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290010210800《数据与计算—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设计
【学科素养】
1.通过探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了解数据计算的方式,感受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的特点(信息意识);
2.能够根据问题的描述,利用EXCEL表格工具合理地组织数据,抽象问题特征从而解决问题(计算思维);
3. 自主探究EXCEL工具的计算、筛选、排序等简单功能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初步形成运用计算思维求解问题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字化学习、计算思维);
4.通过本次项目探究的活动,感受表格处理数据和编程处理数据的魅力,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方式计算数据,实现知识迁移(计算思维)。
【教学重点】
能够针对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数据的计算方式。
【教学难点】
能够比较总结出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问题导入
10541010477500《孙子算经》记载:“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思考、计算
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头脑风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思维。
自主探究
探究1: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用你已有的知识,试着阐述解决方法。
(假设法、抬脚法、方程法、列表法……)
由列表引申,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表格 处理数据解决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选择EXCEL工具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并汇报问题的关键步骤
学生自主探究EXCEL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参考资料:微课)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计算思维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探究2:用编写的程序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与其他计算方式的不同。
35头,118脚,鸡兔各几何?
72头,168脚,鸡兔各几何?
200头,620脚,鸡兔各几何?
学生通过体验鸡免同笼的程序,感受编程的魅力,为今后的学习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打开编程之门,体验编程的核心---算法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
“百鸡百钱”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出自《张丘建算经》。内容是:公鸡5文钱一只,母鸡3文钱一只,小鸡3只一文钱,用100文钱买一百只鸡,其中公鸡、母鸡和小鸡都必须要有,问公鸡、母鸡和小鸡各多少只?
交流延伸:人工计算、表格计算、编程计算的特点。
?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过体验对比三种计算式的特点
通过交流汇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归纳总结
1.数据计算的方式及特点:
2.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
教师PPT展示板书
强调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计算思想求解问题的习惯。
作业
提交“百钱百鸡”的EXCEL表格计算数据的文件到教师机(过程性评价)
?老师整理资料和微课上传到班级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供学生课后拓展。
课程资源
在线测检测是课堂效果评价的依据。
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