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170010985500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人与海(节选) 》
一、教材分析
1.课标: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国外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2.单元任务: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围绕“多样的文化”这一人文主题编选了四篇课文,它们都是具有较高文学史地位和思想文化价值的名家小说,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精华。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一窥欧洲、美国、拉丁美洲文学的面貌,领略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情,感受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达成“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的语文课程目标。
3.文本分析:《老人与海》是现代小说,关注人类精神世界的成长与发展,故事情节更为跌宕变化甚至充满奇幻色彩,具有浓重的象征意味。课文选取了老人与鲨鱼奋力激战五个回合的精彩片段,在作家精准生动、简明凝练、充满张力的叙述中,故事发展一波三折、惊心动魄、引人入胜。在品析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精妙的细节描写和精炼的语言表达同时,更要感受其中展现的人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新闻通讯与小说在表达方面的差别。
2、引领学生通过小说语言的品读与体会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51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发表后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了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对它的评价非常高,当时一个瑞典的文学院院士评价说,海明威精通现代的叙事艺术,《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中国著名作家叶兆言评价海明威:一个海明威教给我的东西超过大学里所有老师教给我的学问。
这篇小说最早来自于一则通讯报道。1937年海明威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乡绅》上发表了一则通讯:
一个老人独身在海边打渔,他钓到一条马林鱼,这条鱼拽着鱼丝拖到很远的海上,老人跟着它一天一夜,又一天一夜,最后鱼浮起在海面上,老人驾船过去绑住它。鲨鱼游过来袭击那条鱼,老人一人在小船上对付鲨鱼,用桨打,累得他筋疲力尽,鲨鱼却把能吃到的鱼肉统统吃掉。两天以后,渔民们在朝东60里的地方找到了那条船,发现马林鱼的头和上半身绑在船边上,剩下的鱼肉不到一半,还有800磅重,这位老人正在船上哭,损失了鱼,他快气疯了。鲨鱼还在船的周围打转。
思考:这么简单的故事,海明威是怎样把它变成一部伟大的作品的?他在里面究竟增加了些什么?
(二)品读灰鲭鲨
1.通讯中的一句话:“鲨鱼游过来袭击那条鱼”,小说中怎么写的?(学生品读2、3段)
明确:通讯中的一句话,小说却用两段描述(2、3段),展现了一条强悍的、凶猛的、速度快、具有高贵气焰的鲨鱼。
2.海明威并没有重点写鲨鱼的袭击,而是写老人打死鲨鱼后的奇特情景,品读鲨鱼之死。
重点品读:“接着鲨鱼又翻了个身” (副词“又”)“可它还不肯听天由命”(关联词“可”副词“还”),“扑打着尾巴”(动词),“嘴巴嘎吱作响”(形容词)“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比喻句)
明确:从鲨鱼之死中,我们感受到鲨鱼的不服气、壮烈,死得轰轰烈烈,像一条汉子、英雄(比如项羽之死)。提醒学生品读小说要通过动词、关联词、形容词、比喻手法的运用体会小说的叙述技术。
(三)品读加拉诺鲨
明确:方法同品读灰鲭鲨一样,通过细读,从外形、颜色、动作等方面品读加拉诺鲨,其外形丑,颜色杂,贪婪,品行差,可以跟生活中的街头混子联想起来。
通讯中“鲨鱼游过来袭击那条鱼”一句话,海明威写了这么多内容,好几种鲨鱼,又很不同,有的堂堂正正,有的偷偷摸摸,这些都要慢慢品读才能读出味道,虽然是写鱼,一定程度上“鱼性”约等于“人性”。
(四)品读老人
1.品读老人大战鲭鲨
大战灰鲭鲨的老人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a.“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再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冷静、镇定、经验老到、丰富。
b.“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鱼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地劲头儿”——意志坚决,心肠很硬。
2.品读老人的心理活动(要求学生阅读、圈划)
“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老人认为虽然我把鲨鱼打死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打败它,灰鲭鲨是值得尊重的,还是一个英雄。两军交战(或比赛)的对手,如果真的值得敬佩,对手会尊重你。
“不过还是得琢磨琢磨……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不断地开导自己,不断地自我鼓励。
“不抱希望才愚蠢呢,他想。还有,我把这当成了一桩罪过……就跟鱼生来是鱼一样”——跟鲨鱼战斗时凶狠无比,杀死鲨鱼后又于心不忍,内心很善良。
明确:老人头脑里的思绪一个一个地冒出来,也未必有逻辑,此为“意识流”,此手法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内心的乱。人的外部动作结束了,但是内心活动并没有结束,仔细品读,可以读出很多东西。
(五)意义解读
作为一部世界级的名著,它肯定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感到震撼,让我们得到启迪。这个渔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最后什么也没了,这个故事究竟有什么意义?能给我们什么认识?
提供材料引导:
海明威自己说过:这篇小说,我似乎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什么叫“真正”?他说如果我能够写得足够逼真的话,它们也能代表许多的事物,因此这个老人就不见得仅仅是一个渔夫,那一条大马林鱼也不见得是一条马林鱼,鲨鱼也不见得是鲨鱼,大海也不只是大海。它们能够代表许多事物,这就是“象征”。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寓言来看,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学生自由谈)
四.作业
必做:
写出《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选择《老人与海》某一个你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品读;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选做:
通读《老人与海》全文,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