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运用
1.下面对方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语言是汉语,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B.不同地域的方言难以听懂,有的是同样的词语而读音不同,有的是同样的意思用了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方言词,有的是语法结构有差异。
C.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如普通话里没有入声,而在粤、闽等方言里却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这对于我们研究古汉语的语音和古代诗歌的平仄很有帮助。
D.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方言并不是普通话,在北京地区仍然要学习推广普通话。
解析:选A。中国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还有其他民族的语言。
2.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蓝玫瑰”电脑键盘下方的腕(wàn)托部位采用了金属拉丝工艺,散热性能和质感出色。
B.阿里巴巴作为国内最大的传统电子商务厂商,对交接撮(cuō)合方面的服务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C.受降雨影响,湘江长沙段水位再次开始小幅上涨(zhǎnɡ),市水文站工作人员提醒,搁浅船只可借机尽快通行。
D.炎帝陵祭祖大典各项筹办工作准备就绪,18万守陵儿女翘(qiào)首迎祭祖
解析:选D。“翘”读qiáo。
3.各地的方言都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不同而意义相同的词。如“玉米”,有的地方分别叫“棒米、包米、包谷”。请你找出10个本地方言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方言词不是指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字构成的词,而是用不同的字写下来的词。有的词中字与普通话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如“热闹”和“闹热”);有的词只有音没有相当于普通话的字,也都算是方言词。还有的词虽然和普通话有同样的词形,但意思不一样,也是方言词(如湘方言的“蚊子”,既指蚊子,又指苍蝇)。
答案:略。
4.请大家猜猜下面①~⑤句中画线的方言词是什么意思,⑥~⑧的方言句子是什么意思,然后分别换成普通话的表达方式.
①经过这一次遇难,世界我都睇淡。(黄谷柳《虾球传》)
②蓑衣箬笠挂在金钩上,夹糖麦饼放在饭镬头。(吴语)
③这就是李玉山的婆姨。(杜鹏程《保卫延安》)
④我家今天来了人客,是我童年时的同学。(闽语、粤语)
⑤这种人少跟他搭界。(吴语)
⑥拨本书我。(吴语)
⑦佢高过我。(粤语)
⑧你格认得?(昆明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睇,看(“睇”是个古语词,东南方言都比普通话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词);②饭镬,饭锅(“镬”也是古语词);③婆姨,妻子、老婆;④人客,客人(一些方言词和普通话词的差别在于字的排列顺序刚好相反);⑤搭界,搭理、联系;⑥拨本书我,给我本书(吴语、粤语等方言的双宾语句是把表物的宾语放在表人的宾语前面,这和普通话的语序相反);⑦佢高过我,他比我高(粤语的比较句格式比普通话更接近古汉语格式,如古汉语格式说这个意思要说“某人高于某人”);⑧你格认得,你认识不认识?/你认识吗?(有些方言中使用疑问副词来构造类似于普通话反复问句或简单问句的疑问句形式)。
二、表达交流
5.话说湖南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
“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翻译: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请你想一想最后乡长的话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6.根据语境,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山东莱芜乡下某村,恰逢上集。一留学生看见一个老妪把猫放在路旁的笼子里摆弄,不知道她在干什么,就上前问老太婆:“Good morning,你在干什么?”老太婆用莱芜方言回答:“________”我这里插一句啊:莱芜人把做买卖称为“鼓捣”,把“呢”称为“泥”。那留学生大惊失色,没想到中国一个普通农村老太婆也会讲“英文”。为了表示感谢,他就拿出一瓶“农夫山泉”送给老妪做礼物,老妪再三推辞,又用方言说:“__________”留学生大跌眼镜,赶紧感激地说“I love you,too!”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山东方言毕竟还属于北方方言,虽然吃力点,但一般还是能够听懂的。如果这个老太太是广东一带方言区的,那么,不用说外国人听不懂,就是中国人恐怕也够呛。
答案:鼓捣猫泥
俺莱芜有哦
一、基础知识
1.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角色 露骨 力能扛鼎 量体裁衣 拾级而上
A.jué lòu kánɡ liànɡ shí
B.jiǎo lù kánɡ liánɡ shè
C.jiǎo lòu ɡānɡ liánɡ shí
D.jué lù ɡānɡ liàn ɡ shè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脖颈(ɡěnɡ) 矜夸(jīn)
元形毕露(lù) 虚与委蛇(yí)
B.拎起(līnɡ) 癫痫(xián)
呱呱坠地(ɡū) 矫枉过正(jiǎo)
C.伎俩(liǎnɡ) 剖析(pōu)
浑身解数(xiè) 顺蔓摸瓜(wàn)
D.投奔(bēn) 血泊(pō)
返璞归真(pú) 严惩不贷(chénɡ)
解析:选C。A项,“元形毕露”应为“原形毕露”;B项,“拎”读līn;D项,“奔”读bè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解析:选B。A项,chè,yān,chēnɡ/tánɡ;B项,zhēn,ɡǔ,xián;C项,mèi/jué,chì,chuò;D项,huái,xuè/xiè,qiè。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挑衅(xìn) 惩罚(chénɡ)
暴殄天物(zhěn) 开门揖盗(yī)
B.角色(jué) 戛然(jiá)
徇私枉法(xún) 南柯一梦(kē)
C.强劲(jìnɡ) 饮马(yìn)
穷兵黩武(dú) 擢发难数(zhuó)
