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8 16:59: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3)明灭可见。( )
(4)乃记之而去。( )( )
3.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不可知其源( )
(3)以其境过清( ) (4)乃记之而去( )
4.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全石以为底。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岸,卷石底以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往来翕忽。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他因为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哨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小石潭的全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潭上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ɡ)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ɡ)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ɡǎo):水边的高地。⑥雊(ɡòu):雉鸡叫。⑦傥(tǎnɡ):同“倘”,假使,如果。
1.给加粗字注音。
村墟( ) 夜舂( ) 僮仆( ) 吠声( )
2.解释加粗的词。
当待春中:
白鸥矫翼:
斯之不远:
从我游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4.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D chù
2.(1)大约。(2)凄清。适宜(3)忽明忽暗。(4)于是,就。离开。
3.(1)那,溪岸的 (2)它的,溪水的 (3)这里的,小石潭周围 (4)小石潭的景物
4.(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指好像水都没有。
(4)(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6.柳宗元 唐 《永州八记》
二、阅读理解
(一)1.(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不可知其源。
2.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xū chōnɡ tónɡ fèi
2.春天里 强壮的羽翼 这样的时间 跟随
3.(1)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
(2)村落那夜间舂米的声音,又同稀疏的钟声相间。
4.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六课
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的】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4.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教学重点】
1.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2.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作者简介
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2. 听课文朗读,注意读音、停顿。
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2、解释下列词语。
篁竹: 为坻:
佁然: 俶尔:
翕忽: 幽邃:
huáng
liè
chí

kān

chù

chī
liáo
chuàng
suì
成林的竹子。
成为水中的高地。
静止不动、愣住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
幽深极了。
3.辨析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做,动词
为坻,为屿
成为,动词
以其境过清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玉环,名词
环绕,动词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
表修饰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副词,大约
可以,动词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清澈
冷清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
因为
4、认识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 古: 今:
5、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离开
前往
研讨与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
潭中气氛
小潭源流
潭中景物
6. 文章中前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是_____, 作者“乐”的原因是小石潭景色优美,那么小石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7. 文章中后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是____, 结合作者写此文的背景,分析作者“凄”的原因是什么?








寂寥凄清
被贬的柳宗元
忧伤愤懑
被弃的小石潭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拓展延伸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物皆情语”的确,景如果没有情绪加入,景是死景,情如不借景抒发,情又太直白,景物与心情相结合,就会出现一种境界.我国古代诗文有许多名言佳句都体现了这种境界,请任选一则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堂小结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的】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4、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教学重点】
1、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2、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祖国地域广阔,名山大川数不胜数,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所写的“江山如此多娇”。历代文人以此作为描写对象,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篇章。今天。让我们随同柳宗元一同走近《小石潭记》,去饱览祖国的秀美风光吧。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2. 听课文朗读,注意读音、停顿。
四、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佁然(yí) 俶尔(chù) 翕忽(xī)
差互(chī) 寂寥(liáo) 悄怆(chuàng) 幽邃(suì)
2、解释下列词语。
篁竹:成林的竹子。 为坻:成为水中的高地。
佁然:静止不动、愣住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 幽邃:幽深极了。
3.辨析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做,动词) 如鸣珮环(玉环,名词)
为坻,为屿(成为,动词)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潭西南而望(表修饰)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乃记之而去(表承接) 明灭可见(可以,动词)
隶而从者(跟随) 水尤清冽(清澈)
世隶耕(属于) 以其境过清(冷清)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以其境过清(因为) 犬牙差互(动词,交替)
4、认识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5、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研讨与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投影显示)
6. 文章中前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是______, (乐)作者“乐”的原因是小石潭景色优美,那么小石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石——奇、水——清 鱼——欢
7. 文章中后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是______, (凄),结合作者写此文的背景,分析作者“凄”的原因是什么?
如此佳景,却无人赏识,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遭遇,更不免“凄凄惨惨戚戚”了!
结合介绍作者当时的境遇: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不期然地流露出来。
被弃的小石潭:寂寥凄清——被贬的柳宗元: 忧伤愤懑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六、拓展延伸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物皆情语”的确,景如果没有情绪加入,景是死景,情如不借景抒发,情又太直白,景物与心情相结合,就会出现一种境界.我国古代诗文有许多名言佳句都体现了这种境界,请任选一则赏析.
(多媒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课堂小结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