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章-光现象-章末综合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章-光现象-章末综合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4 11: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章-光现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月食的形成????????????????????B.?叶子经露珠成放大镜???
C.?黑板左端反光?????????????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2.“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是赞美桂林山水的,诗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下列诗句也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D.?“青鬼来试人,夜深弄灯影”
3.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4.流行歌曲《青花瓷》因其浓浓的复古中国风而颇受广大歌迷喜爱。晓婷同学从物理角度解读歌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青色等烟雨”,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炊烟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月色被打捞起”,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D.?“冉冉檀香透过窗”,闻到檀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5.潜水员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可以判断(??

A.?a

b
鱼通过水面形成的虚像?????????????????????????????B.?a

b
鱼通过水面形成的实像
C.?b

a
鱼通过水面形成的虚像?????????????????????????????D.?b

a
鱼通过水面形成的实像
6.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M点??????????????????????????????????????B.?N点??????????????????????????????????????C.?P点??????????????????????????????????????D.?Q点
7.下列物体一定是光源的是(??

A.?天上的牛郎、织女星????B.?烧坏的节能灯??????C.?未点燃的奥运火炬????????????D.?夜空中的明月
8.白天,我们在汽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外的景物;晚上,打开车内灯时,在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内的乘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折射成像,是虚像;后者是反射成像,是虚像
B.?前者是反射成像,是虚像;后者是折射成像,是虚像
C.?前者看到的就是实物,而后者是反射成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多选题
9.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虚像????
B.?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D.?平静的湖面映出蓝天白云,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11.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不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1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D.?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三、填空题
14.为了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________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________(漫反射/折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________(凹凸不平/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15.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__度,保持此时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5°,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
16.城市中的﹣些高楼采用玻璃幕墙,由于太阳光照到玻璃幕墙上发生________,形成了光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17.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的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________(选填“△”“▽”“○”)形,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18.来宾市音乐喷泉每到周末都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观看.市民听到悦耳的音乐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耳朵的,霓虹灯光射向喷泉,在不同方位的市民都能看到彩色的喷泉,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反射.
19.如图,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光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20.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甲所示;
②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③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②。
实验所测数据
如表格一所示:
表格一
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①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乙所示安放;
②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③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②。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
表格二
由实验数据可得:
(1)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五、综合题
21.两束红光AO,CD平行入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1所示,点O为圆心,已知AO光线偏折后沿直线OB射出玻璃砖,
(1)①请画出红光CD经过半圆形玻璃砖射出的全部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②已知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请画出紫光沿AO方向经过半圆形玻璃砖射出的全部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2)如果用红光光源AB作为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如图2),如果把光源AB换成紫光,AB和凸透镜均不动,要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不动”).
2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是小韩同学利用蜡烛完成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两个实验:
(1)甲图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小韩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小韩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无法成像,原因可能是(说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
(3)小韩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找到蜡烛清晰的像,然后将光屏稍向右移动,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不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位置的情况下,请帮他设计一种方案,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A.
月食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
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
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太光滑,光照到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符合题意;
D.
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有: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黑板反光属于镜面反射;光的折射包括池底变浅、海市蜃楼、透镜成像等;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本质上也属于光的折射。
2.【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诗中“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写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的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的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C、“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中的“影”是平面镜形成的像,故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
D、“青鬼来试人,夜深弄灯影”中的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称之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分析各选项. 
3.【答案】
C
【解析】【解答】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采用的是类比法;
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比较可知:②和④都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故选:C
4.【答案】
D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天青色等烟雨”,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炊烟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月色被打捞起”,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冉冉檀香透过窗”,闻到檀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故选D。
【分析】在此题中注意了解物态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光的反射和分子的运动等知识。
5.【答案】
A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从水下向水面看人在水下,鱼也在水下,所以是在同一介质中;
