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课题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全民族统一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少了任何一个都不是完整的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牵制了日伪的大部分兵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美梦,对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人战略相持有重要的作用,对十四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归纳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发生的时间、作战部队、指挥者、战果、意义。
过程方法 结合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能够说出有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
情感态度 认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意义。
教学难点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战方法及巩固措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同学们还记得学习了哪三场正面抗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
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 一、平行关大捷
问题1:阅读教材,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作战部队、指挥者、战果、意义是什么?
问题2:日军为什么要进军平型关呢?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问题3: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有哪些。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
问题4:敌后战场的作战方法有哪些?
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
问题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施了哪些措施,作用是什么?
措施:
(1)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2)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作用: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问题6:为什么说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初期延续了日军的进攻,极大的消耗了日军,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在正面战场主要战役结束后,抗日战争开始转人战略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
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日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战牵制和歼灭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和大部分伪军,振奋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三、百团大战
问题7:百团大战的背景是什么?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
三光政策:
即烧光、杀光、抢光。为日本侵华期间实行的一种惨无人道的政策。见人则杀,见物则抢,无法带走之物则烧。
问题8:归纳百团大战的目的、时间、地点、指挥官、目标。
问题8:分析百团大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
学生梳理后回答。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基础性知识,学生依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能够解决。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在抗战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补充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百团大战爆发的原因。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进行总结。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 果反馈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