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梁
萧统
二、看拼音,写字词。(
10分)
pénɡ
jià
tái
hén
cǎo
pínɡ
ɡān
zhè
pù
bù
dǒu
pénɡ
fā
fēnɡ
wǎ
fanɡ
yī
ɡuì
xuān
nào
三、选择下列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打“√”。(3分)
高粱(lánɡ
liánɡ)
苞蕾(bāo
pāo)
菜畦(qī
qí)
烹调(pēn
pēnɡ)
山坳(ào
yòu)
光秃秃(tū
tōu)
四、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打“√”,正确的打“×”。(5分)
1.《盼》的作者是梁容若。(
)
2.《夏天里的成长》的中心句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
3.《爸爸的计划》围绕“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中心选择了多个事例来表达。(
)
4.《小站》围绕小站“小而精心”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
5.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
五、填空题。(28分)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袖(
)
用(
)
涡(
)
翼(
)
柚(
)
甩(
)
锅(
)
冀(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迅速
(
)
(
)
丰满
(
)
(
)
增加
(
)
(
)
3.按要求写句子。(4分)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
(2)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
4.按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盼》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
,盼望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表达了作者渴望
的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
之情。(4分)
(2)《夏天里的成长》围绕中心“
”,从
、
、
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5分)
(3)《小站》从
、
、
、
等不同方面描写小站的“小”,小站虽小,但设计精心,带给旅客
的春意。(5分)
六、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6分)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
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
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
也在长的道理。这段话是告诉我们人要在
时期,珍惜时间,争取知识、经验、能力的增长,不要错过
,
否则就成了
的人。(4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2分)
.
.
(二)课外阅读。(15分)
夏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分)
.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说说理由。(2分)
.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第③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
第③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
第④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
第⑤段结束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赞美夏的态度,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
4.“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
)。(多选)(2分)
A.
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C.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D.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5.文中最后一句中的“黄金”改为“金黄”可以吗?请说明理由。(3分)
.
.
6.分析下面的两句话主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
(2)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
七、习作展示。(30分)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下面的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可以用所选的字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
甜
泪
乐
悔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略。
二、看拼音,写字词。(
10分)
pénɡ
jià
tái
hén
cǎo
pínɡ
ɡān
zhè
pù
bù
棚架
苔痕
草坪
甘蔗
瀑布
dǒu
pénɡ
fā
fēnɡ
wǎ
fanɡ
yī
ɡuì
xuān
nào
斗篷
发疯
瓦房
衣柜
喧闹
三、选择下列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打“√”。(3分)
高粱(lánɡ
liánɡ√)苞蕾(bāo√
pāo)菜畦(qī
qí√)
烹调(pēn
pēnɡ√)山坳(ào√
yòu)光秃秃(tū√
tōu)
四、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打“√”,正确的打“×”。(5分)
1.《盼》的作者是梁容若。(×)
2.《夏天里的成长》的中心句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爸爸的计划》围绕“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中心选择了多个事例来表达。(√)
4.《小站》围绕小站“小而精心”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5.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五、填空题。(28分)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袖(衣袖)
用(作业)
涡(漩涡)
翼(羽翼)
柚(柚子)
甩(甩开)
锅(铁锅)
冀(冀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迅速
(快速)
(迟缓)
丰满
(丰盈)
(干瘪)
增加
(增添)
(减少)
3.按要求写句子。(4分)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你向窗外看一眼吧。
(2)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我的心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样。
4.按课文内容填空。(14分)
《盼》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亲近大自然的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分)
《夏天里的成长》围绕中心“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从动植物、山河大地、人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5分)
《小站》从建筑、月台、喷水池、四周的山等不同方面描写小站的“小”,小站虽小,但设计精心,带给旅客温暖的春意。(5分)
六、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6分)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
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
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
人
也在长的道理。这段话是告诉我们人要在
青少年
时期,珍惜时间,争取知识、经验、能力的增长,不要错过
时机,
否则就成了
一事无成
的人。(4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2分)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
此时的谷子如果还
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二)课外阅读。(15分)
夏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说说理由。(2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不能,因为“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2分)
A.
第③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
第③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
第④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
第⑤段结束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赞美夏的态度,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
4.“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ABCD
)。(多选)(2分)
A.
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C.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D.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5.文中最后一句中的“黄金”改为“金黄”可以吗?请说明理由。(3分)
不可以。因为“黄金”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出了夏天金黄的色彩;另一层突出了夏天充满生机和活力,如黄金般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分析下面的两句话主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秋两季的色彩特点。
(2)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
七、习作展示。(30分)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下面的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可以用所选的字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
甜
泪
乐
悔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