D.戏谑(nuè) 参与(yù)
力能扛鼎(ɡānɡ) 怏怏不乐(yànɡ)
解析:选C。A.暴殄天物tiǎn;B.徇私枉法xùn;D.戏谑xuè。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骠骑 剽窃 漂白 鱼鳔
B.裨益 睥睨 裨将 郫县
C.狙击 沮丧 龃龉 刀俎
D.铙钹 尧舜 富饶 挠头
解析:选A。A项,piào/piāo/piǎo/biào;B项,bì/pì/pí/Pí;C项,jū/jǔ/jǔ/zǔ;D项,náo/Yáo/ráo/náo。
6.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笑靥 渔樵(jiāo) 白云观(ɡuàn) 功亏一篑(kuì)
B.技俩 隽永(jùn) 炒鱿鱼(yóu) 烜赫一时(xuǎn)
C.迥然 熨帖(yù) 一揽子(lǎn) 游目骋怀(chěnɡ)
D.必竟 戏谑(xuè) 大杂烩(kuài) 殒身不恤(yǔn)
解析:选C。A.“樵”应读qiáo;B.技—伎,“隽”应读“juàn”;D.必—毕,“烩”应读“huì”。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9题。
古代的雅言就是夏言,中国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河南话为标准音的,而今天的北京话其实是四百年前的东北话。雅言来自夏言,“雅”、“夏”古代互通。古华夏人是汉族的核心,说的夏言有巨大的凝聚力。雅言或者说夏言,是以洛阳为标准音点。夏起于晋南,但后来长期建都于伊洛地区。但周灭商后即于洛阳建造成周①来集中殷商贵族,并在那里向他们学习汉字。故历代都以洛阳太学教书音为标准音,递相传授。
周以后历代也都以中原为标准,教育与办公都要求学标准音。中国古代上学第一步就是认字,不能教土话,要教标准音,标准音就一代代传下来了。洛阳的标准音地位延续了几千年。但雅音也会有变动,某代的京都如非洛阳,如唐长安,宋汴梁、临安,明南京,其语音对标准音会发生某些影响,但由于这些地方的读书音也源于洛阳,最多只是出现某些官话支派,音系核心基础却原是一个。
“官话”就是官场的办公用语,是教学读书唱诵用语。先秦称雅言,以后叫正音,到明代才叫官话。官话以中州音为准,指的是以历史上洛阳读书音为办公用语,并非洛阳口语,更非现在的洛阳口音。各代都有官方工作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区别,各地也都有书面语和口语区别。
朱元璋灭元把蒙古人从大都赶回草原,其他居民全遣送开封,然后由山西、山东、河北、云南、江南大批移民到北京。四方移民杂处,北京话已不是元代大都话,应是带河北味的中原官话。官场办公的官话应是河南式的,但明代大官多来自江淮官话区,可能还有南京话的影响。朱棣移都北京也会提高北京官话的地位,但官话标准向北京转移,还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
北京话底子应是中原和河北的官话。满清进京又赶原住民于外城,旗人住内城,今天的北京话是东北旗人话和北京老话合起来的,东北味很重。清夏仁虎《旧京琐记》说京师“言庞语杂,然亦各有界限。旗下话、土话、官话,久习者一闻而辨之”。后来这三种话以官话为中心结合起来,成为普通话语音的基础。对全国官话标准来说,北京话的地位是到清中后期才提高的。民国时教育界已提出以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但当时的教育部未批准,到解放后1955年全国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才确定下来。
【注】 ①成周:是西周早期的东都,是成王时周公所建,在今天河南的洛阳。
7.中国古代的普通话以河南话为标准音,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的夏朝长期建都于伊洛地区,形成了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夏言,对汉民族有巨大的凝聚力。
B.周以后历代都以洛阳太学教书音为标准音,递相传授,使洛阳的标准音地位延续了几千年。
C.雅音也会有变动,某代的京都如非洛阳,其语音对标准音会发生某些影响,但音系核心基础却未变。
D.中国古代上学第一步就是认字,不能教土话,要教标准音,标准音就一代代传下来了。
解析:选D。不是说以河南话为标准音的原因。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官话以中州音为准,即以历史上洛阳读书音为办公用语,这种状况到明代才发生转移。
B.朱元璋的移民措施影响了北京话,使之成为带河北腔的中原官话,但官场办公用语仍未发生根本改变。
C.清代建立后,由于旗人进京,使北京话受东北话影响很深,成为后来普通话的语音基础。
D.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虽然是解放后才确定下来,但它在民国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解析:选B。A.文中说:官话标准向北京转移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C.作为普通话的语音基础的是“旗下话、土话、官话”三种话结合起来的北京话;D.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基础不只始于民国时期,文中提到北京话的地位到清中后期就提高了。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地方的语言成为强势语言和这个地方的政治、文化的发达有关,尤其是政治中心地区的语言,更容易成为一个国家的强势语言。
B.一种语言得以流行和推广,还有赖于地理、交通的畅通,文化教育的传授,政府的倡导。
C.古代官话以中州音为准,并非洛阳口语,更非现在的洛阳口音。随着清中后期以来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这种“雅言”已经消亡。
D.今天的普通话不叫“官话”,但是它作为官场的办公用语和教学读书唱诵用语的性质并未改变,只是用处更为广泛了。
解析:选C。古代的“雅言”已经消亡太绝对了,有的古音可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零散地保存在某些较偏僻的地区,比如南方地区。这是可以通过古代的韵文、韵书和辞书来检验的。
三、语用创新
10.(原创)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据《重庆晚报》报道 24日,重庆市出台《重庆市道路运输驾驶员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的哥未说普通话处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公共汽车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该办法明确了公交车驾驶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驾驶员应当说普通话、准确播报停靠站名称。
