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弹簧测力计(公开课) 课件(36张PPT)+教案+素材+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4弹簧测力计(公开课) 课件(36张PPT)+教案+素材+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16 11:27:54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3.4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
四年级上
导入新课
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
这些同学都用了多大的力呢?
要想知道力的的大小,我们需要找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新知探究
聚焦
思考:如何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
你认识弹簧测力计吗?
握力计(拉力型)
弹簧称(拉力型)
托盘称(压力型)
认识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探索
1、任何测量都是将某一个物体量与标准比较的过程。力的测量就是将力的作用效果与已知力的作用效果比较的过程。如果一个力的作用与已知力(1牛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的大小就是已知力(1牛力)。
2、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在确定1牛力的作用效果以后,容易确定更大的力和更小的力的作用效果。
3、弹簧的稳定性较好,可以重复使用。
1分钟了解弹簧测力计
弹簧称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认识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探索
1、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作弹簧称。

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簧——受力时弹簧伸长,产生弹力。

针——指示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值。

钩——挂被测量的物体。
认识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探索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用力慢慢拉弹簧,可以看到弹簧随着拉力的变大逐渐伸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逐渐缩短,由此可见,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
结论: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
);受力越小,伸长越(
)”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跟橡皮筋的特点很像。


认识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探索
3、认识刻度板。
(1)认识力的单位。
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因此我们一般使用刻度盘左侧的读数。
“N”表示用“牛顿”作力的单位。
“gf”表示用“克力”作力的单位。
刻度盘图
1牛≈100克力。
认识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探索
3、认识刻度板。
(2)认识最大测量值。
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最大测量值,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就是它的量程。
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5N。
认识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探索
(3)认识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一小格表示力的数值,就是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分度值,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刻度板上每一大格代表多大的力,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的力。
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5N,每一大格代表增加1N的力,相邻两个大格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N的力。
我能行!读出下面各弹簧称的示数
新知探究

探索
N
N
N
N
1
2.4
3.8
3
每相邻的两个大格间有5个小格。
要点提示
我能行!读出下面各弹簧称的示数
新知探究

探索
N
N
4.6
0.2
每相邻的两个大格间有5个小格。
要点提示
新知探究
1、使用弹簧测力前应先做哪些准备工作。
(1)拿起弹簧测力计(提环),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若没有对齐,要调节刻度盘高低使其对齐(调零)。
(2)调节完成后反复拉动弹簧几下,看看是否灵活,防止其卡住、摩擦、碰撞,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新知探究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感受1N、3N、5N的力。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向1N、3N、5N的位置。
(2)感受1N、3N、5N的力。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新知探究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可以先掂一掂估测一下。
要选取适当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来使用,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测量值还没有提起物体,就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更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要点提示
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注意事项
新知探究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铁架台,一个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文具袋,一个空水杯,一串钥匙,一张记录单。
实验步骤:
(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2)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3)待示数稳定再读数。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新知探究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俯视或仰视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俯视
仰视
平视
新知探究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注意事项: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平视
(1)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2)弹簧测力不能超量程使用,超量程使用会导致测不出准确的力,并且可能会损坏弹簧测力计,造成塑性形变,导致误差。
超量程使用
新知探究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使用口诀:
使用之前三观察,指针量程分度值;
力的方向延伸长,来回拉动防卡壳;
视野要与刻度平,示数稳定再读数。
新知探究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铁架台,一个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笔袋,一个空水杯,一串钥匙,一张记录单。
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先估测一个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以此类推,及时做好记录,并算出二者相差多少,
比一比谁估测得更准确。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新知探究
实验记录: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物体
估测拉力大小
实测拉力大小
估测和实测的差距
一个钩码
一个笔袋
一个空水杯
一串钥匙
可先感受一个钩码的拉力大小,再估一估其它物体的拉力。
操作提示
新知探究
实验记录: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探索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物体
估测拉力大小
实测拉力大小
估测和实测的差距
一个钩码
1N
0.5N
0.5N
一个笔袋
4N
6N
2N
一个空水杯
8N
9N
1N
一串钥匙
5N
8N
3N
实验结论:弹簧测力计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一些物体对它(
)的大小,这个拉力也就是物体本身的重力。
拉力
可先感受一个钩码的拉力大小,再估一估其它物体的拉力。
操作提示
研讨探究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研讨
1、物体挂在挂钩上,使得弹簧自然伸长,从而产生弹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调零,测量之前要进行估测,选择适当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
研讨探究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研讨
1、撑杆和海绵垫。撑杆跳高是田径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双手握住一根杆子,经过快速地助跑后,借助杆子反弹的力量,使身体腾起,跃过横杆。横杆的另一面经常放一层厚厚的海绵垫,运动员落在上面,以免摔伤。撑杆是借助杆子弯曲后产生的弹力,而海绵垫在受到压力变形后也会产生向上的弹力。
2、健身球是用橡胶制成的充气球,富有弹性,能承重400千克,可以用来做健身球操,训练胸、腹、背、臀、腿等处的肌肉。健身球的弹力是由橡胶及球内空气受压后产生的。
研讨探究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研讨
3、跳板是跳水池边伸出水面之上供跳水用的长板,它利用长板受压弯曲后产生的弹力,将人弹起。
4、蹦床是儿童经常接触的娱乐及运动设施,它是由网面及四周的弹簧受力变形后产生弹力使上面的人高高弹起的。
研讨探究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研讨
生活中的弹力
(班级记录表)
撑杆和海绵垫
杆子弯曲及海绵垫受压变形后产生的弹力
健身球
橡胶及球内空气受压后产生的弹力
跳板
长板受压弯曲后产生的弹力
蹦床
网面及四周的弹簧受力变形后产生的弹力
鼠标
内部弹簧受压后产生的弹力
头绳
橡皮筋受力变形后产生的弹力
弓箭
弓柄受力变形后产生的弹力
……
……
拓展延伸
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一个测力计。
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橡皮筋测力计刻度并不均匀,是因为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并不成正比。
注意
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一个测力计。
拓展延伸
1、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制作材料:曲别针、硬纸板、橡皮筋、标准物(如钩码)、笔、直尺等。
制作方法:用曲别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曲别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0)。
2、正确标画出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方法
先用钩码等已知质量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10份或5份,标出数值。
注意:刻度的划分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
小技巧:橡皮筋拴好后,有时是弯曲的,不好标出“0”的位置。我们可以在挂钩上加一个小重物(如曲别针)把橡皮筋拉直,再标出“0”的位置。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1、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制成的。


