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二)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跻身(jī) 敷衍(fū)
媲美(pì) 饿殍遍野(piǎo)
B.娉婷(pīnɡ) 寒碜(chen)
谙熟(ān) 提纲挈领(xié)
C.震慑(shè) 服膺(yīnɡ)
鞭挞(tà) 踽踽独行(yǔ)
D.炫耀(xuàn) 逮捕(děi)
缜密(zhěn) 栉风沐雨(zhì)
﹒
﹒
﹒
﹒
﹒
﹒
﹒
﹒
﹒
﹒
﹒
﹒
﹒
﹒
﹒
﹒
【解析】选A。B项“挈”应读 qiè; C项“踽”应读jǔ;D项“逮”应读 d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荫庇 频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磋商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珠联璧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解析】选A。B项“律”应为“率”;C项“繁”应为“烦”;D项“协”应为“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和驻外使馆下半旗________,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
②4月23日,世界各大报纸都在________位置刊登了中国人民海军举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同时接受检阅的消息。
③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_________着大陆对台政策的第三次战略性调整。
A.致哀 显耀 昭示 B.致哀 显要 揭示
C.志哀 显耀 揭示 D.志哀 显要 昭示
【解析】选D。“志哀”意为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致哀”意为向死者表示哀悼。“显耀”意为炫示,夸耀;“显要”意为显著重要。“昭示”意为明白地表示;“揭示”意为使人看清原本不易看清的事物本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记者的采访,来自玉树灾区的她娓娓而谈,讲述了她看到的一幕幕人间惨剧,有时哽咽不成声。
B.“爱心照亮回家路”募捐活动一开始就募集到爱心人士的捐款近3万元,与过去的细大不捐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C.有人认为圆明园兽首“拍而不买”的行为是非理性爱国行为,会授人以柄,会在目前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给自己制造麻烦。
D.位于东莞市可园南路的金源中心堪称东莞市的标志性建筑,35层的大楼器宇轩昂,被当地人称为金融中心。
﹒
﹒
﹒
﹒
﹒
﹒
﹒
﹒
﹒
﹒
﹒
﹒
﹒
﹒
﹒
﹒
【解析】选C。A项,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不符合“惨剧”、“哽咽”的语境。B项,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D项,器宇轩昂: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记述性、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B.作为2009年济南全运会保险合作伙伴,中国人保以更适合公众参加的形式,组织了弘扬全运会精神、服务全运,分享全运所带来的激情和欢乐。
C.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D.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解析】选A。B项“组织”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服务全运”后加“的活动”;C项句式杂糅;D项“解除”和“措施”搭配不当。
6.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解析】选A。张冠李戴,原文是:“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面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消费。
【解析】选D。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非生产消费还包括非生产部门对物质资料的消耗。
8.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C.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解析】选D。A.“所有”过于绝对,应是“基本需要”;B.“必然可以解决”不当,原文无此意;C.说法过于绝对。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解析】选A。加:施加。
﹒
﹒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D。A.副词,表转折,却/副词,才;B.代词,代指管仲/代词,那;C.介词,到/介词,跟;D.都是承接连词,连接两种行为。
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项是
(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选A。②是谈齐桓公治国;④表现管仲的忠诚;⑥写管仲才能之高,影响之大。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解析】选C。从文中看不出鲁国要任用管仲,施伯只是劝说鲁侯杀死管仲,以免管仲为齐所用,于鲁不利。鲍叔牙要迎回管仲是为了齐国的强盛,同时担心管仲在鲁国最终因不接受任用而被杀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而是把他活着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14.(2010·宿迁高二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晴天本无雨,夏夜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
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
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目中的“招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
吊。 (李密《陈情表》)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风移影动,
_____________。 (归有光《项脊轩志》)
(4)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1)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3)桂影斑驳 珊珊可爱
(4)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五、(12分)
16.(2010·山东卷)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5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
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菊花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的花卉,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人喜爱。
示例二: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文人喜爱。
