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18《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18《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3 16: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6张PPT)
一、基础积累
1.对下面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遗赵王书 遗:送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平均
C.臣请就汤镬 就:接受
D.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
【解析】选B。均:衡量。




2.对下面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介词,趁机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以: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
C.乃辞谢固请 乃:副词,于是,就
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解析】选B。以:连词,表目的,来。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详为予赵城
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解析】选D。A项,“缪”同“穆”;B项,“孰”同“熟”;C项,“详”同“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璧有瑕,请指示王








【解析】选A。“以为”古今意义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B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宣言:古义为“公开扬言”,今义为“(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D项,指示:古义为“指给人看”,今义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5.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刃相如 B.秦王恐其破璧
C.而束君归赵矣 D.且庸人尚羞之
【解析】选C。C项无词类活用现象。A项,刃:名词作动词,杀;B项,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D项,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感到羞耻。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10~12段,完成6~10题。
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
B.赵王鼓瑟 鼓:击鼓
C.顾召赵御史 顾:回头
D.相如引车避匿 引:掉转
【解析】选B。鼓:演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C。以:连词,表目的,“来”。A.代词,他们/助词,的。B.为:动词,演奏/介词,替,给。D.今:名词,现在/连词,如果。
8.下列能够分别直接表现蔺相如“勇敢”与“高义”的一组是( )
【解析】选C。A、B两项的第二句不能直接表现蔺相如的“高义”。D项的第一句不能直接表现蔺相如的“勇敢”。
9.对选文内容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秦王“秦王怒,不许”“不怿,为一击缻”的描写,表现了他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
B.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中的“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而“跪”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二人地位的悬殊。
C.“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蔺相如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
D.在“将相和”中,舍人的一番话从侧面烘托了蔺相如能忍能让的性格,突出了他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解析】选B。“对秦王的恭敬”评述不准确。这里的“跪”貌似恭敬,实则表现了蔺相如的不卑不亢。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秦王直到酒宴完毕,始终不能压倒赵国。赵国也部署了很多军队来防御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2)(渑池之会)结束以后,赵王一行回到赵国,因为相如功劳大,赵王封他为上卿,位次在廉颇之上。
(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击数牛飨士 飨:用酒食慰劳
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C.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田:在野外
D.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北:失败
【解析】选C。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C。乃:副词,才。A.动词,认为/连词,因为。B.假设连词,即使/转折连词,虽然。D.代词,这/代词,自己。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李牧大败匈奴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③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解析】选B。①③⑤不是直接原因,②④⑥是直接原因。
14.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赵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
B.李牧为赵国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来看,李牧守边是有成绩的。
C.赵国对匈奴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匈奴轻敌,二是赵军斗志昂扬,三是李牧指挥得当。
D.赵国守边士卒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忍无可忍,一致向李牧请战,李牧迫不得已,才只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
【解析】选C。A项错在“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文中无此意。B项说“害怕匈奴”不妥。D项说李牧“迫不得已”不妥。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
(2)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
四、语言表达
16.新疆的最新旅游口号是:中国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请简析这条口号的妙处。(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旅游口号的评价能力。要分析其妙处就要分析这一口号所运用的手法,“掀起你的盖头来”引用了克里木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隐喻中国新疆就像新娘一样,多情而又含蓄;“掀起”一词又饱含对神秘而美丽的新疆的向往之情。
答案:引用《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歌名,新疆形象随名而出;“新娘”之喻,虽含而不露,却能让人心领神会;“掀起”二字充满激情与豪情,使人对神秘而美丽的新疆充满向往。口号似信手拈来,却是匠心独运,其感召力更不必说了。
17.某学校在2010年5月12日的地震演习中,为领导设专用通道视察,而学生通道却很拥挤,逃生的学生挤得差点发生踩踏事件。对此你有何看法?(100字左右)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谈自己看法的时候要指出这种做法的错误,指出导致这种错误做法的根源,指出这种错误做法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可以从学校应付领导检查和对学生习惯养成等角度展开思路。
答案(参考):严肃的地震演习变成了应付检查的演戏,这是对学生生命的漠视,地震逃生演习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是对最短时间、最短距离逃离生命危险区的智慧检验。先有逃生演习熟练,后才有紧急逃生的成功可能。地震演练容不得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对地震灾难而言,每个通道都是生命的通道,分分秒秒都生死攸关。尽管“参观专用通道”只是供老师、领导演练时用的,并未规定地震时不准学生用,但此时开设“专用通道”就是对学生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