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鲁人版 语文 必修2 模块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鲁人版 语文 必修2 模块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3 21: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
(说明:本试卷共23小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碑帖(tiē)       脊梁(jǐ)
自惭形秽(chán)      称心如意(chèn)
B.泥淖(nào)       坍缩(dān)
迄今为止(qì)       蜚短流长(fēi)
C.誊写(ténɡ)       癖好(pǐ)
畏葸不前(xǐ)        弄巧成拙(zhuō)
D.害臊(sào)        惩罚(chěnɡ)
寡廉鲜耻(xiān)      不敢违拗(ào)
解析:选C。A项,“帖”读tiè,“惭”读cán;B项,“坍”读tān;D项,“惩”读chénɡ,“鲜”读x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荧光 板材 既往不咎 起承转合
B.精简 熔炼 因地治宜 真知灼见
C.树阴 搭挡 立身处世 备受瞩目
D.松弛 进级 淡泊名利 能言善辨
解析:选A。B项,“因地治宜”应为“因地制宜”。C项,“搭挡”应为“搭档”。D项,“进级”应为“晋级”,“能言善辨”应为“能言善辩”。
3.(2011年高考天津卷)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解析:选B。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据描写对象,此处应选“纷纷扬扬”。“浮动”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飘动”多用于具体事物。此处选“浮动”更好。“犹如”与“好像”比,书面色彩更浓些,更符合此句的语言特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B.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派,这才叫潇洒。
C.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
D.老李已年近六十,但年富力强,干起活来不亚于年轻人。
解析:选A。A.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B.一饭千金:比喻受恩厚报。C.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不合语境。D.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浙江温岭大溪镇农民张全清制造的飞机没能最后升空,除了因为没有足够长的跑道外,部分机械配件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B.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为了争权夺势,曹丕竟然不顾手足情,威逼曹植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决不宽恕”。
C.近年来,回忆高考的文章不断见诸于报端,这些文章使人读后慨叹不已。
D.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三亚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郑通卫局长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解析:选B。A.“除了因为……也是重要原因”结构混乱;C.“诸”“于”语意重复;D.前半句的主语是“法院”,后半句变成了“局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
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自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6.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扇子的考证,用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他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
B.否定孔宪易先生对“清明”的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
C.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
D.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解析:选B。A、C属于考证的内容,不属于用意。D不是最直接最准确的用意。
7.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一项是(  )
A.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
B.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
C.《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D.《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人与物,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
解析:选D。这些景象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
B.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双关,弦外有音。
C.《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D.文章引用《东京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解析:选C。“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文中无根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201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 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累:堆砌,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
解析:选B。当:适合,得当。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A。A.第一个是连词,译为“而且,并且”;第二个也是连词,译为“况且”。B.两个都是介词,在。C.两个都是语助词,用于句中提顿语气,不译。D.均为连词,却。
1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C。①④分别叙述了两个事实,不是作者观点。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解析:选D。可为后世宗师之人才可为书作序,D项因果颠倒。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句中的第一个“其”指示代词,那;第二个是第一人称,自己。“审”,考虑(审视)。“让”,推辞。(2)句中“并”,一起;“生”,生活。(3)“汲汲”,急切地追求;“不吾知”,宾语前置。
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参考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在它的前面作序,副考试官在它的后面作序,这是他们的职分。大凡书也像是这样,而且如同国家刚建立时,州府县的地方志写成,一定推选他们乡里年长受尊崇的有才学的先生为书写序,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就选在州府县做官的。请的人一定是适合这件事的,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里做官的人,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于是就不在乡里推让了。乡里的先生,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那么官员就不敢写序了。义在独自决断中取得,就由自己做这事,不推让给乡里和官员了。大凡这样的,就是所谓的职分啊。所以,序文只写一篇,有人另外有所创造,这就有了后序。也有只记年月而没有序文的。现在却有了有两篇序文的,有累积三四篇序也不止的。两篇序,不合乎文体,不是适合的人写,就不合乎职分。当世的君子不学习却喜欢多说话啊。
在书上有所发明,(再)写一篇序就可以了。无所发明,只记写成书的年月就可以了,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替人作序。
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为别人作序的人,都是可为后世宗师的人,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要给你没写完的文章作序,当然不可以。”读了这番话,当今那些喜欢替人作序的人就可以停止了吧。
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是叙述写作的目的,大概从子夏写《诗》序开始的。这之后刘向把校对书籍作为职业,每校对完一编,就有一篇序文,很是规范。左思写成《三都赋》,自认为名声不显扬,请求皇甫谧为他作序。从此,写文章的人多有请托他人作序而流传于世的,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至于那些流传已经很久,刻本已被收存或者模糊不清不能阅读的,又抄写并重新刻板,于是后人又为它作序,这应当只记叙重刻的原因就可以了。可是,现在记述的人,不去追随先前的圣贤,却胡乱地去分辨好坏,过分地称颂好事,太多设置一些浮夸的言辞,都不是我所选取的。”读了这番话,当今喜欢替古人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吧。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①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 ①元稹的别称。元稹排行第九,因此称之。
