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2《我不是个好儿子 》(山东人民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2《我不是个好儿子 》(山东人民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3 16: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攒钱(zǎn) 发愣(lènɡ) 静谧(mì)
B.门闩(shuān) 笨拙(zhuó) 嗜好(shì)
C.琐碎(suǒ) 揣测(chuǎi) 花蕊(ruǐ)
D.唠叨(láo) 惦记(diàn) 执拗(niù)
【解析】选B。“拙”应读zhuō。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当家做主 事无巨细 寒来暑往 精神抖擞
B.一往情深 勤劳质朴 牵肠挂肚 糊里糊涂
C.纸灰飞扬 拼命攒钱 操持家务 心理平衡
D.脑羞成怒 缝制冬衣 吃穿琐事 无上光荣
【解析】选D。“脑”应为“恼”。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一篇文章里,贾平凹回忆说:当初“背着一卷印花粗布纺的薄被子从山地来到西安,一站在金碧辉煌的钟楼面前,我险些要被吓昏了”。
B.近日,2010青岛第三届大学生绿色营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正式开营。
C.中央领导强调,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社区警务建设,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D.没有汶川抗震救灾的胜利,就没有北京奥运会放心、顺利地筹办,或者说不可能办得那么成功、那么漂亮。
【解析】选B。A项,“说”后冒号改为逗号;C项,后三个逗号改为顿号;D项,“那么成功”后顿号改为逗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
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B.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C.上海世博会第二天平稳运营,各馆观众络绎不绝。
D.影视作品本来提供的是娱乐,正因为大家知道戏里的生死打杀都是假的,所以才能心安理得地直视鲜血。
【解析】选B。“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而不能用于“烦恼”,用错了对象。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5~8题。
5.这两段文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段文字刻画了一个不顾惜自己、心疼儿子、理解儿子、给儿子以精神上安慰的慈母形象。
6.作者插入叙述自己少年时期经历的文字,目的是什么?结合文章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衬托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自责、内疚。少年时再苦再艰难的岁月都不以为苦,长大了却不能使母亲在晚年幸福、快乐,写出作者内心的愧疚。
7.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何作用。
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文字通过一些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也写出了母亲的关爱对儿子的心灵触动。母亲接了儿子的钱,“紧紧地握在手里”,理解了儿子的辛苦,是出于对儿子的关爱,“摸摸我的脸”,显得既亲切自然,又温情脉脉。“我”看着母亲越走越远,“我”自然心潮起伏,“回到病房”一番思忖,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关爱,母亲的辛苦,母亲的伟大。“眼泪默默地流下来”,说明作者深为母亲感动,这些都深化、升华了主题。
8.这两段文字有何艺术特色?分别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注意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刻画母亲这一形象,生动感人。(2)衬托手法的使用,更有力地凸显母亲形象。(3)叠词的使用,使文章抒发的感情自然真挚。(4)语言朴实,口语化的文字使人读起来备感亲切。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记叙了女孩与母亲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的事。
10.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11.文中第⑦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12.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表现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四、语言表达
13.试仿写一组句子,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温馨的。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和运用修辞的能力。仿写时应注意例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句子的结构形式应为“母亲的……,是……”,内容上要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
答案(示例):母亲的汗水和眼泪 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 母亲的怀抱 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家
14.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香蕉人”下一个定义。
“香蕉人”,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他们虽然也是黑发黄皮,但不识中文,说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他们自小就受美国文化、美国教育的熏陶,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是完全美国化的,同移民来美国的上辈不同。现在,这个概念的范围已不再限于美国,而扩及整个海外,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其中,“黄皮其外、白瓤其内”“黄皮白心”“夹缝中的人”“中文盲”“边缘化”,是描述“香蕉人”时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香蕉人:在文化上已西化,只是在生理特征上还保留着东方人特点的人。通常指海外华人、移民的子女。(注意抓要点,语言形式上要符合下定义的格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