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拟行路难
南朝
(宋)
鲍
照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郯tán城,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李白)。461年,鲍照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
知人论世
鲍照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制度盛行的时期。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
春日忆李白
杜甫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轶事摘录·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唐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轶事摘录·
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见面送别。有人讥笑他。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少妇长得漂亮。在店铺卖酒。阮籍常常到少妇那喝酒。醉了就躺在少妇身边。阮籍不觉得有什么要避嫌的。少妇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什么。有户军人的女儿有才华也漂亮,没出嫁就去世了。阮籍不认识她父亲、兄长,却径直前去吊唁。哭够了才回家。他外表坦荡,品性真诚,所作所为都是这个样子。有时自己驾车,想去哪就去哪,不走正路,车没法走了,便恸哭返回。
背景简介·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不平则鸣)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浊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
照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这二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借普通的自然现象引出后面对命运的感慨。水会依据地势的高低流向不同的地方,就像是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这里的“命”指的是什么?·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命”指一个人出生的门第决定了他一生的际遇。出生于世家大族,便可做高官、享厚禄。出生于贫苦人家,一辈子宦海沉浮,也难成大器。这很不公平,可是诗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也只能无奈叹息。
这两句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塑造了一个借酒消愁、高歌遣怀的失意士人的形象。诗人原想通过纵酒放歌来排遣内心的忧愁,没有得到宽慰,反而更激起了诗人心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心非木石岂无感?
作者以反问的句式大声疾呼:“人心不是木石,怎么会没有感慨?”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不平的遭遇,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都无法消解内心的愁闷,愤慨之情达到高潮,随时都有可能喷薄而出。
该句运用哪种句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黑暗的士族门阀制度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不敢言的地步。他忍气吞声,默默把愤怒和痛苦咽到肚子里。这不只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时代的悲哀。
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情感,作者的选择是什么?·
克制、压抑自己的情感
岂无感(愤慨)
不敢言(无奈)
情绪急转直下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