对出租车驾驶员的要求是:未说普通话或车容车貌不整洁的,同样处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2011年3月1日 人民网)
材料2:金羊网-新快报7月6日报道 “建议把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的节目频道。”昨日,广州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常委会二十一次会议,并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该建议提议说,也可在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的主时段用普通话播音,以适应来穗参赛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语言环境的需要。
事实上,早在多天前,广州市政协在形成建议前,曾在网上进行过调查,最终只有20%的受访者支持。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老广”联名抵制,捍卫粤语播音。而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争论,本质上是文化之争。(2010年7月6日 金羊网—新快报)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特殊部门推广普通话惹争议。
(2)本题是开放的。可赞成,可反对,可辩证看待。只要言之成理。
示例1:不禁联想到现在的地方政府在法规条例的实施过程中,以强硬姿态漠视民意的世相。在全国如火如荼的普通话普及活动中,各地方政府不遗余力,贯彻中央政府的普通话政策本无可厚非,但政策实施的方式可以是冰冷强制,也可以是温情款款。以罚款手段强制推广普通话,此举,就显得不像人民政府的作为,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
示例2:说普通话,可以政府带头,在公务员中推广,可以老师带头,在学校中推广。当然也可以在出租车司机中推广。如何能使推广普通话卓有成效,就考验政府部门的施政智慧和服务能力。我认为普通话作为一种全国范围内的通用语言,为各地人交流合作提供了方便,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项技能而不是包袱。
(示例三)“本质是文化的冲突!”我想说的是推广普通话,如果措施得当,和保护地方文化并不冲突。保护地方文化尽可以采取其它各种手段,但在课堂、媒体以及其它公共空间,尤其是和外地人接触的时候,还是要讲普通话。
11.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
答案:(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 (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 (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 (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12.“心水”本是粤方言词,近来成了报刊网络的流行语。请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置换。
(1)春节前,广州市场的保姆、钟点工的需求量增多,但由于保姆纷纷返乡,雇主提供工资不合心水等原因,“保姆荒”再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巍的《水妖》和《我的秋天》两首歌曾经是无数歌迷的心水,这次许巍的现场演唱,再一次引发了全场歌迷的跟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办单位提醒市民,由于拍卖前要对竞买者的身份证进行登记,为避免排队等待过程中错过心水摊位,请花农准时到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心意 (2)心里喜欢的歌曲(东西) (3)满意的(理想的、心仪的)一、基础运用
1.下列关于现代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叫做现代汉语。
B.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C.狭义的现代汉语指普通话,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D.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只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余都是相同的。
解析:选D。普通话和方言不只是在语音上有差异,在语法和词汇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2.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词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大多数,只不过在日常口语中,单音节词(主要是动词)还较常用。
B.复合构词在其他语言中很少,在汉语中却最多,而且内部的构造类型也多种多样。
C.派生构词,即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加一个意义比较虚的词缀构成的词,如“老虎”,这种形式在汉语中是非常多见的。
D.现代汉语有着独特的量词。现代汉语在说明事物时不能直接用“数词+名词”的说法,一定要在中间加上一个表示计量单位的量词。
解析:选C。派生构词在英语等语言中很多,而在汉语中很少,而且也不属于严格的词形变化。
3.同一个意思,可用肯定的语气表述,也可用否定的语气表述,但语气的轻重、强弱有区别。下面两组句子表达效果好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②③表达的语气较强。
4.下面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 )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②强调了地点,“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③“是上午”,一个判断词“是”强调了时间。
二、表达交流
5.汉语和英语都有公共场所的提示语,但表达上却大异其趣。如果照字面直译,会发现英语的提示语在汉语里似乎都不大能说。根据下面例子说说汉语与英语在提示语表达上有何特点。
①油漆未干!Wet paint!
②非公莫入!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③照常营业。Business as usual.
④谢绝参观。Inspection declined.
