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
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知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塔里木河的最终注入地。历史上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泽国”,它曾繁衍和造就了古楼兰的文明与繁荣,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交会地之一。
相关知识
检查预习情况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戈( )壁:
裸( )露:
沧海桑田:
A.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B.形容冷落,凄凉。
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蚕食、并吞。
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没有东西遮盖。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sè
xù
hé
shì
gē
luǒ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听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0C。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2.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3.罗布泊为什么消亡?
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四盲)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青海湖”“月牙泉”。
精读课文,找出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揣摩体会其作用。
提示:
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来品读。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2.“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3.“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接抒情,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作者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力量。
谈谈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拓展延伸
1.假如罗布泊有了灵性,对自己百年桑田颇有感触,此时,它面对祖国西部大开发,非常急切地想对人们说些什么?请你展开联想,大胆诉说。
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 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 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 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板书设计
仙湖
罗布泊
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环保意识
真实
可持续发展意识
生态意思
形象
生动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 ),感叹这里的美景。
②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 ),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③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 )护所和栖息地。
④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和煦
(2)萧瑟
(3)吞噬
(4)沧海桑田
3.填空:
本文是一篇( ),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 )和( )两种特点。一个特点要求( ),另一个特点则要求( ),讲究( )、( )。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
5.读下面放学刚进家门的儿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儿子:妈妈,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妈妈:不知道。
儿子:今天既是我的生日,又是世界节水日,您怎么给忘了呢
妈妈:①。
儿子:没关系。我应该谢谢妈妈,②_。同学们听说我的生日和节水日是同一天,就推举我当了节水员。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带头节水,还要监督其他人呢!所以,您可再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水了。
妈妈:我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可改不过来。再说,这么大个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呀!
儿子:那可不行。③,您怎么能例外呢 老师说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节水的意识。您也不希望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
妈妈:有那么严重吗
儿子:那当然了,现在地球上水资源减少得可快了,其中家庭用水浪费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呢!
妈妈:既然节水这么重要,妈妈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争当节水模范。
(1)上面①处的横线上应填入得体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选出上面②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
A.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
B.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C.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
D.让我出生在“世界节水日”这样一个特殊而光荣而不平凡的日子里
上面③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
二、阅读
(一)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 ( http: / / www. / qnw / doc_25800.shtml )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城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波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 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技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1.以上文段选自《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这种体裁兼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特点。
2.根据文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罗布泊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多处引用了具体的数据,请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试举出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从罗布泊的消失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⑴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⑵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⑶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__________。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⑷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⑸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①tiào ②漾 ③bì ④噬
2.(1)温暖 (2)形容景色凄凉 (3)吞食;并吞 (4)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报告文学 新闻 文学 真实 艺术加工 形象性 抒情性
4.(1)描写 (2)说明 (3)抒情 (4)记叙 (5)议论
5.(1)“对不起 (2)B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二、
(一)1.吴刚 报告文学 文学 新闻
2.①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 ( http: / / www. / qcw / doc_14709.shtml ),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②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③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例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的拼命的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4.对比手法,将罗布泊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若回答成排比手法亦可。
5.教训: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二)
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2.“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3.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4.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 5.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知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韩红《家乡》,创设情景)
人们一说到“人间仙境”,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以高原湖泊众多、瀑布雄伟壮观、植物景观奇妙的九寨沟。其实,还有一处神秘之地,那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可以堪称为“世外桃源”、“人间奇景”,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塔里木河的最终注入地。历史上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泽国”,它曾繁衍和造就了古楼兰的文明与繁荣,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交会地之一。
二、出示罗布泊现在的图片,创设情境
(导语)这黄沙漫天的戈壁滩在30年前曾是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绿洲。那为什么在短短30年之后,罗布泊会变成沙漠了呢?让我们一同来寻找这个答案!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萧瑟(sè):A.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B.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xù):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shì):蚕食、并吞。
戈(gē)壁: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裸(luǒ)露: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2.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3.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4.听读课文,具体把握课文内容。
(1)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0C。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2)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3)罗布泊为什么消亡?
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四盲)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青海湖”“月牙泉”。
四、精读课文,找出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揣摩体会其作用。
提示:
1、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来品读。
2、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的感受。
明确: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2.“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3.“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一句是直接抒情,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作者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力量。
五、谈谈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六、拓展延伸
1.假如罗布泊有了灵性,对自己百年桑田颇有感触,此时,它面对祖国西部大开发,非常急切地想对人们说些什么?请你展开联想,大胆诉说。:
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七、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 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 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 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附: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