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单元质量评估四(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单元质量评估四(人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3 13: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四)
(100分钟 120分)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组是( )
A.勒紧/敲诈勒索 骁勇/妖娆
抨击/怦然心动 跻身/济济一堂
B.载体/荆棘载途 紧俏/刀鞘
市侩/脍炙人口 教诲/风雨如晦
C.炽烈/博闻强识 文牍/亵渎
对峙/恃才傲物 弹劾/放浪形骸
D.痊愈/瑕不掩瑜 庇佑/毗邻
契合/锲而不舍 滂沱/气势磅礴
































【解析】选B。分别读“zài”,“qiào”,“kuài”,“huì”。A.lēi/lè,xiāo/ráo,pēnɡ,jī /jǐ;C.chì /
zhì,dú,zhì /shì,hé /hái;D.yù /yú,bì /pí,qì /
qiè,pānɡ /pá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谈笑风声 众说纷纭 兴高彩烈 冰雪消融
B.相濡以沫 晕眩战栗 微不足道 出神入画
C.自鸣得意 梳妆打扮 插科打浑 冷嘲热讽
D.畏葸不前 撒手人环 泾渭分明 文过饰非
【解析】选A。A.声-生、彩-采;B.画-化;C.浑—诨;
D.环-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欧盟就对希腊的救助计划达成共识后,欧元获得短暂的喘
息时间,不过好景不长,投资者信心不足,以致欧元再次
跌至此前低点。
B. 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2012》影片中用电脑技术制成
的山崩海啸、电光石火的惊骇场面,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
觉冲击。








C. 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使云南澜沧江水源枯竭,导致湄公河下
游流域旱情严重,泰国媒体为此指责中国破坏生态,这不免
失之公允。
D. 七曲大庙山是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每逢新春佳节,人们纷
纷登山入庙,欣赏民俗表演,祭拜古圣先贤,乞求来年吉祥
如意。




