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靡不毕见
B.皭然泥而不滓
C.亡走赵,赵不内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解析】选D。A项,“见”通“现”;B项,“泥”通“涅”;C项,“内”通“纳”。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自:从
B.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极:疲惫
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存:爱护
D.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解析】选D。害:妒忌。
﹒
﹒
﹒
﹒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解析】选C。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介词“于”;B项,虽然/即使;D项,表承接/表转折
4.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解析】选A。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式。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
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D.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解析】选D。古今义均可指现实黑暗。A.古义:指人的容貌,脸上的气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B.古义:人的形体和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C.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
﹒
﹒
﹒
﹒
﹒
﹒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明道德之广崇 广崇:广大崇高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污泥:污泥浊水。比喻腐朽龌龊的黑暗势力
C.治乱之条贯 条贯:条理
D.推此志也 推:推究、推断
【解析】选C。C项,条贯:条理系统。
﹒
﹒
﹒
﹒
﹒
﹒
﹒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与“犹离忧也”的“离”不属于同一种语言现象的是( )
A.人穷则反本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解析】选B。A、C、D三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通假字。而B项不是通假字。
﹒
﹒
﹒
﹒
8.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屈原《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
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浊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了屈原的品行与志向。
【解析】选B。A项,“及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说法不对,此处是说其品格可“与日月争光”;C项,“污浊社会的抨击”这一说法文中未体现;D项,这段文字没有介绍《离骚》的艺术特点。
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1)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2)他阐明道德修养的广大崇高,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3)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作品中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正直,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解析】选C。C项,“薄”意为“逼近”“迫近”。
﹒
﹒
﹒
﹒
1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解析】选D。①是朱昭回答思齐“公何恃而不降”的话,表现了朱昭的雄辩;②表现了朱昭的雄辩和机智;⑥写的是朱昭兵败突围的情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们;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解析】选D。“敌人害死守兵”不当,应为“买通守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做到准确流畅。(1)句中“凡”释为“总共”,“以”释为“凭借”,“合法”释为“中规中矩”。(2)句中“勒”释为“率领”,“行”理解为“通行”,在“接战”前补充上“与敌”。
答案:(1) (震威城)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
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四、语言表达
14.在画线的部分写上两组句子,构成一段排比句。要求: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
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万紫千红才是春天的容颜;即使青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青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是一棵伟岸的树 但我明白 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森林 葱郁茂密才是森林的本色
是一泓清澈的泉 但我明白 一泓清泉永远不是大海
波涛汹涌才是大海的壮观
15.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发生使我们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请你写一段话,来表达这种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
绵延永续。
(2)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
反思的源泉。
(3)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
是人类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