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8《老王》(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8《老王》(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3 16: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蹬车(dēnɡ) 惶恐(huānɡ) 田螺(luó)
B.夜盲(mánɡ) 镶嵌(xiānɡ) 僵直(jiānɡ)
C.取缔(dí) 边缘(yuán) 闲聊(liáo)
D.攥着(cuàn) 翳障(yì) 骷髅(lóu)
【解析】选B。A项,“惶”应读huánɡ;C项,“缔”应读dì;D项,“攥”应读z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 肿胀 僵硬 自渐形秽
B.凑合 谛听 欣然 绿草成茵
C.浪费 安详 踏方 金榜提名
D.脾胃 伛偻 涨潮 按步就班
【解析】选B。A项,渐—惭;C项,踏—塌;提—题;D项,步—部。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们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学校、企业单位内部安全工作的规定》,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街道、城乡接合部等________地区安全防范最薄弱的学校、幼儿园。
②为保护世博会版权,近日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等世博会论坛城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 698人次,检查音像经营场所3 049个,________非法摊点146个。
③读《南方周末》4月1日登出的《会说谎的作文》,作为教师深感苦涩,心存________,不得不深思:谎言为何会现身在学生作文里,学校教育是否存在怂恿说谎的因子?
A.荒僻 取消 惭愧 B.荒僻 取缔 愧怍
C.偏僻 取缔 愧怍 D.偏僻 取消 惭愧
【解析】选C。“荒僻”指荒凉偏僻;“偏僻”指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的人烟稀少的地方。据语境,句①应为“偏僻”。“取缔”指明令取消或禁止;“取消”是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句②对非法摊点用“取缔”较好。“惭愧”是指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多用于口语。“愧怍”是指惭愧,常用于书面语。据语境,句③应用“愧怍”。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
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
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
律,以致脱离了此类节目应有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
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
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
不同,各有千秋。
D.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
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解析】选B。A.“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这里属望文生义。B.“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C.“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感彩用错。D.“三令五申”是指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语气过重,适用对象有误。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完成5~8题。
5.“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动而又夸张地写出老王因生病身体消瘦僵直,行动不便的样子,也写出了“我”对老王身体的担心。
6.如何理解“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一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人情冷漠、物质匮乏的年代,老王不顾重病给“我”送来的鸡蛋,数量的确非常多,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②作者这样说不仅体现了老王忠厚善良的品质,也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感激之情。
7.老王给“我”送香油送鸡蛋,并且说“我不是要钱”,那么他想要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达感激之情。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得到“我”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满喜悦和感激的。所以,虽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临终他也要将这份感激之情表达出来。②希望平等和尊重。老王想要的不是“钱”,不是可怜和同情,而是希望“我”能把他当做一个朋友,去信任、尊重。可惜那一刻的“我”并没有明白老王的这一愿望。
8.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语“幸运的人”“不幸者”
“愧怍”分析理解。根据语境,“幸运的人”应是指作者,“不幸者”是指老王。“愧怍”的原因应联系“我”和老王的交往探讨,相对于贫病交加的老王而言,作者是知识分子,从这个世界获得的比老王要多,却受到了老王无私的发自内心的关怀和感谢,而作者却曲解了他的心意,只是同情怜悯他,感到对老王关心太少,甚至连他去世都不知道,因而感到惭愧。
答案:“幸运的人”指作者,“不幸的人”指老王。“我”对老王感到愧怍,原因有三:①“我”是坐车的,而老王是拉车的,“我”从这个世界获得的要比老王多。②老王给“我”送油送鸡蛋,是希望“我”能把他当成平等的朋友相待,但是“我”曲解了他的心意,只是同情怜悯他,执意付钱给他。③“我”对老王关心太少,甚至连他去世都不知道。
“我”对老王的“愧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体现出“我”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和悲悯。
9.文章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点出所起的作用,二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①段从内容上说主要引述人们给黄福荣的称号,并指出黄福荣舍己救人的事迹更让港人感动和自豪。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对其高度评价,并表达崇敬之情。从结构上说,既是点题,又引导人们思考:黄福荣为何赢得人们如此高的评价?从而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
答案:(1)第①段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一是高度评价黄福荣的事迹,二是表达对黄福荣的崇敬之情。
(2)第①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一是点题(或扣题),二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领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0.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下黄福荣做过哪些义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在文中找到黄福荣的相关事迹,再加以提炼概括。1991年为华东水灾募捐,2002年为挽救白血病患者曾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2008年为汶川救灾辛勤工作,2010年为玉树救灾献身。
答案:1991年放下工作为华东水灾四处向司机筹款;2002年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或“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为中华骨髓库募捐宣传”);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救灾和灾后重建而辛勤工作;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
11.你认为黄福荣“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一是概括相关段落或句子内容,二是重组句子分条作答。文章第③段写道“黄福荣参加义工活动,源自自己对人的热诚关爱”;文章第④、⑤段写道“正是隋继国的举动感动了他,‘过去我常讲做善事,但是都只是口头上的,这次我要把它变成行动’”,“黄福荣接过隋继国的旗帜”;文章第⑦段又写道“父亲往日的教导和其在朋辈及邻里之间尽心助人的榜样,自小在五姐弟心中植下了根”。由这些内容不难得到答案。
答案:黄福荣可贵品质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家庭的影响——父亲往日的教导及尽心助人的榜样;②榜样的影响——隋继国事迹的感召;③他自己心底对人的热诚关爱。
12.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阿福的评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给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一是对文本相关内容分层次归纳,二是结合文章写法方面的知识进行阐发,然后分条作答。引用他人对阿福的评价,在写作技法上属于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利于突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影响和精神。这也给我们很多写作启示,要重视侧面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注重生活积累等。
答案:文章共有三处引用阿福的好友和被他帮助的人对他的评价,通过别人对阿福进行评价,属于侧面描写,这种方法更能表现阿福奉献精神的可贵。
启发如下:(1)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效果会更好;(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更能体现真实性原则;(3)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积累,尤其是人物语言方面的积累。
四、语言表达
13.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三个句子,以组成一组排比的句子。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大地带来一份温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注意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选择合适的喻体;二要注意采用“如果你是……,就给……”的句式,三要表现出一种奉献精神。
答案: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给春天增添一份嫩绿
如果你是一眼泉水,就给人们带来一丝甘甜
如果你是一米阳光,就给世界增添一点光亮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给夏日撒下一片绿荫(任选其三)
14.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又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冲击和腐蚀。
“草根文化”的特性: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关键词,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段的意思,其次要分清层次,第三要抓准关键词语。本段文字主要是讲草根文化及特点的,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是对草根文化的界定,关键词语是“社会文化潮流”“副文化、亚文化”;第二句是讲草根文化的特质,关键词语是“平民文化的特质”“社会文化”“动态的、可变的”;第三句是讲与其他文化的区别,第四句是讲草根文化的好坏两方面的影响。据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社会性 ②平民性 ③动态性(或可变性)
④两面性(答“非主流性”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