【解析】选A。好景不长:美好的景况不长久。B.电光石火: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而过,比喻事物很快消失。C.不免:免不了,应为“未免”。D.乞求:请求给予,应为“祈求”。
4.(2010·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解析】选B。A.“拟采用……为准”杂糅。C.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为“基地”,宾语为“机构”;缺少介词,应为“是全国首家为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D.成分残缺。“采取”没有相应的宾语中心词,可在“分时段挂号”的后面加上“措施”等词语。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
②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
③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
④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
⑤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A.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④②③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⑤②④
【解析】选B。⑤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反面引入)①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轻微转折)④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紧承前面的“理想”)②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反面论述)③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紧承前面的“目标”)
6.选文第二段中说“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这种记忆”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温暖如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种记忆”是指“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说它“温暖如春”,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便被爱因斯坦的故事迷住了,阅读他的书,是为了寻找答案,童年的作者对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并享受到了求知带来的无穷乐趣。
7.选文第二段中说“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爱因斯坦是作者迷恋崇拜的对象,这里作者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认为合适。因为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在孩子眼中,谋杀故事无疑是最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的,在此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更能突出强调爱因斯坦的故事对作者的强大吸引力,所以说用得很合适。
8.选文第二段中“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句话有什么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有两层含意。一是说理论物理学家工作的艰苦。作者认为,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取得不了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二是说作者对爱因斯坦的研究课题产生了浓厚、强烈、执著的兴趣,并因此树立了自己的终生志向。
9.结合文意,联系自我实际,说说兴趣对志向有怎样的影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从文中来看,爱因斯坦的故事引起了作者的强烈持久的兴趣,并促使他树立了研究相关课题的远大坚定的志向。结合我个人实际来看,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它让我树立了一个志向:做一个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因此我认为,兴趣对一个人的志向有着直接的正面的并且是巨大的促进作用。
10.作者说:“我有足够的理由肯定一只鸟,肯定它和我的一生绝对有着某种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从本文看,这“足够的理由”指的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和小鸟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追求一个宁静、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
11.“我一整天的心情都在为一只小小的鸟从窗台上匆匆飞走而沉重。”“我”为什么会“沉重”?(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人类对鸟类的伤害太深,以至于小鸟无端地误解“我”的好意。
②为找不到机会回报小鸟的问候和亲近而深感愧疚。
12.文中说,松潘高原有一座荒山叫小西天,是“鸟的墓园”,“据说,不论多远的鸟,只要当它们感觉到自然的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时,它们便会争分夺秒地朝这里飞来,跌落在它们同类的洁白的尸骨上”。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小西天”是鸟们没有受到惊扰和侵害的“鸟的天堂”,它们到死也要死在使自己安宁的天堂里。
(2)和人类一样,鸟及其他生物都有自身的生活与生存规律,人类应该尊重它们,保护它们,和它们和谐相处,而不应该侵扰、影响和危害它们的生存。
13.结合全文的主旨,说说题目“远去的鸟影”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全文是怎样表现这个深刻的寓意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文表现鸟类在人类的粗暴侵害和城市绿地逐渐消失的情况下离人类越来越远的现实,以及作者对这种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文章题目就以鸟影远去的这种具体形象揭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以及作者对此无比忧虑的情感。
(2)①运用了联想和对比。②由眼前窗台惊飞的小鸟联想到三楼鸟笼空空,写出城市鸟们一去不复返。再用淮北平原芦荡上空、天山白杨沟苍鹰的悠闲、洒脱、敏捷、矫健,及松潘高原荒山小西天鸟的天堂壮美、凄婉与之强烈对比,表现了城市鸟影的远去,人类和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作者为之“含泪”的悲伤之情。
14.尽管目前解释味觉的理论很多,但还存在许多局限。从文本中可以看出,其基本理论是什么?存在的困惑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基本理论:气味物质在化学上是一些小的、简单的化合物,分子的几何形状对气味具有更重要影响。②困惑:还不知道味觉细胞是怎样被气味物质激发的,还无法对那些“基本”气味作出合理的解释,也不能找出在理论上存在的气味感受器。
15.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文中列举脉鼠、帽贝的事例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列举脉鼠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细胞的味觉能够训练,以增强动物的嗅觉灵敏度;列举帽贝的事例是为了从反方面证明不同动物之间用于通讯的嗅觉感受器对于建立共生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动物有奇妙的感觉技术,但人并非不如其他动物。只不过男人与女人在感知味觉上还存在着性别差异,人与人之间不自觉地交换信息有时并没有被我们意识到。
16.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严谨准确。如说明鲇鱼经过训练后味觉达到的灵敏度,就用了非常精确的数据:“两者浓度仅仅为十亿分之五。”②清新幽默。如对比人与动物味觉的差异时,说“我们自我安慰:我们早已在进化过程中把这些原始的机制抛在身后了”。③通俗易懂。全文在叙述这一复杂的生物问题时,化深奥为浅显,通俗易懂。(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17.本文作者通过“味”表达了自己的生态观念,请结合文本简要评析作者的生态观念。(不少5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一切生物之间有进行化学通讯的非常普遍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协调平衡的“共生系统”。这种共生系统可以避免共生活动失控,使地球达到自我平衡的状态。这种观念强调人与自然、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和谐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语言运用(15分)
18.下面是某单位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在语法、标点、词语运用、语序和语言表达得体等方面有毛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6分)
①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北纬33.1度,东经96.7度)。②倒塌的房屋,逝去的生命,这一切让我们没齿难忘。③截止15日16时,地震已造成760人死亡,11 477人受伤,243人失踪,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
受灾群众需紧急转移安置。④“地震无情人有情”,为此,我们发出为灾区奉献爱心,帮助受灾人民重建美丽家园,
⑤陪伴他们一起迎接希望,抚平伤痛,走出困境。⑥我们倡议: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以不低于三百元的标准,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应紧跟在“玉树县”后。②“没齿”改为“终生”。③“截止”改为“截至”。④“重建美丽家园”后加“的号召”。⑤“迎接希望,抚平伤痛,走出困境”改为“抚平伤痛,走出困境,迎接希望”。⑥“以不低于三百元的标准”不得体,删去。
19.将下面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3分)  
在2010年3月28日发生的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的153名矿工的家属大多于4月2日前从各地赶到事发地点并对当地政府四天来的救援措施及救援进度感到满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2010年3月28日,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②被困井下的153名矿工的家属大多于4月2日前从各地赶到事发地点。③家属们对当地政府四天来的救援措施及救援进度感到满意。
20.下图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标志,阅读相关提示,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用汉字“心”、英文字母“V”造型,由嘴衔绿色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整个图案又似迎风飘舞的彩带。请写出两点寓意。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彩带写成的“心”以汉字的形式展现出东道主的文化个性,表达了志愿者们用“心”服务、热“心”付出的态度,从根本上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2)“心”的形状同时也如同英文字母“V”,既是胜利的标志,更是志愿者的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代表志愿者的含义,这样的设计又巧妙地联结了中英两种语言。
(3)一只和平鸽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图案,鸽子寓意着和平和友爱,绿色的橄榄枝则象征了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希望。
(4)迎风飘舞的彩带是上海热情的召唤,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任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四、写作表达(40分)
21.请以“啊,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篇作文命题角度鲜明,一个“啊”字,事实上已经点出了写作中心在于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命题采用半命题作文的形式,给了学生很宽的写作空间。基于一个“啊”字这个前提,横线上最好添加一个体现思想感情的形容词,当然需要与中心语“日子”形成合理的偏正关系。偏正关系短语类的作文题目,其写作重心应该建立在“偏”的部分,以此来揭示思想,抒发感情。文体以记叙文、散文为好。思想宜深刻,揭示生活的真善美。
  设置这样一个题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迅速强化记叙文意识,努力养成写好记叙文的能力。还在于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准确表达真实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