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4430011734800运城市2020年高三期中调研测试
地理试题
2020.11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伸。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特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里上。
2-答题时使用0.5亳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起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
A.西南流向东北B.正东流向正西C.东南流向西北D.西北流向东南
2.图中山峰的海拔最可能是
A.465m B.455mC.445m D.435m
3.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20m B.29m C.39m D.40m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4-5 题。
4.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日出应选择的户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某游客6月份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该游客如果想再次体验相同的情景,大约需再过多长时间
A.一个月 B.半个月 C.十天 D,—个星期
空气在山脉背风坡上空形成的波状运动称为肯风波,当风速较大且与山脊垂直时,有利背风波形成,背风波形成时,常可出现波状云,波状云的出现往往表明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
据此完成6-7題。
6.该日当地风向可能是
A.东南 B.西北C.西南D.东北
7.图中形成波状云最多的是
A.① B.②C.③D.④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航道更路经”——《更路薄》记裁,早在宋代,海南潭门锁的渔民就在南海捕鱼。到清末民初,数十般木帆船(下图)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谷雨期间满载而归。据此,完成8-9题。
8.木帆船出海与返回航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
A.东南信风、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C.日本暖流、沿岸寒流 D.南海内部季风洋流
9.没有等到次年夏季,选择在清明、谷雨期间就满载而归,主要原因是
A.夏季南海多台风,易发生海难 B.夏季南海内部季风洋流减弱,返航难度大
C.夏季盛行风减弱,不利于返航 D.捕获的海货夏季容易腐烂,不能长久保存
下列a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b图是a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a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A.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小B.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
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11.在a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受高压脊控制 B.②地风速比①地大
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 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阴雨天气
12.关于b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乙比甲易受侵蚀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乙形成后
C.河流出现于丙形成之前D.戊形成年代比丁早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福射
14,若天气隋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奥里诺科河(如下图)是南美洲重要的河流,全年水位变化大,流城内大部分地区雨季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早季。甲河段一年有两次沙峰。汛期时河水倒灌进入乙支流。
据此完成15-17题。
15.汛期时河水倒灌乙支流现象成因正确的是
A.汛期乙支流与干流比降增大B下游水量大,流速快
C.下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干流顶托D.下游干流泥沙淤积严重
16.甲河段两次沙峰的泥沙来源分别是
A.干流洪水携带、南侧山地水土流失B干流洪水携带、海水顶托
C.南侧山地水土流失、海水顶托D.干流洪水携带、支流退水输送
17.甲水文站测得奥里诺科河含沙拭逐渐变小的时间段是
A.1-3月 B.5-7月 C.7-9月 D.9-11月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
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读图完成18-19題。
18.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髙
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④⑤
19.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A. 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B. 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 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沙波是河床中泥沙颗粒在流水作用下移动而形成的波状微地貌,波高大于50 厘米的沙波称为大型沙波。在浅水区,水流速度会受到沙波坡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大型沙波处缓坡水流速度反而明显低于陡坡。下图示意某浅水区相邻两个沙波坡体的水下剖面形态,线段H代表波高。据此完成 20 - 22 题。
20.大型沙波
A.位置相对稳定B.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同
C.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反D.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垂直
21.小型沙波处的泥沙颗粒
A.a地被侵蚀,并在c地堆积C.b地被侵蚀,并在a地堆积
B.a地被侵蚀,并在b地堆积D.b地被侵蚀,并在d地堆积
22.能正确表示大型沙波泥沙堆积的层理结构的是
贡嘎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为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康定木兰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乔木,每年3~4 月先开花后长叶,7~9月结果。下图示意贡嘎山垂直自然带谱(单位∶m)。据此完成23-25 题。
23.页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基带为
A.稀树灌丛带B.常绿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
24.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谱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索是
A.海拔高度 B.坡度C.纬度D.相对高度
25.近距离观赏康定木兰的最佳区域是
A.针阔叶混交林带B.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D.灌丛草甸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20分)
材料一:黑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海,海水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且在100~150米深处存在密度跃层,形成"双层海"。
(1)简述伊斯坦布尔的气候类型及成因。(6 分)
(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壮观。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且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试分析其原因。(10分)
2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o(16分)
(1)分析Y市一月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4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4分)
(3)简述S市地貌的形成过程。(8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变化显著。30 年前,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 2000-2500m之间,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能够适应高山苔原地带特殊的气候环境。近年来,科考队员参照1979 年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对灌木苔原进行植物样方调查的位置,布设长 2250m,宽 100m的调查样地。在样地内,沿着海拔升高的方向,每隔 50m,横向设置 100m的样条,进行了系统样方调查。下图为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程度随海拔的变化图。
(1)阐述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中小灌木特征对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4分)
(2)据科考队考察发现,入侵高山苔原带的草本植物,在空间分布上是离散的,呈斑块状。结合图示,确定髙山苔原带中草本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海拔区域,以及草本植物入侵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4分)
(3)试推测近年来草本植物入侵、灌木退化的原因。(6分)
运 城 市 2020 年 高 三 期 中 调 研 测 试
地理参考答案
1— 5 ABCDA 6— 10 CBBAB 11— 15 DCABC 16— 20 DDCAC 21— 25 DBBDA
26.(20 分)
(1)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6 分)
(2)冬季,西风带南移控制该海域,西风势力较强;黑海西北部海域辽阔。 (4 分)
(3)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的原因: 人海河流稀释;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4 分)
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的原因: 表层海水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高盐度海水密度大,盐类物质下沉;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存在密度流,盐度大的地中海海水从海峡下层流人黑海,使深 层海水盐度大。 (6 分)
27.(16 分)
(1)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4 分)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 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4 分)
(3)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人海洋时;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水面展宽;加上海水 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 8 分)
28.(14 分)
(1)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有利于减少大风对植株的破坏,反映该地区风力大;强烈 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有利于在近地面形成温度较高的小气候环 境,减少低温冻害的影响,反映地区气温低。 (4 分)
(2)草本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区域是 2000m - 2300m。 随着海拔的升高,草本植物人侵强度降低。 (4 分)
(3)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植物,随着地区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积雪期缩短,草本植物 的生长期延长,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长人侵;长白山苔原带冬季气温升高,积雪厚度下降, 积雪对矮小灌木的保温作用减弱,不利于矮小灌木越冬,冻害加剧;春季升温快,积雪融化 提前,导致后期灌木返青时土壤水分不足,使得灌木生长不利,产生退化。 (6 分)