17.从2008到2010到2011,从北京到上海到西安,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到“世园会”,我们一次次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为中国的成功而骄傲而自豪!“绿色引领时尚”,2011年绿色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伴随着我们的祝福和期待,给世界一个新的惊喜和一个更加美丽的西安!请你为世园会拟一个口号,要求:简洁明快,贴近生活,富有感召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园”聚西安,“艺”览天下;城市与自然
共生,西安与世界同行;相约古都西安,共享和谐自然;
世园,西安的绿色请柬;西安给世界一片新绿;让自然走
进西安,让西安拥抱自然;让世界亲近西安,让西安走向
世界 (注意:答案要包含“绿色主题”“西安地域色彩”等相关内容)
18.为了送别地震中夭折的孩子,有人创作了《妈妈,那些花朵就是我》这首歌,请用整齐的句式点评这首歌,不少于30个字。(4分)
妈妈
我走了
请记得想我
想我的时候
看看大地上的花
那些花朵就是我
妈妈
我走了
我会想你的
想你的时候化作云朵
你抬头看
那就是我
我们彼此想念
那一刻
天空下起蒙蒙细雨
雨滴滑过你的脸庞
就像我在亲吻你
我们并未分开
我不在的时候
世间一切都是我
那些孩子就是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视角独特,用身在天堂的孩子的口吻,道出对
母亲和原有世界的无限留恋;情感真挚,用富有诗歌灵性的
语言,营造出风雨过后彩虹重现的安详意境。(整齐的句
式,不必拘泥于严格的对偶或者排比;内容分析准确、妥
当)
19.“其实月亮并不单纯是头顶那皎洁的一轮,她卧在《诗经》里,走在《楚辞》中,奔在唐诗宋词的大道上,给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蕴。”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构上:过渡(或承上启下)。文章由浪漫的童年生活中的月亮过渡到文人墨客笔下的月亮。这句话作者用“卧”“走”“奔”三个动词把月亮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们在月亮这个意象上寄托了人的精神生活层面的各种情感。
20.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那时候的我,俨然是一名快乐的歌手,肆意地弹奏着自己,而那月光就是一本被打开的乐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的月亮离我很近,伸手可触;中秋的月亮离我很远,牵梦挂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作者童年无拘无束、快乐自在生活的生动写照。作者把“月光”比喻成“乐谱”,在月色如银的意境里,如单纯快乐的歌手,纵情歌唱。
(2)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一实一虚,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的深情怀念。现实生活中的月亮天天都能看到,所以说“伸手可触”,而浪漫、快乐的童年在现实中渐行渐远,只能在梦中和回忆中再现,只能牵梦挂怀。
21.“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月亮之上》又让我蓦地感动了”,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会被它“感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纯的月色让作者想起了浪漫的童年生活;给予了文人墨客感悟、沉思和诘问,让其烛照精神,观照灵魂;“生命之月”洗濯喜怒哀乐,评判道德标准,量化情感的拥有程度;让作者产生了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
22.你认为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构上,首尾照应,过渡自然;表达上,缘事抒情,因事写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上,格调清新,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古诗文。
启示:(1)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切入点。如本文对月光的发现。(2)要精于思考,学会从生活中发掘情感和思想,就像本文作者从月亮引发出对人生的感悟。(3)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启示可从以上三个写作特点上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19.为什么称薛暮桥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他一生经历了中国沧桑巨变的一百年,见证了三个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设计者和推动者。
20.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薛暮桥为“中国计划经济和公有经济”作出的贡献,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凸显薛暮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他是中国计划经济和公有经济的奠基人和参与者之一;②薛暮桥并没有因为自己有“骄人”履历而居功自傲,从中国传统经济学的播种者和计划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转变为僵化经济体制的批判者和改革开放的先驱,反衬其与时俱进、追求真理、思想解放的可贵品质。
21.这篇传记是从哪几个方面评述薛暮桥的?请结合传记内容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学术上孜孜以求,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位重要设计者和推动者;②思想上与时俱进,坚持真理,胸怀天下,坚定支持“市场取向”的经济发展思路;③生活上虽身居高位,却尽显平易、谦和的专家学者风范。(答出两点即可)
22.这篇传记中,作者多处引用薛暮桥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②引用他人的话(如朱镕基对薛暮桥的评述),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生动,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③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使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七、(60分)
2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奥巴马访华,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在上海走下飞机舷梯时独自一人撑伞,送给胡锦涛主席的私人礼物是一副产自奥巴马家乡夏威夷的围棋;与在中国生活了七年的弟弟见面,但只有5分钟;带着两位华裔部长;历时六十六个小时。
请你根据自己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与感悟,从“平等、平视、平常心”三个词中,选取一个词,或者两个词,或者三个词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奥巴马访华是大事,不仅仅关乎中美两个大国,对国际社会也很重要。作为时刻关注社会大事的高中学生而言,应该对此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作文材料引入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学生所谈可不局限于此。再则“平等、平视、平常心”中的一词、或二词、或三词的任选,跳出了平时作文的一贯模式,应该说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容易运用政治术语,所以要避免空洞,切入点要小,角度要新颖,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