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体育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集宁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体育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3 15:2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集宁高中2020—2021学年期中考试(体育班)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本次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代诗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忐,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现代》杂志成了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塑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1932 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术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士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的《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与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选自《理论观察》,有改动)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 )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因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各题。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刮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思念是无形的,诗人却说它是圆的,这样写既形象又意蕴丰厚,容易让人联想到中秋的月亮。
B.诗人说中秋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两个“最”字隐含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
C.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有-定的共同之处。
D. 诗文的最后“谁能把月饼咽下”运用了设问的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以及内心的酸楚。
5.诗人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结合全诗说说你认为作者会想起什么? (6 分)
6.诗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有什么作用?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米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向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 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一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 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 月27日)
材料二: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白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6》)
材料三:《2017 “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 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辜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关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大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2017)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 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C.材料三对《2017 “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给中国带来发展机遇,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它各国经济合作力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
B. 材料,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 材料二,中自工业园作为目前中自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因,促进了中白两围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D.材料三,《2017“一带- -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佔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0-13题(共1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的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晋军函陵,秦军犯南 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B.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3.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 共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9分)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术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1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雨巷》中作者描述丁香香姑娘在雨巷中像我一样前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描写易水决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A.寥廓 激浊扬清 磅礴 五岭透迤
B.碣石 含蓄隐诲 太息 清澈晶莹
C.竹蒿 中流击楫 瓦菲 意趣盎然
D.通缉 风度翩翩 邂逅 苦闷诅丧
1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 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19.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与词的内容有关。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一的文学样式,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它盛行于宋代。.
C.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D.《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按词的字数多少分类,属于“中调”;按词的段落多少分类,属于“双调”;按词的艺术风格分类,属于“豪放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分)
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_____________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___________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_____________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21.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5 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四、写作(60分)
22.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帮助过我们的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对我们无私奉献的人,在我们的身边同样也有着感动我们的人。请以“________,遇见你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明确体裁,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 不少于800字。
1. C 2. D 3. B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能力,C项,范围弄错。“是来自乡村”错误,第3段,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许多人来自乡土”。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客户信息筛选能力,D项,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能力,B项,曲解文意。由“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故选B。
4. D D项从修辞的角度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设问是有问有答,原诗是以“谁能把月饼咽下?”结尾,并没有答案,同时此句的意思为“谁也不能把月饼咽下”,是无疑而问,是反问。故选D项。
5. 想到心灵相通的挚友、骨肉亲人,想到与他们的团聚的快乐,以及骨肉分离的痛苦。
6. 圆形寓意团圆,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的期盼,对亲人团聚的希冀。诗人将抽象、无形的思念寄托在有形的中秋之月、西瓜、苹果上,化虚为实,寄情于景,生动感人。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前后呼应,富有音韵的美感。
7. 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准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第三则材料指出了“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因此不能说三则材料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故选D。
8. 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法错误,材料一没有运用作比较的方法;C项,“促进了中白两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理解错误,材料指出是“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促进作用”;D项,“可见其是最权威的”说法过于绝对,可以说其是客观的,严谨的,但不能说“其是最权威的”。故选A。
9. ①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渊源,曾经的 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给中国和沿途各国带来了商业的繁荣。②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国家实现共赢。③从现实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它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应科学规划。
10.B渡过。
11. D,第一个“为”是 “做”,第二个“为”给予。
A “用来” B“已经” C,“并且”“况且”(我觉得稍有不同)
12.C 晋国许诺给秦国割让焦、瑕二邑。
13.翻译
(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关键词: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
(2)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关键词:以:相当于“而”,表目的。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焉:哪里,怎么。以: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
14.D“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错,“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移情入景,借景写情。
15.(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渴望见到(思念、想念)心上人(丈夫、夫君)但又不得见、失望孤寂的女子形象。(2)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眺望心上人(丈夫、夫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不前,自尝落寞与孤寂。天上的残月和丛生如结的丁香花,烘托了女子的相思之愁。
16.(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A(B.诲—晦,C.蒿—篙,D.诅—沮)
18.D【解析】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19.D按字数分类是长调
20.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物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解析】由③后面的关联词“是因为”及其前面的“称为假根”,推断出③的答案;从“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推出②的答案,由“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推出①的答案。此题是语句填空,但实际上考的是连贯,注意分析前后的勾连关系即可。
21.示例: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 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