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3、导体与绝缘体
粤教粤科版
四年级上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导线由金属芯和塑料外皮组成。金属芯外面包裹着一层或数层塑料。
活动一:什么物体可以导电
新知讲解
思考:
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能否发光?
我们可以借助简易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新知讲解
将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接入电路,灯泡能发光。
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不能发光。
导线中的金属容易导电,塑料不能导电。
新知讲解
任务:
将木块、金属、塑料等材料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了解材料的导电性能。
新知讲解
借助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将测试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次数
木块
金属
塑料
第一次
第二次
灯泡不亮
灯泡亮了
灯泡亮了
灯泡不亮
灯泡不亮
灯泡不亮
新知讲解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材料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有些材料极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新知讲解
因为塑料极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可以防止漏电,以防触电。
思考:为什么要在导线的外面套一层塑料?
新知讲解
常见的生活物品中,哪些可以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
知识链接
金属,例如铝、铁、铜、银等。
电解质的溶液,例如酸、碱、盐水溶液。
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物品,例如图钉、钢尺、铝条、铜线、水壶、回形针、钥匙、铅笔芯等都是导体。石墨、水、人体、大地、湿木等等也都是常见的导体。
常见的导体
知识链接
第一类是固体,如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琥珀等;
第二类是液体,如各种天然矿物油、硅油、三氯联苯等;
第三类是气体,如空气、二氧化碳、六氟化硫等。
生活中的玻璃棒、玻璃杯、塑料尺、橡皮、木块、尖刀柄、食用油等都是常见的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
知识链接
有些物品是由导体和绝缘体共同组成的。
例如:插座、钳子、铅笔等。
新知讲解
电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轻轻地按一下开关,就可以看电视、听音乐、烹饪食物……
但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活动二:安全用电
新知讲解
交流:
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安全用电?
新知讲解
使用正确的方法拔插电源插头。
清洁电器时要断开电源。
新知讲解
切忌电器失火时不要用水来灭。电器失火时一定要冷静,先断电源,否则可能灭火时触电,用砂或者被子将其盖住,让其与空气隔绝,无法燃烧。
安全用电知识
新知讲解
安全用电知识
外出时,最好关闭家里所有的电源,并将插头拔出,以防雷电烧坏电器。
不要用湿手接触任何带电电器,以防触电。
新知讲解
不用的电器,要定期除潮。
所有电线、电源接头,插座,轻电器不要放在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安全用电知识
家用电器损坏后要请专业人员或送修理店修理;严禁非专业人员在带电情况下打开家用电器外壳。
新知讲解
1、阅读历史故事“富兰克林与避雷针”。
2、了解富兰克林这个科学家研究、设计和发明避雷针的过程。
新知讲解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如果处理不当,雷电可能会对人畜造成伤害。
富兰克林是十八世纪美国的一位科学家。他猜想,在比较高的建筑物上放置一种带有尖端的装置,并用导线连接到地面,就有可能把雷电的电流引入地下。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
新知讲解
经过反复实验,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装置:取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连接铁棒底端,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
课堂练习
1、下列物体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
A、塑料尺
B、纸板
C、铅笔芯
2、下列物体都属于导体的是(
)。
A、橡皮和铁丝
B、塑料尺和干木棒
C、湿布和铜钥匙
3、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
A、保护绝缘体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D、用湿布清洁开关
C
C
D
课堂总结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材料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有些材料极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电。
板书设计
23、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导电:
导体
极不易导电:绝缘体
安全用电
作业布置
检查家中的用电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解决家里的安全隐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导体与绝缘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二、过程与方法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重点
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小组实验时,电路出现故障后正在用电路检测器,琪琪拿着一根导线说应该剥去导线两端的塑料外皮露出金属芯。波波问:“塑料不能导电吗?”2、根据自己的认知交流思考。3、这节课我们就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以及各种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4、板书课题:23、导体与绝缘体
