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信息技术 七年级下册 1.2.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信息技术 七年级下册 1.2.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1-13 08:3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 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
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材“程序设计”部分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由于不涉及具体编程实现,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中引入数学中解题的思维与教材结合使用,将程序设计转化为数学解题的实际任务,增强程序设计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观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变量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和自加运算;
3)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算式,让学生们轻松理解变量的赋值运算;并了解变量的概念,以及使用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让大家不仅应用,而是上升到创作。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此年龄段学生较易动、好奇心强、爱表现,上课时容易操作或和左右同学谈论与课本教学无关的内容。因此,教师除了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初一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试一试、看一看、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由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高低不一,个性特征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对学生分小组,分层要求,旨在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和自加运算
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理念和使用方法
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为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前一节课的内容为基础,设置了两个新的任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顺序结构”和用“循环结构”解决数学问题。两个任务难度为递增关系,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分层教学”主要是在教学中对每个任务分层深化,以适合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数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那么,我们要用信息技术来探讨一下数学领域,同学可以看一看scratch中的数学题是怎么解答的。回忆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让同学们大声说出来!)
在Scratch程序中,存储、读取和修改数据需要使用变量,在编写需要使用变量的程序时,首先要定义变量。
(二)共同学习,探究发现
1、舞台场景的创建
这节课我们要根据所解数学题创建合适的图形场景,并给场景改名。
2、重点介绍变量的概念及作用,让它深深的植入学生的心里。
3、编写“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脚本
(1)“控制”模块(建议同学们尝试使用不同的开始方式)
(2)新建所需要的变量
(3)初始化变量的值
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
(4)数字与逻辑运算(注意嵌入的变量模块)
层层嵌套后,组成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5)怎么把计算的结果让小猫说出来,显示到舞台上?
外观模块中某个命令模块的应用。
(三)自由创作,搭建脚本
????1、再打开一个scratch窗口,开始创作。搭建“圆的面积公式”脚本。(注意Scratch中没有平方的功能,那么你怎么实现此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解决,共同学习。
????3、发现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脚本,搭建出新的脚本的,要给予表扬。
(四)分享作品,互相学习
?????1、将自己的作品用FTP上传一次。
?????2、通过“分享”将自己的作品丢在scratch网站上的自己的空间。
(五)我们的收获
?在今天的学习创作过程中,我们又有了一新的认识,同样是解数学题,但应用模块搭建脚本是不同的,注意嵌套的方式。希望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多动脑,勤尝试,提高自己搭建脚本的能力。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课后可以继续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