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3《肖邦故园》(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3《肖邦故园》(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3 16: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惊讶(yà) 寥寥(liáo) 厄运(è) 心弦(xuán)
B.窒息(zhì) 婆娑(shā) 星宿(xiù) 概率(lǜ)
C.灰烬(jìn) 烙印(lào) 缱绻(quàn) 狐裘(qiú)
D.庇护(bì) 夙愿(sù) 马厩(jiù) 雪橇(qiāo)
【解析】选D。A项“弦”读xián;B项“娑”读suō;C项“绻”读quǎ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荒涎 朦胧 罄尽 雾缭烟绕
B.永诀 馨香 妄想 粉装玉琢
C.旋律 温驯 吉祥 心荡神驰
D.抉择 松驰 授奖 有条不紊
【解析】选C。A项“涎”应为“诞”;B项“装”应为“妆”;D项“驰”应为“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在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舜天队球员积极捐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希望玉树早日_______难关。
②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_______,才能历尽沧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③没有人统计过上海世博会究竟会展出多少国宝,但有一点毋庸________,各国都力求用最精彩的展品表现本国的历史,都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民族。
A.渡过 庇护 质疑 B.渡过 庇护 置疑
C.度过 袒护 置疑 D.度过 袒护 质疑
【解析】选B。“度过”,主要指时间性的经过;“渡过”,主要指由此岸到彼岸,首先是涉水的空间转移,另外也用于比喻义的通过。据语境,①应用“渡过”。“庇护”侧重表示不公正、不合理地支持错误行为,是一个贬义词,但有时也可作褒义词;“袒护”,指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或保护,完全是一个贬义词。据语境,②应用“庇护”。“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情形;“质疑”是提出疑问。据语境,③应用“置疑”。故选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
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B.然而,它一直保留了下来,不意竟在伶仃孤苦之中一跃而
成了波兰人民所能享有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
C.此刻的天安门广场,八万余名青少年用鲜黄与鲜红的花束
组成巨大的国庆字样。曾几何时,为了这个值得纪念的庆
祝,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D.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
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
作品。
















【解析】选C。句子把“曾几何时”误解为“曾经”或“在那个时候”,“曾”有“乃”的意思,“几何”即“若干”
“多少”,“时”就是“时间”。“曾几何时”意思是“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没过多久”。
5.(2010·湛江检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日常食物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人员从橘皮中发现某种能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的药用价值正被逐步推重。
B.国家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拥有的权利,首次把“知情权”放在权利的第一位,并且用“您”来称呼纳税人,这一改变立刻得到社会的赞许。
C.布匹面料制造商利用化学工程的研究成果,把大量蓝色、红色的轻薄梭织棉布投放市场,供那些生产预防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产品的厂家选用。
D.迪拜世界公司宣布暂停偿还部分债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振荡,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中反映一个问题,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容易导致金融危机。
【解析】选B。A项,搭配不当,“推重”与“药用价值”不能搭配。“推重”意为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以很高的评价。把“推重”改为“利用”。C项,不合逻辑。“预防”“免受”不合事理,删去“预防”或“免受”。D项,结构混乱。“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中发现一个问题”和“这一事件反映了一个问题”两套句式杂糅。取其一即可。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20~27段,完成6~9题。
6.肖邦故园四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描写肖邦故居四季景色是为了表现肖邦音乐和故居的关系的,因此,概括景物特征要善于和文中所描写的肖邦音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利用原句进行连缀,抓住重要的词语或短语概括;也可以依据原文的意思,换成自己的话,加以总结概括。春天的景色突出了“娇嫩”“温柔”;夏天的景色突出了“成熟”“清丽”;秋天的景色突出了“忧伤”,冬天的景色“没有……没有……也没有……更没有……”则突出了静寂、孤独。
答案:娇嫩、温柔,成熟、清丽(悠扬),寂静、忧伤,静寂、孤独。
7.面对肖邦之家的四季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肖邦是在“促膝谈心”?试联系文章内容分条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需注意题目中的“促膝谈心”的含意——心灵的交流。作者认为面对故居景物是在和肖邦谈心,实际上就是在对景物的观赏中领会肖邦,理解肖邦。解答时只要找到文章中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领悟到肖邦的句子即可。
答案:①春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温柔的曲子。②夏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成熟的作品。③秋天,使人理解了肖邦作品中最深沉的郁闷。④冬天的肖邦故园虽然静寂,但你却并不孤独,因为有肖邦的音乐,你会感觉和肖邦在一起。
