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二十二课
寓言四则
第六单元
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
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本课学习资源,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对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寓言往往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那么如何从故事中提炼出寓言的寓意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一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起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2)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作家作品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3)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写作背景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文体知识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读读写写
赫
hè
diāo(
)像
雕
jiào
(
)量
较
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4)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听读课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5)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听读课文
《蚊子和狮子》
整体感知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合作交流】《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合作交流】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谷底。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1.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6)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
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合作交流】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4.《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以对话为主,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三问三答中,有什么变化?
【合作交流】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被反复使用,在第一次发问时主语被省略,第二次点明,第三次则用代词指代。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用比较作答,第三次不用数词,把雕像贬得一文不值。
5.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交流】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6.“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有什么表达作用?
【合作交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获得胜利后的蚊子得意扬扬、忘乎所以的样子。结局具有戏剧性.“叹息”与“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成对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很有讽刺意味。
7.蚊子的失败是由于蜘蛛的强大吗?
【合作交流】蚊子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蜘蛛的强大,而在于因获得胜利而变得骄傲的蚊子,头脑不清醒,以致自投罗网。相反,如果获得胜利后的蚊子,能正确认清自己之所短,小心谨慎,就有可能避免“被蜘蛛网粘住”的悲剧。
8.《蚊子和狮子》中蚊子战胜了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交流】蚊子在向狮子挑战时善于审时度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致使狮子狼狈不堪.可他战胜了狮子之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得意扬扬之时,自投罗网。其实厄运的降临并非意外事件,这正是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的结果.蚊子将要被吃掉时,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寓意:“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一句话里,“最强大”与“小小”对比鲜明,发人深省,蚊子没有意料到自己的结局,他不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中心意思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叙述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手下败将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反思本课学习,归纳中心意思。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7)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2.对比鲜明
赫耳墨斯的期望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巧妙的构思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情节主要通过三问三答展开,前三问两答把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答却急转直下,情节也戛然而止。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学习活动(8)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反思本课学习,评析写作特点。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蚊子和狮子》中两场战斗及两种结果都是极端,情节耐人寻味,寓意深刻。
构思精巧。
《蚊子和狮子》
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本课学习资源,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同学们读懂这些话的意思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对待传言的寓言故事。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2)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3)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读读写写
溉汲
jí
星宿
xiù
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4)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记记背背
一词多义
之
者
1.
2.
有闻而传之者
的人
有光耀者
?
的东西
宋之丁氏
助词,的
国人道之
代词,这件事
听读课文
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5)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整体感知
1.说说这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合作交流】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
居:停留。
注释: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译文:
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及:待,等到。
注释: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
译文:
原文: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于:介词,当“向”讲。
注释:
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
译文:
原文: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译文: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6)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合作交流】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
【合作交流】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
4.分别从传之者、丁氏的角度来说说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合作交流】传之者的角度: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
丁氏的角度: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中心意思
《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反思本课学习,归纳中心意思。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7)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以生活中的趣闻为素材,以“得一人”这个具有歧义的词语为展开情节的契机,以众人的盲从衬托宋君的清醒,娓娓道来,既生动亲切,引人入胜,又启发人掩卷沉思,悟出一番治国方略和生活哲理。这种以形见理的论说技巧很是高明。
构思精巧。
学习活动(8)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反思本课学习,评析写作特点。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本课学习资源,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2)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篇篇珠玉,妙趣横生。
作家作品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3)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写作背景
《杞人忧天》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希望平民百姓不用考虑那么多事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杞人忧天》就是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列子用讽刺的手法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庸人自扰”。
读读写写
舍然
shì
qǐ(
)人忧天
杞
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4)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一)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记记背背
1.
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为何,为什么;今义:怎么办。
2.
有所中伤
古义:伤害,受伤;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3.
因往晓之
古义:开导;今义:知道。
4.
积块耳
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二)古今异义
(三)成语积累
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例句:这几日,有关“外来词过度使用伤害汉语纯洁性”的说法甚嚣尘上,专家认为这纯属杞人忧天。
废寝忘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例句:为了完成这个科研项目,他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听读课文
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5)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整体感知
1.说说这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合作交流】《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译文:
原文: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无,没有。寄,存放。
注释:
杞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原文: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晓:告知,开导。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注释:
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译文: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译文:
原文:
果:果然,果真。
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吗?星宿,泛指星辰。
注释: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译文:
原文:
注释: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受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原文:
积块:聚积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注释:
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译文: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译文:
原文:
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然:……的样子。
注释:
1.如何看待开导者“日月星宿,亦有所中伤”的解释?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6)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2.杞人反复提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合作交流】杞人反复提出问题,实则反映他内心的重重忧虑,照应了前文废寝食”。
3.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他的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4.“亦不能有所中伤”的解释?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怎样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合作交流】德国文学批评家莱辛曾指出,人们对于寓言中包含的教训,本来是抽象地认识到的,寓言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让人们能够形象地把握它,从而对于类似的事情和现象便能够认识得更清楚,这就是寓言的寓意。从思想内容上看,寓言总是包含着某个特定的道理,往往对某一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类人物进行批判,有很强的针对性。从风格、形式上来看,寓言大多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形象、集中,围绕着要说明的事理展开。所讲的故事往往有适当的夸张、变形,以突出强调其中的寓意。寓言的内容特点和形式特点是统一的。从本课的四则寓言来看,都是围绕着要说明的道理展开情节、刻画形象的。寓言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简要地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没有多余的描写,却十分生动。例如赫耳墨斯“笑着问道”,蚊子“唱着凯歌飞走”,杞人“舍然大喜”,都如在目前,令人印象深刻。
通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深入探究本文表达难点和表现手法。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7)
中心意思
《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是不必要的。
反思本课学习,归纳中心意思。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8)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2.对话精彩,形象鲜明。
《杞人忧天》中两个人物对话极其简单,但寥寥数语,就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的性格特点。
1.叙事简洁,寓意深刻。
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学习活动(9)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反思本课学习,评析写作特点。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读写迁移:续写
续写练习。(任选一题写作)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做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会说些什么来掩饰他的难堪呢?试着写一写吧!
(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接着写一写吧!
反思本课学习,总结写作技法,参加实践活动,读写迁移,拓展演练。
学习活动(10)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例文】赫耳墨斯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竟然现出了真身。雕像者一看吓坏了,跪在地上求饶。赫耳墨斯怒气冲冲地说:“我既是神使,又是你们的庇护神,你怎么敢轻视我?”雕像者回答说:“小人哪里敢轻视阁下,只是我们做生意的,如果谁买的东西多,就会送给他一些不值钱的添头,并不是有意要贬低您的价值。”赫耳墨斯无可奈何,便蛮不讲理地说:“那也不能拿我的雕像来做添头。”雕像者只好说:“是,是,是,如果有谁买两个您的雕像,我就一定拿宙斯的雕像做添头。”赫耳墨斯顿时转怒为喜,乐滋滋地说:“这还差不多!”他赏给雕像者十个银元,得意扬扬地回天上去了。雕像者站了起来,看着手中的银元,气呼呼地说道:“别以为你是神使就了不起,我偏要拿你的雕像做添头!”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