走进情境交流思考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情境图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一:什么物体可以导电1、出示导线图。2、导线由金属芯和塑料外皮组成。金属芯外面包裹着一层或数层塑料。3、思考: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能否发光?4、我们可以借助简易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5、学生借助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6、现象:将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接入电路,灯泡能发光。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不能发光。7、结论:导线中的金属容易导电,塑料不能导电。8、任务:将木块、金属、塑料等材料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了解材料的导电性能。9、学生借助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将测试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次数木块金属塑料第一次灯泡不亮灯泡亮了灯泡不亮第二次灯泡不亮灯泡亮了灯泡不亮10、结论: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材料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有些材料极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11、思考:为什么要在导线的外面套一层塑料?因为塑料极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可以防止漏电,以防触电。12、分一分:常见的生活物品中,哪些可以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出示生活物品:筷子、勺子、铅笔芯、木棍、橡皮、夹子、钉子、玻璃容易导电的物体:勺子、铅笔芯、夹子、钉子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筷子、木棍、橡皮、玻璃13、知识链接:(1)常见的导体金属,例如铝、铁、铜、银等。电解质的溶液,例如酸、碱、盐水溶液。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物品,例如图钉、钢尺、铝条、铜线、水壶、回形针、钥匙、铅笔芯等都是导体。石墨、水、人体、大地、湿木等等也都是常见的导体。(2)常见的绝缘体绝缘体的种类很多:第一类是固体,如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琥珀等;第二类是液体,如各种天然矿物油、硅油、三氯联苯等;第三类是气体,如空气、二氧化碳、六氟化硫等。生活中的玻璃棒、玻璃杯、塑料尺、橡皮、木块、尖刀柄、食用油等都是常见的绝缘体。(3)有些物品是由导体和绝缘体共同组成的。例如:插座、钳子、铅笔等。活动二:安全用电1、电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轻轻地按一下开关,就可以看电视、听音乐、烹饪食物……2、但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3、交流: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安全用电?4、出示教科书中的两个场景图。使用正确的方法拔插电源插头。清洁电器时要断开电源。5、安全用电知识:切忌电器失火时不要用水来灭。电器失火时一定要冷静,先断电源,否则可能灭火时触电,用砂或者被子将其盖住,让其与空气隔绝,无法燃烧。外出时,最好关闭家里所有的电源,并将插头拔出,以防雷电烧坏电器。不要用湿手接触任何带电电器,以防触电。不用的电器,要定期除潮。所有电线、电源接头,插座,轻电器不要放在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家用电器损坏后要请专业人员或送修理店修理;严禁非专业人员在带电情况下打开家用电器外壳。拓展延伸1、阅读历史故事“富兰克林与避雷针”。2、了解富兰克林这个科学家研究、设计和发明避雷针的过程。3、富兰克林与避雷针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如果处理不当,雷电可能会对人畜造成伤害。富兰克林是十八世纪美国的一位科学家。他猜想,在比较高的建筑物上放置一种带有尖端的装置,并用导线连接到地面,就有可能把雷电的电流引入地下。经过反复实验,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装置:取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连接铁棒底端,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随堂练习:1、下列物体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C)。A、塑料尺
B、纸板
C、铅笔芯2、下列物体都属于导体的是(C)。A、橡皮和铁丝
B、塑料尺和干木棒C、湿布和铜钥匙3、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D)。A、保护绝缘体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C、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D、用湿布清洁开关
观察指名读思考交流学生实验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明确任务学生进行检测得出结论思考交流学生分一分了解常见的导体了解常见的绝缘体了解指名读指名读交流观察图片学习安全用电知识了解富兰克林的故事自由读完成练习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活动二“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布置作业
检查家中的用电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解决家里的安全隐患。
课堂小结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材料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有些材料极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电。
板书
23、导体与绝缘体容易导电:导体
极不易导电:绝缘体安全用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23课时
《导体与绝缘体》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导线由(
)和(
)组成。(
)外面包裹着一层或数层(
)。
2、将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接入电路,灯泡(
)发光。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
)发光。
3、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材料(
)导电,属于(
);有些材料(
)导电,属于(
)。
4、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
)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5、钳子、试电笔、电线等,外面的塑料橡胶是为了(
)。
二、判断题。
1、橡皮是导体。
(
)
2、铅笔芯是导体。
(
)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灯泡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
4、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
)
5、干木条不能导电,所以木条湿了也不能导电。
(
)
三、简答题。
1、将下面物体分两类。并将它们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空白处。
①电线内的铜丝
②瓷勺
③电线的塑料外皮
④筷子
⑤铝勺
⑥铜钥匙
⑦棉布
⑧石墨
⑨塑料尺子
⑩橡皮
属于导体的有
。属于绝缘体的有
。
2、为什么要在导线的外面套一层塑料?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23课时
《导体与绝缘体》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金属芯
塑料外皮
金属芯
塑料
2、能
不能
3、容易
导体
极不易
绝缘体
4、交流电
触电
5、绝缘和防止漏电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1、将下面物体分两类。并将它们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空白处。
属于导体的有
①⑤⑥⑧。属于绝缘体的有②③④⑦⑨⑩。
2、因为塑料极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可以防止漏电,以防触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