⑤保持安静。Silence.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汉语的提示语基本上每句都要有动词,以动词为中心;英语的提示语则可以不用动词,以名词为中心。
6.某公司员工平时饮酒成风,经常因酒误事,公司年终总结报告写道: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这样写体现了汉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体现了汉语词语表意的丰富性,这里是借助多音字来达到表达效果。“好”的意义分别为:喜欢;使人满意(公款吃喝、享受);把握饮酒的分寸。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伺机(cì) 篷松 脖颈(ɡěnɡ) 妙语连珠
B.参商(shēn) 博弈 偌大(nuò) 旷世之功
C.洗涮(shuàn) 惠存 媲美(pì) 鳞次栉比
D.漩涡(xuán) 匡算 锃亮(zènɡ) 风升水起
解析:选C。A项“伺”读“sì”,“篷”应为“蓬”。B项,“偌”读“ruò”。D项“升”应为“生”。
2.选出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的老师 小明听话 可爱的中国 李林的书
B.聪明伶俐 漂亮美观 老师和同学 勇敢顽强
C.谈谈理想 统筹方法 最可爱的人 洗洗手绢
D.打开文件 主要原因 北京立交桥 新闻记者
解析:选B。都是并列短语。A项,“小明听话”是主谓短语,其它三项是偏正短语。C项,中间两项是偏正短语,其它两项是动宾短语。D项,“打开文件”是动宾短语,其它是偏正短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前一阵子各地疯狂________的房价成为来京的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②治理足坛腐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反腐工作组短期一整,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才能________足坛的假赌黑。
③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________整个社会的事件。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A.提升 遏止 而是
B.攀升 遏止 还是
C.攀升 阻止 而是
D.提升 阻止 还是
答案:B
4.下面词语的构造全是复合构词的一项是( )
A.天天 学习 民法 贤者
B.悲剧 薄暮 屋子 存在
C.文学 欣赏 仿佛 取胜
D.失望 创造 竞技 证明
解析:选D。A.天天,重叠构词,贤者,派生构词;B.屋子,派生构词;C.仿佛,单纯词。
5.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最近,我又回到白云湖,时值初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育的是莲藕,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②大湖之内,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
③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④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汉语“新词”漫议
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总是风气先得,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自打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嚱!”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何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呢?……
而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红苗正”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新词的引进当然离不开翻译。音译意译,本无定论。但每见一些音意兼容的漂亮译法,总使人击节不已。如果将“Coca—Co1a”意译为“古柯叶饮料”或“碳酸类饮料”,它在中国一定不会有今日“可口可乐”的骄人业绩。“Pepsi—cola”如果译为“皮斯克勒”或“屁事可乐”之类,“百事可乐”在中国也不会如此畅销。……
新词的使用,自然而然,非人力所能强迫。如祖国大陆将“Taxi”译为“出租汽车”,香港早就根据粤语将其译作“的士”,将“take a taxi”顺势译为“打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打的”在大陆用语中亦极为流行。不过当时报上曾多次有文章劝人不要说“打的”,要说“乘出租车”。并说香港是殖民地(当时还未回归),“打的”是殖民地语言,而我们若用“打的”一词是等而下之的被“殖民地”“殖民”,所以是“自我次殖民地”化。陈义不可谓不高,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直到现在,出门即要“打的”者仍不在少数。
译者种种,不拘一格,译界高明可各显身手,任社会生活自然选汰。但笔者以为科技译名却应当遵从有关部门的规定,否则将引起严重混乱。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将英文“Lase”一词译为“激光”,而港台多将其译为“镭射”。但现在内地的许多报纸广告或歌厅招牌上的“激光音响”“激光唱片”都让位于“镭射音响”“镭射唱片”。更有甚者,则干脆来个兼容并包,赫赫然写上“激光镭射”或“镭射激光”,令人啼笑皆非。
总之,语言如同流水,也是高往低流,难以人力阻止。“普通话”之所以“普通”,就在于它能广纳“方言”,博采“外语”。
6.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时下个别南方的语系的词句流行现象,大可用宽容达观的心态来看待。
B.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C.政治、文化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机会成为“官话”或“普通话”。
D.对外来语的中文翻译,译界高明大可各显身手,任凭社会生活自然选汰。
解析:选A。B项,原文是“从总体上来看”。C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往往是”。D项,原文还有补充“但笔者以为科技译名却应当遵从有关部门的规定,否则将引起严重混乱”。
7.文中说的“语言也十分‘势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近代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今日粤、港、台的一些用语渐渐成为“普通话”;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
8.第六段强调了什么观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六段从翻译中的科技译名必须规范的角度,强调了在接受“外来语”或“方言”时,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也要讲规范讲原则,从而很好地维护了“普通话”广纳“方言”、博采“外语”的观点,使自己的论证更辩证、更全面。
9.作者说:何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呢?你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无论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答案:略
三、语用创新
10.(原创)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则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2个字。
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韩国泰成中高等孔子课堂都会迎来一群妈妈级的学生,她们都是来自韩国龙仁市居民社区主妇俱乐部的家庭主妇。从2011年新年开始,她们就在泰成孔子课堂开始了她们的快乐汉语之旅。
从ɑ、o、e开始,汉语零基础的主妇们总是能以饱满的热情跟着老师朗读汉语拼音。在泰成孔子课堂,对于零基础的汉语兴趣班学生,老师们有自己的一套汉字零负担快乐汉语学习法。在主妇班教授拼音的过程中,并不涉及汉字,在学习发音之后直接用听说引入汉语简单会话,尽量消除学生“汉语难学”的抵触情绪。所谓“快乐学习”,就是用中文歌曲带动课堂气氛,主妇们在学习完中国歌曲之后,都兴奋地表示要回家唱给自己的丈夫孩子听。