(1)这两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意象,表现了________的心境。(4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题要求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意象就是诗歌中出现的具体物象。这两首诗共同的意象有灯、风。从“残灯”“谪”“垂死”“灯残”“暗坐”等词语可看出诗人的心境是悲凉的。(2)最后一句都是景物描写,诗歌中写景大都是为了抒情,表现手法可考虑借景抒情。然后分析是什么景,蕴含了什么情。
答案:(1)灯 风 暗淡、凄凉(或者答“凄惨、悲凉”)
(2)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两首诗都借风吹浪打、寒意逼人的景物描写把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为一体,借“暗风”“逆风”的形象比喻,暗示仕途险恶,表达了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1)乱石穿空 一时多少豪杰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五、(12分)
16.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4字。(4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原总工程师倪光南目前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提及清华大学与微软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参与微软校园软件正版化计划,向其采购软件,并发出通知,申明校内任何计算机上的操作软件均将采用微软Vista和Office 2007软件,清华教职工均可登陆校内网络系统免费下载安装。他在文中批评说:“软件正版化”不等于“软件进口化”,清华此举是在排斥国产软件。如果对国产软件在正版化进程中的贡献不予肯定和支持,将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不利于我国软件业自主发展,更不利于拉动内需,还有可能启动微软软件一统中国高校天下的进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内容要根据句末点号肢解语段并概括,以上文段为三层,一是清华微软正版化,二是倪光南批评这一做法,三是这一做法的影响。比较三层内容可知第二层是主要信息,其余信息删掉。
答案:倪光南批评清华采购微软产品,排斥国产软件。
17.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4分)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语,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得体的词语:请教 不吝赐教 鼎力相助 惠赠
改正:垂询 竭诚为您服务 全(大)力相助 敬赠
18.据《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人均年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27%拥有个人电脑,19%拥有PDA,12%拥有MP3,6.6%拥有数码相机。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642元。(4分)
(1)如果你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会从中归纳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站在一位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会从中归纳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大大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应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消费对象。人员流动较快的大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荫,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雪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甚至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语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9.第二段“胎盘”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引号?(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风霜雨雪、刀斧虫雀这些摧折树木的恶劣环境,它们不仅没有摧折树木,反而使树木增加了阅历和神韵。引号用在比喻的喻体上,以示区别。
20.理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个句子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爱因斯坦作类比突出王维渊博的知识和伟大的人品。
21.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运用了很多意象,说说贾平凹是怎样理解这些意象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莲动”“春芳”“王孙”是生活中的诱惑。表达了作者对这首诗的独特感受。
22.阅读的过程,就是对生命体验不断丰富的过程。请概括作者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上了大学和再后来深入乡村)、中年时期(人生的生存程序)读《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少年时期:只会背诵,不知其意。(2)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3)中年时期: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记者 崔永刚 王德贞 报道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 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名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 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得到了域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622名农民变工人。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
“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 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
19.在经济“寒冬”中,寿光是怎样保证农民工不失岗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政府积极作为保增长,工会及时倡议维权益,企业履行责任勇担当,“银政企合作”渡难关,发展服务行业增岗位。
20.这则新闻的导语有何特点?好处是什么?试加以评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带有悬念的故事性。好处:以简单而充满诱惑力的文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将“旧闻”转化为“新闻”,保持了消息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21.美国著名记者怀特黑特说:“一篇好的报道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本文是一则采写工作经验的新闻,但记者巧妙地采用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读来毫不枯燥。请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讲”新闻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让新闻中的人物现身说法。如让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工会是怎样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让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说“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这就把新闻人物与读者的距离拉到了最近。
(2)记者讲述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感。如导语中“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这是一种具有强烈个人心理感受的描述,可以赋予新闻人情味。
(3)由记者同被采访者共同讲出新闻事实。如篇末“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使读者易于接受,且能引人深思。
22.这则消息获得了第2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它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也有些许可以改进的地方。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试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篇消息的结尾处,缺少与开头的呼应。王发亮是谁,他上班当天怎样了,等等,均没有交代。如果消息结尾处再回归到导语中的人物上,用另一个生活化的情形收尾,呼应开头,或深化主题,将是较为成功的一笔。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时日。……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对我们或许有所启迪。
要求: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 本材料的主旨是瑞士人认为财富就是时间,关键词是“财富”、“时间”,抓住这两个词语组织语言,就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时间就是财富,要珍惜时间;②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财富;③抓住时间,努力拼搏,创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