8.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以及肖邦的音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文中找到明示或暗示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进行提炼概括。从文章第20段“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朴素小屋”可以看出对肖邦之家是怀着惊讶和柔情的。从作者对肖邦之家四季景物的观赏中读出肖邦音乐的韵味可知他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联系全文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和肖邦音乐的评价可知,他对肖邦是敬仰、崇敬的。
答案:作者对肖邦是仰慕、崇敬;对肖邦之家带着惊讶和柔情;对肖邦的音乐是热爱和理解。
9.为什么说故园的“一切都成为往事了”“只有音乐长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一切”指什么,音乐为什么能长存。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可知,作者这样说是强调肖邦音乐和故园的关系,故园的风物陶冶了肖邦音乐,而肖邦音乐不因时光的流逝泯灭,永远回响在故乡的风物中。
答案:受过故园风物陶冶的肖邦音乐,以其高超的艺术价值,永远回响在人们耳旁,回响在故园风物当中,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10.为什么说“使用一架巴黎钢琴的波兰诗人”是对肖邦的“一个比较形象而又恰当的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准确把握“使用一架巴黎钢琴”和“波兰诗人”的含义,还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和文段的中心。根据文章的表述,“使用一架巴黎钢琴”形象地说明肖邦音乐和巴黎的关系:由于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父亲又是住在波兰的法国人,使他的作品外表上显现巴黎气质。而“波兰诗人”则是表明了肖邦音乐特点和内在精髓:他的作品充满诗人般的敏感和激情,更多地凸现出斯拉夫人的民族特质,表现着他对祖国波兰的热爱。
答案:肖邦的身上具有着诗人般的敏感和激情,他宣泄这种情感的方式不是诉诸纸笔,而是通过他的创作和演奏表现出来的,每一首小曲都是一首诗;长期生活在巴黎以及一半的巴黎血统,使得他的作品带有了巴黎的高贵气质,但对波兰的炽热和执著的爱在他的情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1.请从文章中简要概括肖邦的情感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只要抓住第二段的关键语句“肖邦的情感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灼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和后面的阐发不难概括出:丰富多变、外表纤弱忧郁而内在却有着英雄主义的悲壮和激昂。
答案:从“肖邦的情感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灼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一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邦丰富而多变的情感,并不像他的普通的肖像画所表现的那样柔弱、纤细;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因为强烈的爱国情怀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的悲壮和激昂。
12.文题“另一个肖邦”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文章的重点,文章着重分析的是肖邦的“某种内在精神气质”,艺术创作上具有独创性,音乐内涵上具有民族性;情感上幅度广阔得惊人,表现着他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这和外表纤细柔弱是不相符的,是我们真正理解的肖邦。
答案:从肖邦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以及流露出的丰富情感,我们认识了“另一个肖邦”,这个肖邦的身上有着浓烈的波兰气质,对波兰有着令人震惊的热爱,这是与其纤细柔弱的外表所不相符合的“另一个肖邦”,也是我们在窥探到其内心世界后所认识的真正的肖邦。
13.两篇文章同为写肖邦,却有着不同的风格,请与《肖邦故园》作比较,思考写法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这也是一篇介绍和评价肖邦及其音乐创作的散文,文中也提到了肖邦故园跟肖邦创作的密切关系,也表现了肖邦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异:①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表现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创作的关系,而在于探究肖邦真正的特质。他是一个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的民族音乐家和爱国音乐家;他的音乐外表是纤弱的,但是富有民族的精神,他的情感幅度广阔;他的创作表现着他对祖国的思念。②在表现手法上,课文有时通过景色的描绘再现肖邦的音乐,从而说明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的密切关系,而本文则是对肖邦的音乐作直接的评价。
四、语言表达
14.仿照下面的句子,以“严谨”为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运用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
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侦察兵,是孕育发明之花的阳光雨露,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严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注意仿写句子的要求,比如句式。内容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句式为判断句,修辞手法为排比。
答案:(严谨是)进入科学宫殿的钥匙,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是点燃智慧灯塔的火把,是通往理想的“特快号”列车。
15.新闻的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往往是对新闻的总结、评论或展望等。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段结语,字数不超过60字。
上海《卢湾区迎世博双语指南》中,用汉语注明英语的发音。近日,各大论坛贴出《卢湾区迎世博双语指南》照片,《指南》中“早上好”被注音为“古的猫宁”,“对不起”被注为“俺么搔瑞”,引来网民热议。昨天,发卡单位负责人称,此举是普及英语的权宜之计,该卡已发放五万张。
结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可以针对卢湾区用汉语来注明英语发音的这种做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一定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①用汉语来注明英语发音,对于毫无英语基础的市民来说,易学易记,便于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形式,值得提倡。
②用汉语来注明英语发音,必然导致英语的读音不准确,这种不伦不类的做法,不仅难收预期之效,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任选一种说法,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