星期一早晨的泰成孔子课堂总是书声朗朗,那是主妇们在练习拼音,即使是下课休息时,主妇们也总是喜欢拉着中国老师帮她们纠正发音。课后韩国主妇们都称赞中国老师讲课时热情的教学态度和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教学方式。
另外,她们还表示,从孔子课堂的中国老师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善良,看到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泰成孔子课堂也因为开设免费而又优质的主妇班,主妇们在当地居民社区中广为宣传,获得了良好的口碑。(2011年3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探访韩国主妇的快乐汉语之旅:享受零负担学习法
1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生活中,我们的心不也正如这盛水的容器吗?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挫折、苦难和种种的不如意也许随时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那就让你的心胸像海洋那样宽广吧!________。
①与人交往,真的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②这样的人,才会真正的内心和谐
③这样的人,才会走向人生的顶峰
④这样的人,才会成为众人心目中可亲、可敬的知己
⑤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心胸狭窄的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⑥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解析: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说做人应该心胸宽广,只有⑤是从反面说的,所以放在首句。②④③必须紧挨着,并且需要注意根据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确定它们的排列顺序为②④③。
答案:⑤⑥①②④③
12.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2: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要不要改”)
(2)示例1:“CCTV”早已深入人心。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
示例2:“CCTV”没有中国味。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一、基础运用
1.下面对汉语词汇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词形的变化解决了汉语音节有限而词语数量不断增长的矛盾,避免了多音词和多义词的大量产生。
B.词语的消长变化是指旧事物消亡了,与之相应的旧词语不用了;新事物产生了,相应地也产生了表达这些事物的新词语。
C.词语的演变还有社会因素、观念改变、语言系统内部等因素。有些事物或现象没有变化,而表达这些事物或现象的词语被别的词语代替了。
D.有的词语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或者缩小,或者转移。对这种古今词义的引申变化,要仔细辨别。
解析:选A。“多音词”应为“同音词”。
2.下面对汉语语法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明显的不同,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而状语常常要放到动词后,有时定语为了强调也放到中心词的后面。
B.许多句式古今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如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是“……者,……也”,现代汉语必须用动词“是”;被动句,现代汉语一般用“被”,而古汉语却常用“为”和“见”等。
C.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是很普遍的,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而现代汉语基本没有这种词类活用现象。
D.在汉语的演变中,语音、词汇比较稳定,发展变化慢,而语法则发展快,古今变化大。
解析:选D。词汇相对不稳定,发展变化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B.武使匈奴,明年(《苏武传》)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D.学不可以已《劝学》
解析:选D。A.“左右”古义为“侍从”,今义为“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支配,操纵”。B.“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C.“然而”古义为“这样却”,今义为“转折连词,然而”。D.古今义均为“可以”。
4.古代汉语中表示“行走”的词因使用场合和方式的不同而有区别:在室中慢步走叫“跱”,在堂上中步走叫“行”,在堂上举足徐行叫“________”,在门外快走叫“________”,在大路上疾行叫“________”,在草丛山林中走叫“________”,在水中走叫“________”,等等。
答案:步 趋 奔 跋 涉
二、表达交流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陈寿《三国志·魏书卷十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刘向《说苑·政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他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4)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6.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四海之内皆兄弟”,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杀鸡焉用宰牛刀。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壁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出给人看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禀性,资质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多少
D.古者丈夫不耕 丈夫:女子的配偶
解析:选D。丈夫:士大夫,当官的人。
2.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B.公子怒,欲鞭之
C.范增数目项王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解析:选D。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A.养蚕;B.鞭打;C.示意。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A.而:连词,表并列。B.然:①副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连词,表转折,可是。C.所:表被动。D.以:连词,因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③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⑤吾从而师之 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⑦小学而大遗 ⑧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⑩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①③⑥ B.①⑥⑧
C.④⑤⑦ D.②④⑨
答案:B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不令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解析:选A。A.为被动句,B、C、D均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浣花溪记
