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的生长》课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植株的生长”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植株的生长过程,包括幼根的生长,芽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按照被子植物的一生,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种子的萌发之后学习的,既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按照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节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知识目标:描述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培育根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幼根和枝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幼根和芽的发育及合理施肥的学习,让学生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根尖及芽的结构较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教材和学情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幼根生长速度的测量及数据分析;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有哪些?根、茎、叶这三个器官分别是由种子哪一结构发育而成的?之后通过生活现象“参天大树,始于种子”,“种子萌发后,幼苗是怎样生长的呢?”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得出根、茎、叶的生长是植株生长的一部分,为所学知识做铺垫。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欣赏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枯萎的全过程。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通过视频你发现植物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根向下生长,茎和叶向上生长) 多媒体播放
激发学生兴趣
启迪思维
引出本课课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第一部分:幼根的生长 根为什么能向下生长呢?此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自己带来的豆芽、花生芽的幼根有什么特点。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那么根尖的哪个部位生长最快?怎么测量?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标记法测定的,一段时间内根尖各部分的生长情况,学生观察后得出伸长区生长最快。为什么伸长区生长最快?而后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教材97页,小组讨论归纳出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的回答进行互动,列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的作用,同时提问幼根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很快能从课本找到答案 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自己带来的豆芽、花生芽的幼根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教材97页,归纳出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
思维点拨
提出问题
问题思考
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借用学生熟悉的古诗《咏柳》导出问题,垂柳的枝条是有什么发育而来的?由此引出芽的发育。再由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呢?引入芽的分类。之后通过问题:你听说过年轮吗?利用图示简单讲解小字部分茎加粗生长的原因。 自主阅读、认真观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手中的枝条,小组讨论芽的各部分结构将发育成枝条的哪些部分。
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结合学生自身,你们从小学到现在身高和体重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会知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我们个体能够由小长大离不开食物,食物主要是给我们提供营养物质,那么植物的生长是否也需要营养物质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植株生长是需要营养物质的。而后小组讨论分析课本的演示实验,知道无机盐与植株生长的关系。接下来列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植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无机盐?植株缺少氮磷钾的无机盐会给植物带来什么影响?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知识点基本搞清楚了。 学生会知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小组讨论分析课本的演示实验,知道无机盐与植株生长的关系。
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联系实际,开阔视野。 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种秧苗时带土坨的目的是什么?2.化肥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会用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接着布置课后任务:学生自学了解无土栽培技术。 学生认真思考并讨论问题,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意识。
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先请学生简要说一下,我再用简单的框架图来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到的知识:植株的生长主要是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其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其中植株需要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无机盐,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 学生总结归纳。 理解、领悟、深化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师生交流,本课小结。
当堂反馈:(出示测试题,由学生完成) 由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出示测试题,由学生完成) 及时巩固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
?
?
能否认真专注
?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
?
?
能否主动参与
?
发言时声音响亮
?
?
?
能否自由表达
?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
?
?
能否善于合作
?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
?
?
能否独立思考
?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
?
?
是否敢于否定
?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
?
?
是否欣赏自我
?
我能在不懂时向别人请教。
?
?
?
是否敢于请教
?
我已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
?
?
能否独立思考
?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教学内容。
?
?
?
是否富于想像
?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
?
?
是否兴趣浓厚
?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