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
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的】
1.掌握“嗜”、“砚”、“逾”、“硕”、“俟”、“衾”、“烨”、“叱”、“咄”、“皲”等实词的形、音、义;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3.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4.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
作者简介
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从文治方面对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
宋濂(131—1381)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自读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2.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听读课文,把握句子停顿
余/因得/遍观群书。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是/可谓善学者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以是/人多以书假。卒/获有闻。
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嗜( ):
逾( ):
俟( )
衾( ):
烨( ):
缊( ):
叱咄( ):
皲( )裂:
媵( )人:
容臭( ):
负箧( )曳( )屣( ):
shì
喜欢,特殊的爱好。
yú
越过、超过。
sì
qīn
等待。
被子。
yè
光彩照耀。
yùn
旧絮
chìduō
jūn
训斥,呵责。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yìng
这里指服役的人。
xiù
qiè
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yè
xǐ
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 。
研讨与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勤奋求学的经历?
勤借书
勤寻师
勤问师
勤中有苦
勤中有乐
3.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又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行”中有苦
“住”中有苦
“吃”中有苦
“穿”中有苦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苦中有乐
5.文章哪些地方表明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者作此对比的用意是什么?
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拓展延伸
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2.“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嗜”、“砚”、“逾”、“硕”、“俟”、“衾”、“烨”、“叱”、“咄”、“皲”等实词的形、音、义;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3.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4.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
【教学难点】
作者在求学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也正验证了孟子的一句话,“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作者简介
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负责和参与了《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明王朝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2. 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五、听读课文,把握句子停顿。
余/因得/遍观群书。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是/可谓善学者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以是/人多以书假。卒/获有闻。
六、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附:重点词语
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
逾(yú):越过、超过。
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
烨(yè):光彩照耀。
緼(Yùn)旧絮
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g〕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
七、研讨与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作者在第一段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勤奋求学的经历?
勤借书、勤寻师、勤问师(勤中有苦,勤中有乐)
3.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又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行”中有苦、“住”中有苦、“吃”中有苦、“穿”中有苦。(苦中有乐)
4.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5.文章哪些地方表明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者作此对比的用意是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八、拓展延伸
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2.“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勤
勤借书
勤寻师
勤问师
“行”受苦
“住”受苦
“吃”受苦
“穿”受苦
苦中有乐
勤中有乐
勤中有苦
艰
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烨(huá)然若神人 B.余则缊(yùn)袍敝衣
C.无冻馁(něi)之患矣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走送之(跑)______________B.未尝稍降辞色(颜色)
C.尝趋百里外(曾经)__________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游( )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③色愈恭,礼愈至( )
④卒获有所闻( )
⑤负箧曳屣( )
⑥烨然若神人( )
5.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通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通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 益慕圣贤这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敢出一言以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学弈
《孟子》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弈:下棋。__数:技艺。__ 弈秋:人名。__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
缴 (zhuó):系在箭上的绳子。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__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 非然也。
2.翻译句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成语:“专心致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5.读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
④恬若不见( )⑤曷不听其所为( )⑥依僧寺以居( )
2.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昆)窃入学舍,听诸生诵读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他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A__ yè
2.B(脸色)
3、《宋学士文集》__宋濂__明初__刘基__高启
4.①大__ ②请教__ ③周到__ ④终于__ ⑤背__ ⑥……的样子__ ⒊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__
5. (1)“支”通 “肢” (2)“被”通“披”
6.(1)不懈怠,不放松读书。(2)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3)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二、
(一)
1.略__2.略
3.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睥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
4.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二)
1.得:得到、获得。__诲:教____其:其中____俱:一起,同时。弗:不
然:这样__
2.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吗?不是这样的。__
3.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4.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__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
5.略。
(三)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详的样子⑤同“何”⑥同“而”,连词
2.C 3.略 4.品质: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原因: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人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勤
勤借书
勤寻师
勤问师
“行”受苦
“住”受苦
“吃”受苦
“穿”受苦
苦中有乐
勤中有乐
勤中有苦
艰
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