一、判断对错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一、判断对错
3、读数时,视线要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相平。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力的大小,通常用(
)来测量。
A.杆称
B.天平
C.弹簧测力计
C
解析:杆称和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2、一个弹簧测力计没有测量物体时,指针在0刻度线以下,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是3N,该物体实际的重力(
)。
A.大于3N
B.小于3N
C.等于3N
B
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范以及数据读取。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不在0刻度线的位置时,需要校正,如果不校正,那么会出现误差。如果指针
在0刻度线以下,那么物体实际的重力要小于测得的重力。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可以用厘米、毫米等表示
C.弹簧测力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A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用“牛顿”或“克力”表示,所以B错误;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检查指针的位置、灵敏度等,所以C错误。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弹簧测力计
构成:提

弹簧
指针
刻度板
挂钩
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3.4弹簧测力计
课题
弹簧测力计
单元
运动和力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科学概念目标1、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目标解读力的单位是牛顿。科学探究目标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目标解读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目标解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弹簧测力计后,要能够从刻度板上读出量程和分度值,这是读出正确数据的前提条件。要学会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这就要求学生多次使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身边的力,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重点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难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拨河比赛》图片导入。预设问题:A:这些同学都用了多大的力呢?B:要想知道力的的大小,我们需要找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思考并回答。
激趣导入
新知探究
聚焦:你认识弹簧测力计吗?讲解:人们根据不同用途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测力计,如握力计、弹簧称、托盘称等。有压力和拉力不同类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一般为拉力型。思考:那么该如何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呢?
1、了解常见测力计及其类型。2、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思考。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新知探究
探索一:认识弹簧测力计。过渡: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弹簧测力计。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弹簧测力计》讲解:1、任何测量都是将某一个物体量与标准比较的过程。力的测量就是将力的作用效果与已知力的作用效果比较的过程。如果一个力的作用与已知力(1牛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的大小就是已知力(1牛力)。2、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在确定1牛力的作用效果以后,容易确定更大的力和更小的力的作用效果。3、弹簧的稳定性较好,可以重复使用。弹簧称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1、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出示实物并讲解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作弹簧称。提
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弹
簧——受力时弹簧伸长,产生弹力。指
针——指示出力的大小。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值。挂
钩——挂被测量的物体。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用力慢慢拉弹簧,可以看到弹簧随着拉力的变大逐渐伸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逐渐缩短,由此可见,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结论: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3、认识刻度板。(1)认识力的单位。讲解: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因此我们一般使用刻度盘左侧的读数。(2)认识最大测量值。讲解: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最大测量值,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就是它的量程。(3)认识分度值。讲解: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一小格表示力的数值,就是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分度值,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刻度板上每一大格代表多大的力,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的力。预设: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5N,每一大格代表增加1N的力,相邻两个大格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N的力。弹簧称读数练习:我能行!读出下面各弹簧称的示数探索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使用弹簧测力前应先做哪些准备工作。过渡:在使用弹簧测力前我们应做相应的准备工作,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播放视频《弹簧测力计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小结:(1)拿起弹簧测力计(提环),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若没有对齐,要调节刻度盘高低使其对齐(调零)。(2)调节完成后反复拉动弹簧几下,看看是否灵活,防止其卡住、摩擦、碰撞,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师:请同学们对手中的弹簧测力计进行使用前的调试。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感受1N、3N、5N的力。(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向1N、3N、5N的位置。(2)感受1N、3N、5N的力。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要点提示:要选取适当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来使用,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测量值还没有提起物体,就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更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实验目的: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实验材料:铁架台,一个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文具袋,一个空水杯,一串钥匙,一张记录单。实验步骤:(教师演示讲解)(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2)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3)待示数稳定再读数。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俯视或仰视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小结注意事项:(1)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2)弹簧测力不能超量程使用,超量程使用会导致测不出准确的力,并且可能会损坏弹簧测力计,造成塑性形变,导致误差。弹簧测力计使用口诀:使用之前三观察,指针量程分度值;力的方向延伸长,来回拉动防卡壳;视野要与刻度平,示数稳定再读数。学生实验:过渡: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将利用弹簧测力计实测一些常见物体的拉力。课件出示:实验目的: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实验材料:铁架台,一个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笔袋,一个空水杯,一串钥匙,一张记录单。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先估测一个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以此类推,及时做好记录,并算出二者相差多少,
