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5 08: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三)
(一)西湖游记
[明]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②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颊④,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⑤,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⑥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也。
【注释】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③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④颊:少女的面颊。⑤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⑥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指三国时曹植遇洛河之神之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已不觉目酣神醉
神醉:
(2)余游西湖始此
始此:
(3)温风如酒
如酒
(4)此时欲下一语描绘不得
欲:
2.文中表现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的语句是:

表现作者迫不及待游览西湖的语句是:
。(4分)
3.文中哪几句是写西湖全景的?写了哪几种景物?(4分)
4.作者描绘了所见,又叙写了所感,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作者写了西湖的荷花——“花光如颊”。请再写出一句古诗文中描绘荷花的诗句。(4分)
(二)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
人问四月芳菲⑨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有删改)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白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⑦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常恨?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匡庐:庐山。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曾:还?迨:至,到。?垂:将近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华:
(2)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5分)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5分)
(三)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唐]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①和畅,故山殊可过②。足下方温经,猥③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④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⑤而去。
北涉⑥玄⑦灞(bà),清月映邦。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⑧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⑨,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ɡòu)⑩!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于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有删改)
【注释】①景气:景色,气候②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珠过,过访、游览③猥:不敢不合时宜地④憩:休息⑤讫:完⑥涉:渡。⑦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⑧曩:从前⑨仄径:狭窄的小路。⑩雊:维野鸡鸣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山殊可过
殊:特殊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复与疏钟相间
疏:疏远
D.白鸥矫翼
矫:矫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第二段写了哪些声音?有什么作用?(4分)
4.作者借这封书信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愿望?(4分)
5.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第二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参考答案
(一)
1.(1)喝足了酒(2)从这一次开始(3)像喝醉了酒(4)想要
2.则已心飞湖上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3.“山色如娥波纹如绫。”山色、花光温风、波纹。
4.对西湖美景的陶醉、喜爱之情。(找出文中流露出作者神情的词语或时间性词。如:“心飞”“已不觉目酣神醉”等)
5.示例:映日荷花别样红。(抓住荷花娇艳、高雅的特点,联系“花光如颊”的色泽。积累有关荷花的诗句)
参考译文
从武林门朝西,望着保叔塔高耸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飞到西湖上了。中午进入昭庆寺,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入湖里。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艳丽像少女的面颊,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观看,不知不觉眼睛和心都醉了。这时要想用一个词来描绘也不可能了,这种情形大约像曹植梦中初次遇见洛神一样。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
(二)
1.B
2.(1)开花(2)到(或“往”)
3.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4.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成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5.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石头,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大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三)
1.B(A.很,非常;C.稀疏的;D.张开)
2.(1)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2)如果你不是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3.示例:第二段写了深巷的寒犬声、村墟的夜春声、山寺的疏钟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4.示例:作者在文中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地提出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愿望
5.A(虚写春天的明媚)
参考译文
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促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的叫声一样。村子里传来春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经入睡,多么思念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的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要到来了,(你)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然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