学生分析评价。
2、用大公鸡选美去的情境结尾。 学生自评、互评,大胆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运用学到的知识品评作品。
拓展 欣赏色彩的冷暖在生活中的运用。 欣赏感受生活中的冷暖色运用。 将学生思维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认知能够纵深发展。
七、板书设计
艳丽的大公鸡
冷
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