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2节电流的磁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2节电流的磁场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4 16: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上),第七章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联系起来。通过电现象和磁现象看似各自孤立的,实则紧密联系的认识,让学生第一次在物理学习中知道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本节课在内容上,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下一节《电磁铁》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四个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物体的磁性的本质。前三个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最后一个内容则是从微观的角度,说明磁体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本质是一样的。本节课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但好在知识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四个实验: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前两个实验可操作性强,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安排为学生实验;后两个实验,用铁屑的排列显示磁场的分布,实验时有一些技巧,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安排为微视频。本节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在中考要求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于物理学史的了解,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实验,考查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2、考查安培定则的应用。因此,这节内容的教学要突出物理学习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还充分地利用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的热爱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类比法——用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和螺线管周围磁场进行类比,四个手指头握在木棍上的弯曲和导线绕在木棍上的弯曲进行类比;引导学生用转换法——观察螺线管周围铁屑和小磁针分布,判断磁场的存在和磁场方向
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设定为:
重点:
1.奥斯特实验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安培定则
难点:
安培定则的使用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年级。学生的心智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但是九年级学生往往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八年级同学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
“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电流磁场的认识,是在磁体磁场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需要学生对上一节《磁现象》的知识掌握过关。因此,设计了“课前读一读”的环节,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了解奥斯特实验的发现及其意义,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会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者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知道磁现象的电本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奥斯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体会用转换法证明电流周围磁场的存在,用模型法给出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概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与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2、通过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看似“偶然”,让学生明白:“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情景剧微课引入课题,包括电和磁相似的特性,奥斯特对电磁联系的思考和那个看似“偶然”的发现。这样,增加了教学容量;并且,讲故事一样的情景剧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直接从微视频设问,直奔教学主题。用flansh演绎“从直线电流的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演化过程。动态的演绎有利于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建立物理模型。PPT课件中超链接“铁屑显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和“铁屑显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的两个实验,增加实验观察的可见度。用实物投影学生活动的现象记录、结论分析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的判断练习,真实再现学生的学情,便于师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安培定则”方法使用的教学环节,使用白板“资源”中的螺线管,很方便实现螺线管的旋转。在“物体磁性从哪里来”的教学环节,用flansh展示环形电流周围的磁场和物质组成中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帮助学生想象磁体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本质是相同的。当然,在白板使用中,还要科学使用各种有利于教学的功能,如:屏幕批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新课导入
播放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的微视频;老师作适当的旁白。
观看视频,注意视频所提供的物理知识信息。
媒体资源
学生活动一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实验。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做奥斯特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实物投影
交流与讨论一
引导学生猜想:怎样增强电流的磁场?
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演示实验一
超链接,或者白板“窗口播放器”展示“铁屑显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分布”的实验视频。
观看视频,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是以导线为圆心排列的系列同心圆。
媒体资源白板“窗口播放器”功能
交流与讨论二
边绕螺线管边引导学生思考:直导线弯曲成螺线管后,磁场分布会发生什么改变呢?Flansh模拟从直线电流的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演化过程,帮组学生展开想象。展示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
观察Flansh动画,想象环形电流的磁场叠加形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类比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初步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和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相似。
媒体资源
演示实验二
超链接,或者白板“窗口播放器”展示“铁屑显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分布”的实验视频。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媒体资源白板“窗口播放器”功能
学生活动二
强调实验目的和实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实验。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研究。
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实物投影
交流与讨论三
同时展示木棒上螺线管的绕线和握住木棒的右手的四个手指的弯曲及大拇指的指向。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右手四个手指的弯曲和大拇指指向的关系去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的关系吗?
结合“活动二”的实验记录,阅读教材,试着体会安培定则的方法。结合实物投影,学生讲解自己对安培定则方法的理解。
实物投影
学生活动三
在白板“资源”中拖出通电螺线管
学生练习安培定则的使用
白板“学科资源”功能
交流与讨论四
白板展示环形电流的磁场和物质组成中电子绕原子核转动。引导学生思考:磁体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本质是否一样呢?
观察、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媒体资源
课堂小结
把本堂课的知识总结为“四个一”:认识一位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联系的第一人;认识一种磁场——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效应);学会一种方法——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的关系;学会一种精神——“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总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
学生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电流的磁场一、奥斯特实验: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2、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四、物体的磁性从哪里来:
八、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情景剧微课引入课题,包括电和磁相似的特性,奥斯特对电磁联系的思考和那个看似“偶然”的发现。这样,增加了教学容量;并且,讲故事一样的情景剧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直接从微视频设问,直奔教学主题。
用flansh演绎“从直线电流的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演化过程。动态的演绎有利于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建立物理模型。
PPT课件中超链接“铁屑显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和“铁屑显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的两个实验,增加实验观察的可见度。
用实物投影学生活动的现象记录、结论分析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的判断练习,真实再现学生的学情,便于师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安培定则”方法使用的教学环节,使用白板“资源”中的螺线管,很方便实现螺线管的旋转。
在“物体磁性从哪里来”的教学环节,用flansh展示环形电流周围的磁场和物质组成中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帮助学生想象磁体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本质是相同的。
当然,在白板使用中,还要科学使用各种有利于教学的功能,如:屏幕批注、资源、窗口播放器、聚光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