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杜甫
叁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贰
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壹
学诗对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诗奠定的感情基调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导入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许多诗人在诗中反映了这场残酷的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杜甫就是一位这样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正因如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公元七百一十二年,这首诗是他五十五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病苦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下这首诗作。
最“折腾
”的诗人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诗歌鉴赏之“四看”
一、看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三、看诗句:写了什么?
(意象)
表达了什么?
(情感)
怎么写?
(技巧)
四、看注释:
①难理解的词语;
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近体诗,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常识梳理
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氏
春秋
诵读全诗
整体感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
注释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盘旋飞舞。
景物有:风
天
猿
渚
沙
鸟。
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给人以悲凉的感觉。
急风
天高
哀猿
飞鸟
渚清
沙白
使人感到寒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主要是心灵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十分悲凉凄异
“猿鸣三声泪沾裳”
深秋找不到食物的鸟,与鸟群失散
均为冷色调的
“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象,人生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诗人心情的折射与投影。
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快乐的鸟?(结合杜甫处境)
失散
孤独痛苦
思考一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释
落木:落叶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诗句勾画了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无边无际的枯叶纷纷扬扬的落下,无穷无尽的长江浩浩荡荡地奔流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像树木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以长江的水永不停息衬托生命的短暂,表明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是悲凉和凄清的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也许会加重乡愁,想结束连年漂泊的日子
联系杜甫的遭遇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思考二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像树木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以长江的水永不停息衬托生命的短暂,表明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是悲凉和凄清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活时间越显得悠久,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对比
衬托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注释
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这里指晚年。
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作客相同?
诗中作客是指客居他乡之意。杜甫在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杜甫此时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作者从48岁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一直漂泊在外。
联系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什么叫登台?杜甫登台在什么年纪?
悲凉的秋天,杜甫独自一人拖着年老多病的身子在离家万里的他乡登台。
登台是九九重阳的一种习俗,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一般是全家人一起去地点通常在自己的家乡。
思考三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艰难苦恨繁霜鬓:意思是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苦恨:极恨。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尾联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从那年的诗句可以看出
思考四
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争,由于艰难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忧愤心急如焚,导致白发丛生,两鬓如霜
苦恨和新停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五
国难当头,杜甫年事已高,病痛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他的心情一定是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多病,而“新停”又是刚刚放下。“新”与”苦”都是副词,两相对应,这两句
词相应,句相同,“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分别是非常痛恨两鬓染霜,刚刚放下浊酒杯之意。
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才能不愁。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忧伤怎么了却,疏解?只能郁结于诗中,郁结在心头。
思考六
欣赏格律
此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起来富有节奏感。首字,末字常用作仄声,此诗却用平声韵。颔联劲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既遵循格律的要求,又充分照顾到情感表达。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水中小洲凄清。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盘旋。无边无际的枯叶,纷纷扬扬的落下,无穷无尽的长江浩浩荡荡的奔流。漂泊万里异,客居乡。更添悲秋愁绪,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历尽艰难愁苦,极其遗憾,百发日增;潦倒困顿,病体日衰,刚刚停了消愁的酒杯。
诗歌大意
八悲
二可悲:常作客。
一可悲:他乡作客。
三可悲:万里做客。
四可悲:又是萧瑟的秋天。
五可悲:年已岁暮,一事无成。
八可悲:身患疾病。
六可悲:亲朋离散。
七可悲:孤零零地登高。
艰难苦恨
潦倒新停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风天猿
渚沙鸟
孤独哀伤
韶光易逝
漂泊孤苦
忧国忧民
写景
抒情
长江
秋景图
悲秋苦恨之情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除了内容丰富深沉之外,在艺术上也有极高的成就。
一是对仗工整,音调铿锵。
二是写景抒情手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
课堂
小结
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作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顺畅。
整理学习过的杜甫的诗歌并背诵。
作业布置
感谢您的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