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食物链

文档属性

名称 4.1 食物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23 17: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备人 刘佩菊 用 案人 授课时间 2010年 月 总 课时
课 题 4.1 食物链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 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②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②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①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② 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 点 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难 点 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教 法 及 教 具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 师 主 导 活 动 学 生 主 体 活 动
一.预习检查:提出以下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 和的关系。2、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 。二.课程导入: 视频展示1: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配乐朗诵,并配上动画)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视频展示2:一群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提问:1、第一画面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 2、通过观看两个画面,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三.新知探究:(一)学生游戏活动:谁吃谁?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第一组:鼠、粮食、猫第二组:青菜、鸡、蜘蛛、鹰、昆虫讨论:(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3)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增添了一种生物——公鸡,那食物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公鸡,并寻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链的位置。小结: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每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环节越多食物链越复杂。(二)食物链的特点:通过分析以上几组游戏,相信同学们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屏幕上显示的这几条食物链和讨论题,总结一下食物链有哪些特点?(1) 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2) 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3) 从屏幕上的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4) 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5)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 教师将完整食物链的特点展示在屏幕上: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②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③位于食物链其它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三)天敌与农林害虫展示视频: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啄木鸟;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猫头鹰;稻田里的青蛙;庭院里的猫的捕食行为。讨论:(1)请找出画面中的食物链并表示出来。(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敌?想一想:用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有什么意义?那么,在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不仅要选择有效天敌,还要充分考虑这些天敌的饲养,以及这些天敌放飞的时间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考虑怎样回收天敌以便下次防治时再利用。四.课堂总结:组织回顾本节知识要点,巩固所学知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五.课堂练习: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2.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根据课前预习回答。观看视频讨论问题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学生完成活动后,请下面的学生按表演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学生代表上黑板写出各条食物链。小组讨论回答:(1)食物链(2)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3)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青草→蚱蜢→鸡→蛇→鹰 ;青草→鸡→蛇→鹰;青草→鸡→鹰;青草→蚱蜢→鸡→鹰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绿色植物和动物。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起始端均为植物,第2、第3及以后的环节均为动物。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说明鸡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是杂食性动物。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食物链的特点。讨论回答。讨论:小红家菜园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小红把家里的几只老母鸡放在田里去,用母鸡来防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小结本课内容:回顾本节知识要点。畅所欲言。讨论交流完成课堂练习
板 书 设 计(用案人完成)
当 堂 作 业 补充习题册
课 外 作 业 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
教 学 札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