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17《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17《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3 16: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福祉
B.夫在殷忧 殷:深
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
D.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选拔
【解析】选C。冲:谦虚。




2.下列对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解析】选D。①转折连词,却;②顺承连词,就;③连词,用来;④介词,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居域中之大
A.则思江海下百川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D.择善而从之
【解析】选D。D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A项是名词作
动词,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何必劳神苦思
D.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解析】选D。A项,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
部分”,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行
路:古义为“路人”,今义为“走路”;C项,何必:古义
为“为什么一定”,今义为“为什么要……”,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5.名句默写。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恩所加,_______________;罚所及,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②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6~9题。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神圣的器物
B.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壅蔽:被堵塞、蒙蔽
D.役聪明之耳目 役:役使,劳损
【解析】选A。神器:指帝位。






7.下列各句中的“之”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A.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B.行李之往来
C.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蚓无爪牙之利
【解析】选B。B项和例句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A项,代词,天下;C项,助词,的;D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8.下面的句子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B.古代的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主要与他们品德的衰微有关,这是一种普遍规律。魏徵以此说明太宗要守成力量已经不足了。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取得社稷的稳定长久。
D.文章前两段分别从设喻和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解析】选B。魏徵的用意是提醒太宗,“守成”要注重积“德义”,而不是说太宗力已不足。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卫天下才能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2)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A。A项,副词,经常/副词,每次;B项,用尽;C项,介词,把……当做;D项,副词,确实。
11.下列各句全部属于唐太宗重用魏徵原因的一组是( )
①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②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③魏徵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④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
⑤(太宗)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⑥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解析】选D。②⑤分别写太宗信任魏徵的言行,而非重用的原因,据此可排除含②或⑤的选项。
12.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魏徵竭尽全力为太宗效劳,他前后共进谏二百多件事,每件事都有称赞太宗的意思,所以深得太宗器重。
B.魏徵为能遇上像太宗这样的国君而高兴,他说是太宗引导他劝谏,他才敢直谏,不然,他也不敢去冒犯皇帝。
C.太宗认为魏徵挑拨他与隐太子的关系,其罪甚于射中齐桓公带钩的管仲,因而他对魏徵的信任也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
D.太宗认为魏徵正直无私,因此选他来辅导帮助隐太子建成,并且允许身患疹病的魏徵躺着教育太子。
【解析】选B。A项“称赞太宗”一说有误,原文中“皆称朕意”中“称”的意思是“适合,合乎”。C项所表述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且不符合原文意思。D项辅导的不是隐太子,该项将“太子”与“隐太子”混淆了。
13.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徵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允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
(2)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天下兴亡和朝代更替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四、语言表达
14.请参照下文第二节,在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格式仿照诗的第二节,但内容要求化用唐诗宋词,难度较大。解答时,需明确该诗的愁思主题,然后联想与该主题相关的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再根据句式特点,把唐诗宋词的名句化为现代诗句,把愁思主题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听边塞角声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
15.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观察画面,应注意两个牌子上的不同内容。根据漫画下面的说明,应想到棒子粥和黄金粥是同一种粥,但它们价格不同,是因为名称不同而致。名称改了,价格也上涨了,其目的无非是想牟取暴利罢了。照此意,即可得出漫画的寓意。
答案:画面内容:一位厨师笑脸盈盈地举着一块写着“黄金粥,每碗5元”的新牌子,替换原来挂在墙上的“棒子粥,每碗5毛”的牌子。
寓意:讽刺了商家在食品的名字上做“文字游戏”来蒙骗顾客,从中牟利。(或:讽刺批判商家在食品广告上故弄玄虚以招徕顾客,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