比一比谁估测得更准确。学生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实验结论:弹簧测力计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一些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这个拉力也就是物体本身的重力。
探索一: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探索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弹簧测力计后,要能够从刻度板上读出量程和分度值,这是读出正确数据的前提条件。要学会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这就要求学生多次使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身边的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为后面的拓展活动“自制弹簧测力计”打下理论基础。
研讨探究
研讨一: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小结:1、物体挂在挂钩上,使得弹簧自然伸长,从而产生弹力。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调零,测量之前要进行估测,选择适当量程的弹簧测力计……研讨二: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1、撑杆和海绵垫。撑杆跳高是田径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双手握住一根杆子,经过快速地助跑后,借助杆子反弹的力量,使身体腾起,跃过横杆。横杆的另一面经常放一层厚厚的海绵垫,运动员落在上面,以免摔伤。撑杆是借助杆子弯曲后产生的弹力,而海绵垫在受到压力变形后也会产生向上的弹力。2、健身球是用橡胶制成的充气球,富有弹性,能承重400千克,可以用来做健身球操,训练胸、腹、背、臀、腿等处的肌肉。健身球的弹力是由橡胶及球内空气受压后产生的。3、跳板是跳水池边伸出水面之上供跳水用的长板,它利用长板受压弯曲后产生的弹力,将人弹起。4、蹦床是儿童经常接触的娱乐及运动设施,它是由网面及四周的弹簧受力变形后产生弹力使上面的人高高弹起的。
利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
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一个测力计。过渡:利用所学,我们可以使用身边常见的一些材料,自制简易弹簧测力计,一起通过视频来学习。播放视频:《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注意事项:橡皮筋测力计刻度并不均匀,是因为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并不成正比。小结并学生按步骤制作:1、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制作材料:曲别针、硬纸板、橡皮筋、标准物(如钩码)、笔、直尺等。制作方法:用曲别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曲别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0)。2、正确标画出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方法先用钩码等已知质量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10份或5份,标出数值。注意:刻度的划分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小技巧:橡皮筋拴好后,有时是弯曲的,不好标出“0”的位置。我们可以在挂钩上加一个小重物(如曲别针)把橡皮筋拉直,再标出“0”的位置。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应用所学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板书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弹簧测力计
一、填空题
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
”),位置,使用时,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
)。
2、力的单位是(
),简称牛,用符号(
)表示。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的名字命名的。
3、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时,视线与(
)相平。
二、判断题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用食指钩住提环,用挂钩钩住待测物体。


2、弹簧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大测量值就是它的量程。(

3、所有的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一小格都代表0.1牛。(

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力越大,伸得越长;受力越小,伸得越短”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5、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三、选择题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指针在“0”位置以下,若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是5牛,则该物体实际的重力
(
)。
A.大于5牛
B.小于5牛
C.等于5牛
2、下列设施中,(
)不属于弹力的应用。
A.弹力碰碰球
B.蹦床
C.荡秋千
3、一只运动鞋的重力约为(
)。
A.400牛
B.
40牛
C.
4牛
四、实验操作
1、在图中标出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名称
2、弹簧被拉长后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
)力。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弹簧就会伸得越长”的特性制成的。
3、拿起弹簧测力计,要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
”)位置。
4、下图中读数的位置正确的是(

5、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读数如图所示,可能测量的是(
)的重力。
A.一个手机
B.
装满书的书包
C.
一个回形针
6、用这个弹簧测力计能测量约8牛的力吗?为什么?
六、综合拓展
如何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一个测力计?
3.4弹簧测力计
答案及解析
一.
1、0
最大数值
2、牛顿
N
牛顿
3、指针
二.
1、√
2、×
3、×
4、√
5、×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三.
1、B
解析:初始值大于0,测量值为5牛时,实际值应该小于5牛。
2、C
3、C
四、
1、
2、弹

3、
0
4、B
5、A
6、不能。因为这个弹簧测力计最大能测量的力是5牛,如果测量超过弹簧测力计最大测量值的力,不但测不出具体数值,还可能损坏弹簧测力计。
五、
用曲别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曲别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这就是测力计的零刻度。再在曲别针上挂上钩码等已知重力的物体,在硬纸板上分别标出1牛、2牛、3牛等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5份或10份,标出数值,这样测力计就做好了。
(挂钩)
(刻度板)
(指针)
(提环)










(弹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