此时是水面相当于镜面能够成虚像,而人在水下,鱼也应该在水下,所以下面的b应该是鱼,而上面的a应该是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A符合题意、BC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6.【答案】
B
【解析】【分析】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天上的牛郎、织女星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A正确;
B、烧坏的节能灯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未点燃的奥运火炬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天上的明月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是太阳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8.【答案】
A
【解析】【解答】在汽车内通过车窗玻璃看外面的物体时,光线发生了折射,看到的是虚像;晚上,打开车内灯时,在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内的乘客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选A.
二、多选题
9.【答案】
B,C,D
【解析】【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说法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说法正确;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法正确;
D、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说法正确.
故选BCD.
【分析】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
10.【答案】
B,C
【解析】【解答】解: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此选项错误;
B、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工作的.此选项正确;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此选项正确;
D、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此选项错误.
故选B、C.
【分析】①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②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③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④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1.【答案】
A,B,C
【解析】【解答】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错误;C、猴子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故选ABC.
【分析】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2.【答案】
B,D
【解析】【解答】A.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的大小相等,而与镜子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A不符合题意;
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是虚像,正确:
C.
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也面镜0.2m,C不符合题意;
D.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反射延长相交而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3.【答案】
BD
【解析】【解答】解: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
C、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以及反射光线三线合一,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故C错误;
D、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它们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色光组成.
三、填空题
14.【答案】反射;漫反射;凸凹不平
【解析】【解答】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反射后,传导到漫射器,当光传导到漫射器时,发生漫反射,光向四处传播开来。
漫射器应该用凹凸不平的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
故答案为:反射;漫反射;凹凸不平.
【分析】依据反射面的不同可将反射现象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15.【答案】
60;0;50
【解析】【解答】当入射角是30°时,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度;
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这时入射角是0度;
保持此时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5°,则此时入射角为25°,反射角也为25°,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
故答案为:60;0;50.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16.【答案】
镜面反射
【解析】【解答】解: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当光照射到它们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能量强亮度大,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
17.【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解答】解: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物体的像,而不是小孔的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形的小孔上,会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因为太阳是圆的,因此光斑的形状是圆形,即:“○”形,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
【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此题;
小孔成像:物体发出(或反射)的沿直线传播的光通过小孔后,会在孔后面的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18.【答案】
空气;漫
【解析】【解答】解:(1)悦耳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2)在不同方位的市民都能看到彩色的喷泉,是因为射向彩色喷泉的光线发生漫反射,能从向各个方向都有反射的光线,能进入市民的眼中.
故答案为:空气;
漫.
【分析】(1)声音的依靠介质传播,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2)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中,引起视觉.
19.【答案】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析】【解答】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说明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
四、实验探究题
20.【答案】
(1)不变
(2)小于
(3)不相等
【解析】【解答】(1)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和水中时,就是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为零。即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2)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3)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斜射入玻璃和水时,折射角不相等。
【分析】结合表格数据,总结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即可,考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五、综合题
21.【答案】
(1)解:如图所示:
(2)靠近凸透镜
【解析】【解答】解:(1)①红光CD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于CD平行于AO,故CD的折射光线平行于AO的折射光线OB;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又大于入射角,注意先画出分界面和法线,再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②已知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更容易发生折射,在红光的折射光线OB的下方,且当光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中的OB′,
;(2)用红光光源AB作为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如果把光源AB换成紫光,AB和凸透镜均不动,因为紫光更容易偏折,更早会聚,像离凸透镜近一些,故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见上图;(2)靠近凸透镜.
【分析】(1)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方向不变.(2)根据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作出紫光沿AO方向经过半圆形玻璃砖射出的全部折射光线;(3)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更容易成像判断出光屏的移动方向.
22.【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2)物体放在焦点内;蜡烛、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3)把一个凹透镜放在凸透镜一边
【解析】【解答】解:(1)甲图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因此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小明在实验时,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这样像与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无法重合.(2)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无法成像,可能是物体放在焦点内,成虚像;也可能是物体放在焦点上,不成像,也可能是蜡烛、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3)光屏稍向右移动,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的像会呈现在了光屏的前方,故应在凸透镜位置放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像呈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2)物体放在焦点内;蜡烛、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3)把一个凹透镜放在凸透镜一边.
【分析】(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实验中既能看到蜡烛的像,又能看到蜡烛,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2)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放在在焦点处或焦点内时,都不能在屏上成像.若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也不能在光屏上成像.(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