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 斌
关于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的特点;
(2)立意新颖,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3.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新闻评论虽为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亦会动之以情。
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论证,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时评
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是新闻评论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以议论时事为主,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特点:1、时效性。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点。
2、针对性。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的评述。
3、准确性。命题要明确,选取要准确,分寸把握要适度。
4、说理性。多用摆事实、对比、讲道理等论证手法。
5、思想性。作者要站在较高的位置去认识和解决局部的问题。
1.“工匠精神”的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 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这种精神就是匠人精神。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由“匠”字在《说文》里的意义引申出“匠”字的时代意义——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
匠字的传承,暗示工匠精神需要长久坚守
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解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焊花闪烁,岁月寒暑。
高凤林, 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
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
李万君,那飞驰的列车,会记下你指尖的温度!
风刀沙剑,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笔下千年!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
李云鹤,用心做笔,以血为墨,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绚烂重生!
作者介绍
李斌,1972年生,鼠头者也,曾为“武大郎”(武汉大学新闻系)。工作后当过几个月“农民”(农村组),作为“选调生”,干过一年半“舆论监督”(新华视点室),其余岁月包括今天仍“就业”于政文采访室,从事时政、科技、环保等方面报道。
写作背景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本文就是2016年4月3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
解 题
这是一篇新闻评论。标题的含意是“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其中,“工匠精神”是手段,“时代品质”是目标。“时代品质”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仅是产品,还有人品,时代风尚等。文章短小精悍,深刻阐述了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丰富内涵,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廓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思考讨论
1.这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在提出话题方面有什么特点?
(1)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2)开篇从时代特征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话题,紧扣“时代调味品质”,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引用企业家的话,有什么作用?
企业家的话是新闻评论的生发点,是引出新闻评论的具体事件。企业家的话更直接、更真实地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推崇,说明了工匠精神对企业的重要性。
3.本文围绕“工匠精神”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证?
①从“匠”的时代内涵和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作用与意义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二段)。
②从工匠精神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角度论证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三段)。
③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四段)。
4.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
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5.文中所说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到底是什么?思考这段话在语言上的特点。
在第四段中论述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是:炉火纯青的技术;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近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该段落从各个方面、由浅到深地论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回答了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问题,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6.根据文章内容,对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主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厚植工匠精神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7.在本文中,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2.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
3.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
4.引用日本匠人秋山利辉(文中没有署名)的话“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5.还有来源于《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来源于《庄子》里的“技进乎道”“超然达观”、来源于《礼记》里的“至善”等。
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使工匠精神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力量大。
对比论证
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则是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假设论证
第1段中“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以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8.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1)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内容之一。(2)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4)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9、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我们要对工匠精神有重足的认识。我们应充分认识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时代对工匠精神的迫切需要,认识工匠精神的历史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怎样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我们不必人人都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都成为工匠精神的实践者。
写作特点
①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本文在开篇就提出了工匠精神备受推崇,全篇以 “工匠精神在当代具有重大作用”这一主要观点展开,在论述过程中也以论述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坚守工匠精神的意义为中心,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②语言精美、情感充沛
文章中引用了《说文》中的话来解释“匠”的含义,以及一些经典语句,如鲁迅作品中的话等等,还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使表达更加丰富、形象,句式工整,还增强了情感表现力。
写作特点
③有的放矢、直面现实
本文立足于现实,除了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外,主要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展开:“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在论述过程中,文章与现实问题充分结合,靶向精准、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总结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