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落(liào) 攒射(cuán) 积攒(zǎn)
喋血(dié) 桀骜不驯(ào)
B.赁屋(lìnɡ) 噩耗(hào) 立仆(pū)
仆人(pū) 转弯抹角(mò)
C.踌躇(chú) 山阿(ē) 干练(ɡàn)
相干(ɡān) 妄自菲薄(fēi)
D.抹杀(mǒ) 不惮(dàn) 尸骸(hái)
浸渍(zì) 长歌当哭(dànɡ)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析】选D。A.“寥”应读liáo;B.“赁”应读lìn,“仆人”的“仆”应读pú;C.“菲”应读fě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惨淡 诧异 间牒 欣然前往
B.和蔼 编辑 惩创 殚精竭虑
C.暮霭 微漠 流言 暗然神伤
D.流逝 屠戮 凶残 绝秘文件
【解析】选B。A项,牒—谍;C项,暗—黯;D项,秘—密。
3.下面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C.“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
D.2010年2月27日凌晨,一场8.8级的特大地震以挟山超海之势袭击了智利马乌莱地区。
﹒
﹒
﹒
﹒
﹒
﹒
﹒
﹒
﹒
﹒
﹒
﹒
﹒
﹒
﹒
﹒
【解析】选C。“殒身不恤”指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顾虑,多形容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A项,“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此处使用“长歌当哭”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彩不当。D项,“挟山超海”指挟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难以做到的事。与句意不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家都知道,你可以轻易地在钢琴上敲出几个音符,但小提琴是弓和弦结合的乐器,玄机深奥,非初学者可信手拾得之技。
B.7月28日,德州贵都大酒店花团锦簇,笑声不断,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八一”军民联谊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C.中国的“吃”举世闻名,这不只表现在烹制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也表现在中国食物丰富、种类繁多上。
D.现在的书越来越多样了,各种畅销书、排行榜层出不穷。但是,如果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冰棍。
【解析】选B。A项偷换了主语,“非初学者可信手拾得之技”的主语应是“拉小提琴”;C项不合逻辑,“不只”“也”领起的两句位置应互换;D项成分残缺,“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光吃冰棍”,或者是“光喝甜水”。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章的六、七节,完成5~8题。
5.第六节中的“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作者把“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比喻为“煤的形成”,说明“请愿”的方式收效不大,作者不赞同徒手请愿的方式。运用比喻,能更形象地揭示“请愿”的意义,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
6.文中引用陶潜诗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鲁迅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指出了爱国青年牺牲产生的影响,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7.第七节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的凶残及其走狗文人的卑劣的愤怒和抨击,对中国女性从容不迫、勇于牺牲的赞扬。
8.从这两部分来看,作者是如何看待学生的请愿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学生徒手请愿的教训是深刻的,斗争者应改变斗争的方式。②请愿能让“苟活者”看到希望,能鼓励人们更加奋勇前进。
9.文章开头描写礼堂时连用了六个“满”字,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用六个“满”字,写出了礼堂的冷森、凄伤、惨淡,也写出了人们对和珍的同情以及压抑不住的激昂之情,起到了烘托现场气氛的作用,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10.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此,题干中给了明确的提示。在《痛哭和珍》这篇散文中,作者对刘和珍的评价散见在多处,这就需要答题时加以筛选和整合。文中写道:“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只要筛选出这些信息,就不难整合出: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反抗黑暗的勇士,是革命的首领,是一个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的人。
答案:在作者眼中,刘和珍是反抗黑暗的勇士、革命的首领,她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11.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既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更侧重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作者在痛哭和珍时,有两次描写到自己,一次是“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另一次是“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首先要找到这两处描写,然后归纳出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了自己的“胆怯”;再联系文中作者对刘和珍的评价,分析出作者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12.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
也考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的能力。鲁
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以先生悼念死难烈士、痛恨
反动派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贯串全文的,特别是鲁迅先生“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警句表达出悲愤的感情,其中更主要的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愤怒到极点就是沉默,“出离愤怒”就成为沉默,警示人们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如果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而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在作者看来,“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沉默”与“最深的悲哀”是同义语,“此
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是说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永久的最深的悲哀。总之,鲁迅先生的话表达出悲愤的感情,其中愤怒大于悲哀,而作者的话主要表达的就是悲哀。
答案: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四、语言表达
13.品牌对于任何企业、地区、国家而
言,都是脸面。品牌中国产业联盟
(BCIU)选择“中国脸(China Face)”
作为自己的标志。请你就右面的“中国
脸”的标志设计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
字,诠释它的寓意。要求语言鲜明生动,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注】“中国脸”的上半部分是“品”的变形,系经典饱和的红色;下半部分系黑色。整体则是一个抽象的京剧脸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国脸”的上半部分是“品”的变形。整体是一个
抽象的京剧脸谱。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脸谱造型诠释了中国
品牌特色,它似从地平线上蓬勃升起的太阳,以热情奔放的
姿态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力量和优秀;它似一个从容矫健的舞
者,以自信洒脱的舞姿展现了中国品牌的活力和魅力;它似
一个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巨人,以舒展开放的胸怀传递着中
国品牌的包容和自信,表达了中国愿意与世界融合交流、和
谐进取的美好心愿。
14.仿照下面例句,另造一个句子,要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
李白有两句惊世之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压抑情绪的释放,也是他自信达观的写照。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