[明]钟 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名“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浣花溪委也 委:水的下流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次序
C.桥尽,一亭树道左 树:建立
D.溪周之,非桥不通 周:周围
解析:选D。D项,周:此为“环绕、围护”的意思。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过此则武侯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得复见将军于此
D.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舟遥遥以轻飏
解析:选B。B项,则:副词,加强语气,“就是”。A项,而:连词,表顺接,可不译/连词表递进,“而且”。C项,于:介词,引进对象,“对于”/介词,表处所,“在”。D项,以:介词,表因果关系,“因”/连词,相当于“而”。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描绘了浣花溪下游“纤秀长曲”“窈然深碧”“潆回城下”的三大特点。
B.在本文中,作者借游览浣花溪来表达了对诸葛亮和杜甫的由衷的怀念和敬意。
C.本文第二段写青羊宫的客观景物和对它的主观感受,语言简洁、明快、传神。
D.本文于己游的同时对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安详胸怀表示赞赏。
解析:选B。B项,本文并未对诸葛亮表达怀念和敬意。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城欲雨,顷之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杜甫像颇清秀古朴,不必要求很相似,想来当是如此。
(2)然而天意是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
(3)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放晴了。
参考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以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吧。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和篱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东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
过了这里就到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像颇清秀古朴,不必要求很相似,想来当是如此。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最需要朋友的!然而天意是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安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放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磐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三、语用创新
10.(原创)请为下面一则新华网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2个字)
近期播出的《艺术人生》《恰同学少年》特别节目中,朱军脱口而出,将嘉宾毛新宇的父亲毛岸青称为“家父”。几天来,此事已升级为“家父门”事件,大家认为这种贻笑大方的错误出现在央视,实在不应该。
据悉,节目进行过半,朱军请毛泽东的嫡孙、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上台,讲述爷爷奶奶的往事。毛新宇刚一落座,朱军即语气沉痛地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此语一出,众人哗然。按照中国传统的语言习惯,“家父”、“家母”,是对自己父母的尊称,而尊称对方父母,应该用“令尊”、“令堂”,朱军的用法如此“别出心裁”,让许多人看不懂。
2007年4月24日
来源:新闻晨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称呼不对“令尊”变“家父”
朱军出错实在不应该
11.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________”(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________”;甚至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败北(折戟) 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
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2)握手言和 难分伯仲 均无建树 难决雌雄。(任选两个)
12.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解析:此题要求发请柬的人注意对方身份是自己的长者,不能直呼其名,同时,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调要委婉谦虚,才符合“措辞文雅”的要求。
答案:(提示)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等),措辞文雅(如使用“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称职/称颂 解差/解元 劲拔/遒劲 困难/排忧解难
B.创伤/怆然 熟稔/谂知 畜养/蓄养 粘连/拈花惹草
C.殷实/殷红 投奔/奔流 给养/给以 强令/强人所难
D.狭隘/自缢 囹圄/蹂躏 愠怒/蕴藉 沼泽/天理昭然
解析:选C。A项,chèn/chēnɡ,jiè,jìnɡ,nán/nàn;B项,chuānɡ/chuànɡ,rěn/shěn,xù,zhān/niān;C项,yīn/yān,bèn/bēn,jǐ/ɡěi,qiánɡ/qiǎnɡ;D项,ài/yì,línɡ/lìn,yùn,zhǎo/zh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座谈 抱歉 返璞归真 有志者事竞成
B.震惊 神洲 唇枪舌剑 事实胜于雄辩
C.恢谐 蓬松 寥若晨星 凤马牛不相及
D.发轫 华诞 色厉内荏 言必信行必果
解析:选D。A项,竞—竟;B项,洲—州;C项,恢—诙,凤—风。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3分)( )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解析:选C。A项中“一个迷字”中的“迷”应加引号,以表示强调。B项中第一个问号应为句号。D项中先在书名号之间加顿号,然后去掉所有书名号,因为课程名称不能用书名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股民的心理预期对股市的走向作用很大,去年下半年股市的持续下滑,股民们对国家经济过度悲观的心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多元文化融合的盛会的愿望。
D.他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解析:选B。B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A项,邯郸学步: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的特长。属于语意错用。C项,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属于使用对象错,应为“相得益彰”。D项,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情认真,一点儿也不含糊、不马虎。属于感彩不合语境。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凿、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解析:选A。B项,前后不能构成转折关系,需要去掉“然而”。C项,偷换主语。D项,主宾搭配不当,“见解”一词可改为“解决方式”。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讠悤讠同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
