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1-14 11: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歌曲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二、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并由本课主题向音乐内部元素(速度、情感)及音乐外部元素(环保、民族文化等)拓展。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知识与技能: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动作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确良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
教学重点:
一、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二、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一、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和从容的步态;
二、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设计思路:
看孔雀——说孔雀——听孔雀——想孔雀——唱孔雀——跳孔雀 ----画孔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律动表演,突破难点——多维感悟,探究学习——创造表现,寓教于乐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教学资料、电子琴、葫芦丝、课件 、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分钟律动
表演筷子舞草原小姐妹
(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刚才的舞蹈片段设问引入。我们刚才表演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生:蒙古族)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藏族、回族、满族)今天我们一一起走进傣家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
(孔雀)
和美丽的孔雀一起渡过这快乐的一天,好吗?(出示课题)
2、这么美丽的孔雀生活在哪里呢?
(出示课件简介傣家风情)
孔雀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它是傣族的象征。
美丽的云南哺育了多情的傣家儿女,他们能歌善舞。村寨多临江河湖泊,喜欢居住在高大的竹楼里。生活中处处有孔雀的美丽身影,孔雀舞因模仿孔雀的姿态、动作编舞而得名。
泼水节在每年公历四月(傣历六月)间举行,是傣族最为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其实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称泼水节。节期一般为三四天,因为泼水是一种祝福,被泼越多认为越吉利。
这款乐器大家一定不陌生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声音优美,它演奏的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
做法:双手呈冠形,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襟。
2、探究孔雀的其他舞蹈动作。
例如走路、喝水、开屏等,并模仿动作。
3、(出示歌篇)
(1)听,小孔雀唱起来了。(听范唱、拍打节奏)
(2)你们想和小孔雀一起唱吗?(想)小孔雀说得完成它交给的任务,你们能完成吗?(能)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感悟歌曲内容。
1、师生一起跟着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并为歌词加上动作。(老师可指导)
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两个做得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4、学生跟音乐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唱孔雀)
(歌曲处理: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句尾每个字收音要轻,体现出亲切感;展翅飞翔一句力度稍加强;歌曲结尾处用较弱的力度,表现歌曲美妙的意境。)
5、用动作表演歌曲。
6、小孔雀喜欢吹葫芦丝,我们欣赏一下吧。
(生随乐曲唱谱)指名吹奏后随琴齐奏
四、创造表现,寓教于乐。
1、师生齐唱共舞。(跳孔雀)
学生可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自己创编好的动作。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可以打节奏,可唱歌曲,可跳舞……)
听音乐,画孔雀。
五、课堂总结
小孔雀有点累了,他要回家了,我们用歌声欢送美丽的小孔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