【注】 ①榇(chèn):棺材。②讠悤讠同:人名。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霸为帅,屯于开阳 屯:驻扎
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 诣:来到
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 考:拷打
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 逆:阻止
解析:选D。逆:迎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3分)( )
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
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
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
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
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选C。②写其亡命东海,③写他对吕布的帮助,⑤写他讨伐黄巾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前往援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来,太祖点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吕布。
B.在兖州叛乱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刘备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对刘备说的一席话,使太祖改变了主意。
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做客。后来臧霸的从事讠悤讠同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讠悤讠同。臧霸却没有怪罪武周,反而与他更加亲善。
D.张辽讨伐陈兰,臧霸被调到皖地,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往救助陈兰。韩当阻止臧霸于夹石,被臧霸击败。孙权遣数万人分兵救陈兰,闻知霸军在舒城,立即撤军。
解析:选A。臧霸自身藏匿,太祖搜得臧霸。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臧戒)依据国法,不肯听任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
(2)我受主公(太祖曹操)存命保全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称王称霸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将军为我(向主公)解释。
(3)曹公很清楚战事顺利与否,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
参考译文: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任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当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臧霸当时十八岁,引领从客几十人在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劫,解救父亲,监送者都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一起逃命于东海,而臧霸也从此以勇猛健壮闻名于世。黄巾起义时,臧霸跟从陶谦击破贼众,被授予骑都尉官职。于是臧霸在徐州招收士兵,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驻扎在开阳一带。太祖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带兵前往援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藏匿。曹操派兵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非常喜欢他,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往见曹操。曹操任命臧霸为琅邪相,任用吴敦作利城太守、尹礼任东莞太守、孙观任北海太守、孙观的哥哥孙康任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交给臧霸管理。曹操在兖州时,任命徐翕、毛晖二人为将。兖州叛乱,徐、毛二人都叛变了。兖州之乱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告诉刘备,让他告诉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便对刘备说:“我能依靠自力有所建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事。 我受主公(太祖曹操)存命保全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称王称霸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将军为我(向主公)解释。”刘备便把臧霸所言告诉曹操,曹操叹息,对臧霸道:“这是古人仁德之事,你却能够加以奉行,这也正是我的心愿啊。”于是让徐翕、毛晖二人都做了郡守。当时曹操正与袁绍相对抗,而臧霸屡次带领精兵进入青州,所以曹操能专心应付袁绍,不用顾念东方之事。曹操在南皮打败了袁谭,臧霸等前往祝贺。臧霸便请求派子弟及诸将之父兄家属前往邺城,曹操说:“诸位忠心报国,但何必要如此来表现呢?昔日萧何派遣子弟前往侍奉高祖,汉高祖没有拒绝,耿纯焚烧自己的房子、马车、棺木追随,而光武帝没有辜负他的好意,现在我将用什么来改变前人的做法呢?”当时东州纷乱,臧霸等执正匡义,征伐暴虐,使黄海、渤海、泰山地区清平安定,他的功绩没有谁比他大的了,于是都被封为列侯。臧霸被授予都亭侯,又同时担任威虏将军。 臧霸又与于禁讨伐昌豨,与夏侯渊征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劳,升迁为徐州刺史。沛国人武周担任下邳令,臧霸尊敬武周,认为他与众不同,常到其舍做客。后来臧霸的从事讠悤讠同不遵守法令,武周获得他的罪状,就拘押拷问讠悤讠同使其死于狱中,臧霸因此更与武周友善。臧霸跟从太祖讨伐孙权,先登入敌阵,再入巢湖,攻破居巢。张辽讨伐陈兰时,臧霸被调到皖,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能前往救助陈兰。韩当派兵迎战臧霸,臧霸与韩当在逢龙作战,韩当又派兵在夹石拦阻臧霸,臧霸与韩当作战且打败了韩当,带军队回到舒城驻扎。孙权派几万人乘船驻扎在舒口,分兵前往营救陈兰,听说臧霸的军队驻扎在舒城时,立即撤军。臧霸引军连夜追赶,到天明时,行军一百多里,拦阻敌人前后夹击。敌人窘急不堪,不能上船,跳水而逃者很多。于是吴军不能营救陈兰,张辽于是打败了陈兰。臧霸跟从太祖到濡须口征讨孙权,与张辽同为前锋,行军途中遇上大雨,前锋大军先到,江水竟然增涨,敌船逐渐靠近,将士都惶恐不安。张辽想撤离,臧霸阻止张辽说:“曹公很清楚战事顺利与否,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第二天,曹操果然发出撤军令。张辽到了太祖处,把臧霸之言告诉太祖。曹操认为臧霸做得好,授予扬威将军的称号。
(二)诗歌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出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
(2)“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出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师者,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1)榆柳荫后檐
(2)舞榭歌台
(3)渺沧海之一粟
(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可读懂声音和面部表情的软件问世
艾克曼设计出了一个软件程序,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讲话、声音和面部表情,帮助人们分析其讲的是否属实。加拿大皇后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大卫·斯科恩表示:“政客通常不会完全说谎,但他们却非常善于周旋在真相的四周。这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已有明确的体现。”
斯科恩一直在密切注意“周旋”(spin)这个词。他发明了一种算法,可以通过监控对话或演讲中词语的使用,确定说话人什么时候想要在真相的四周周旋。这种算法首先对人称代词进行统计,比如它认为我(I)比我们(we)更加直接。接着,它将对表示笼统含义的短语进行统计。这都体现了很高的“周旋”水准。
斯科恩基于候选人在大选中的150篇演讲建立了数据库。虽然各位竞选人员的演讲稿都出自专人之手,内容也多有雷同,但当斯科恩用这种算法对麦凯恩、奥巴马和希拉里的讲话进行分析时,却发现他们的演讲仍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不同。
根据软件程序的统计,每一位候选人的演讲中都包含着水平不一的“周旋”因素。其中,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含有极高的“周旋”指数,大大超出了麦凯恩和希拉里等人的数值。例如,在接受党内提名的演讲中,奥巴马的“周旋”值达到了6.7,与此相反,麦凯恩的得分低达-7.58,希拉里则得了0.15分,与平均值0最为接近。
因此,这项分析也从一个侧面支持了麦凯恩“直言者”的宣言,但这种直接的说话方式对政客来说却不一定是件好事,直接的表述方式往往使激发性极强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斯科恩表示,奥巴马在演讲中熟练地使用了“周旋”的技巧。瑞士沃克斯研究所的创立者布兰卡·伯勒曼表示,他很善于使用含糊的用词来处理棘手的突发事件,选票的攀升也证实了这种技巧的有效程度。
伯勒曼用听觉分析软件程序对演讲的声音高低、音量大小和流利与否等7个参数进行了绘图,制作出了声音文件。随后她将此声音文件与演讲者的面部神情关联起来,通过艾克曼开发的面部动作分析软件程序来展现演讲人的表达自如度。
分析显示,麦凯恩的声音起伏很小,让人感觉没有感情或冲击力。无论涉及到积极的前景还是悲观的事实,他的声音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此外,麦凯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经常不能协调。他在谈论争议性问题时常面露笑意,让人分辨不清是嘲笑还是真诚的微笑,“这让人感觉很不可信”。伯勒曼说道:“人们很难对音调平平的讲演产生信任,尤其是当演讲人的讲话与其面部表情不符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麦凯恩的演讲充满‘周旋’的技巧也无济于事。”相比而言,奥巴马的声音则充满了起伏,其面部表情也能准确地与演讲内容相匹配。但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喜欢皱眉,这容易让人感觉十分忧虑。但流利的讲演,高频的语速,以及声音高低的适度控制,都使他的演讲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鉴于上述的测试,那政治家们到底有多“诚实”呢?艾克曼说:“社会民众看待大选候选人就如同对待二手车的销售员,他们似乎对自己的言论确信无疑,因此,我们很难发现完全说谎的政客。”
随着种种辨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许有一天声音识别器或面部表情识别仪就可以联合揭露出搬弄是非之人的嘴脸,甚至超越心理学家,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人们的真实想法。
(取材于《科技日报》)
12.下面是伯勒曼对奥巴马的演讲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声音充满了起伏,面部表情能准确地与演讲内容相匹配。
B.在演讲中使用了“周旋”的技巧。
C.过于喜欢皱眉,让人对他能否当选感到忧虑。
D.讲演流利,语速快,声音高低控制适度,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解析:选C。文中“这容易让人感觉十分忧虑”是说让人感觉奥巴马十分忧虑。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各位竞选人员的演讲内容多有雷同,但仍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不同。
B.2008年美国大选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奥巴马最高,他很善于使用含糊的用词来处理棘手的突发事件。
C.麦凯恩的演讲激发性极强,但他直接的表述方式却往往使他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
D.艾克曼设计出的这个软件程序包括听觉分析软件程序和面部动作分析软件程序。
解析:选C。文中是说“直接的表述方式往往使激发性极强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越高,越受民众欢迎,当选总统的可能性越大。
B.演讲的形式诸如语速、声音高低以及面部表情决定演讲是否具备感染力。
C.演讲中使用“我们”和表示笼统含义的短语都是含糊其辞地在真相的四周周旋。
D.艾克曼设计出的这个软件程序目前并不能真的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人们的真实想法。
解析:选D。A.“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高”只是一方面。B.说“决定”夸大其辞。C.说“都是”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5.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节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16.文章前后两次描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一次是实写,后一次是虚写。由实而虚,既突出了老友爱花、乐观的形象,又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老友深切的怀念。
17.请解释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友在世时,他种花,我赏花,聊天,觉得都是寻常事;现在老友去世了,就觉得当时的寻常事,弥足珍贵,难以忘怀。
18.从全文看,文章是如何表现“寂寞”之情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用往日的花美人乐来反衬今天花开人亡的寂寞。②用失主之花的低眉敛目来映衬失友的作者的寂寞。③通过想象故人的园花在今冬明春的悲惨命运,来表现内心的寂寞。
④结尾用貌似不合情理的祈祷(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来强化寂寞。
四、表达题(12分)
19.(2010年高考湖北卷)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4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弄懂漫画的内容;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形式针对每个画面写出两个5字句,所写的语句要能概括画面的内容;此外,还要注意所写的5字句必须押韵。
答案:(示例1)画面一:衣衫自己洗 小件不劳你
画面四:急事你出马 平日你休假
(示例2)画面一:衣物常手洗 电能耗得低
画面四:行路骑单车 天空清又澈
20.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4分)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想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持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其说本题为仿句,不如说本题就是词语解释。从例句看就是对给定词语解释,解释它能成立的条件。
答案: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动机,并且愿意付之行动;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
21.根据“星、萤、灯、瓶”表示的实物进行想像,并用这几个词语编一则绕口令。(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上几颗星,室内一台灯,桌上一只瓶,窗外一飞萤。举手关掉灯,捉萤放瓶中,把玩手中瓶,无灯却微明。抬头望星空,星行云儿停。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